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2012年12月13日,这天时间又一次把我们
带回到了那个中国人民会被日本兵随意杀戮的那页历史。
我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它非常惨绝人寰。
日本人在仅仅6到
8个星期之内野蛮地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其中包括妇女和孩童。
张纯如
在1997年出版了她的小说《南京大屠杀:二战时期被忘记的杀戮》。
这是第
一本将1937年所发生的事件以英文在西方出版并引起轰动的书籍。
张纯如是
特别的,她的遗产对我们来说是无价的,与张纯如一样,我们也被那些从来没
有被发现的残酷事实所震惊。
张纯如为那些南京屠杀中的牺牲者呐喊,并试图
让我们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容易忘记的道德意识。
我们被她书中所揭露的
事实深深打动并感到极度的震惊。
她在那些牺牲者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中占有
特别的地位,而我们也想讲述这个事实。
但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中国或者是日
本的故事,针对那些极端主义、帝国主义及非人道的危险分子。
正如张纯如所说,1937年南京大屠杀血腥的历史与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非常相似。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一些幸存者告诉我们,如果
日本政府提出一个严肃而正式的道歉,这个伤口便可以愈合。
这并不是关于钱
款赔偿的问题,而是心灵的复原与向前。
引用两个幸存者的话,"眼泪不会再流","我的心会平和"。
然而也正是这样,由于张纯如的不懈努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慢慢的了
解了南京大屠杀。
除了张纯如的小说《南京大屠杀:二战时期被忘记的杀戮》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的文献还有诸如孟国祥书写的《南京文化的劫难》,孙宅魏写的《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军民的反抗》、《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与范畴》,著名民国史专家孙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等等一系列的资料。
除此之外更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倒南京大屠杀这个时间的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 12月 13日
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
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
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
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占地2.5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
念性的墓冢。
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
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
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
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
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
[1-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
该馆
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
为悼
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
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
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
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该馆正大门左侧
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
陈列分广
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南京市委宣传部,馆内设立一室四部五个部门,
即办公室、资料陈列部、展览工作部、人事财务部、技术设备部。
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下辖“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分会”)挂靠该馆。
馆里
设立党支部。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馆围绕场馆建设做了不懈努力,并
在硬件环境改造建设、文物资料征集研究、对外宣传扩大影响、队伍建设提高
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每个国人不愿意想起的悲剧历史,但是我们又不能忘却。
也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的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让我们不至于重蹈覆辙,才能让我
们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懂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
他们更加珍惜生命。
也只有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祖国才能早日实现民
族的伟大复兴。
11机械班
陶盼盼
2110607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