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科研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案例(二)

• 清热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及其 机制研究
本论文选用清热通络中医治法,重点观察其对链脲佐菌素诱导DN 大鼠模型蛋白尿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观察清热通络 法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 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制备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 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通络组、厄 贝沙坦对照组。造模成功12周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重、空腹 血糖、24小时尿量及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变化;采用光镜和电镜 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 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的变化,并半定量 分析其阳性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①与 正常对照大鼠比较,DN模型大鼠体重均下降,空腹血糖、24h尿量 均增加,DN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案例(三)
• 新疆居民西北燥证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 • 研究目的:1.揭示新疆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 族、哈萨克族和锡伯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民族、城乡 等分布规律;2.分析评价新疆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和锡伯族居民的生存质量状况,同时探讨其影响 因素;3.分析新疆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 萨克族和锡伯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以探讨西北 燥证与生存质量的内在联系。研究内容与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的现 场调查技术对新疆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和锡伯族四个民族及作为对照的上海市汉族共2691例城 乡居民的西北燥证罹患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价, 并探讨西北燥证罹患者生存质量的地区、民族、城乡等分布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科研思路与方法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陈阳
科研概述
• 科研:又称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界未知领域中物 质运动现象及其规律,创造新理论、新 技术的认知活动。 • 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 医学研究是以人为对象。
科研的类型
• • • •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 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案例(二)
• • 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其对高血压微血管稀疏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探讨加味镇眩方在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中 的降压作用,二、探讨加味镇眩方对高血压微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他作用机制。第 一章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加味镇眩方的降压作用。方法将50只 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 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经过12周的干预,分别测定基础血压、心率和2周、4 周、6周、8周、10周、12周的血压及心率,以及干预结束后血浆AngⅡ含量。 第二章加味镇眩方对SHR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内皮依赖的耳廓微血管反应,以及NO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利用途径的研究,探 讨加味镇眩方的降压机制。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 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12周干预结 束,SHR大鼠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系统分别测定耳廓微血管基础血流量以及温热刺 激下的耳廓微血管血流量;处死SHR大鼠,分别测定其血浆NO含量、主动脉NOS 活性、主动脉cGMP含量。 第二部分临床部分加味镇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目的:通过加味镇眩 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证侯的疗效观察,探讨其降低血压的临床有效性 及安全性。
中医药学科研的类型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预防医学研究 新药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 调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分为横向调查研究和纵向 调查研究) • 文献研究 • 名医学术思想研究 • • • • •
案例(一)
• 番荔枝总提取物防治肝癌作用和机理研究
• 全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目前肝癌防治研究现状、中药抗肿瘤治疗作 用及番荔枝科植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揭示了番荔枝科植物 在防治肝癌方面的可喜前景。 全文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首先, 通过建立移植性肝癌的实体瘤模型,研究了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 取物(LAG)对小鼠肝癌HepS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观察了抑瘤率、 脾指数、胸腺指数、实体瘤的病理变化,及其对荷瘤鼠外周血细 胞、肝肾功能和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圆滑番荔枝叶之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达48.48 %、47.72%、40.91%;光镜和电镜检测均发现给药组有较多的 肿瘤细胞凋亡,发生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其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 平降低而bax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案例(三)
• 逆转肿瘤MDR的新药开发研究 • 本实验进行了新型肿瘤MDR逆转剂的开发研究,采用 四氮唑盐(MTT)法、RT-PCR、免疫组化和FCM等 方法对新型中药逆转剂-敏药碱的体外逆转活性及逆转 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化疗药 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本结果提示:①敏药碱具有较 强的体外逆转肿瘤MDR活性,在10μ g· mL-1的浓度下 使K562/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加2.31-4.81倍, 使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加1.40-2.54 倍;②敏药碱能增加MDR肿瘤细胞凋亡率;③敏药碱使 MDR肿瘤细胞内罗丹明蓄积增加,外排减少;④敏药碱 对MDR肿瘤细胞MDR1 mRNA转录和P-gp表达无明 显影响;⑤敏药碱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对某些化疗药 有增效作用。
案例(一)
• 1、《黄帝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的理论研究 • 论文分为四部分,并附结语:第一部分是中医预测死亡时间研究 概况。本部分分别考察了《内经》以前古医经医案、《内经》、 《难经》、《内经》注家及现代研究者、后世有代表性的医家对 预测死亡时间理论的认识。指出中医预测死亡时间的理论,在《内 经》之前已有学术渊源,《内经》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后世医家对 其传承、发展、丰富,并验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临床实践。第二部分是《内经》预 测死亡时间的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本部分对《内经》预测死亡 时间的条文进行了梳理,提出《内经》预测死亡时间是以天人相应 为法则,以四时阴阳、五行生克、运气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体正气在 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对病机的把握是预测死亡时间的关键;方法是 色、脉、症诸诊参合,诊察脏腑经脉气血盛衰,尤其是胃气与神的有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