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作者:吴伦芳学号:062409401002学院名称:传媒学院专业:传媒经营与管理年级:2009级日期: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摘要: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由来、其管理思想学派及现代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进行阐述,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现代发展趋势一、现代管理论的由来及其主要管理思想派别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充分发展。

其突出特点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由此引发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学派林立、学说众多,主要有数量管理理论、系统与权变管理理论。

1、数量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E.S.Buffa)等人。

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用数字模型,对管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数量管理理论的建立开拓了管理的全新领域,使管理从以往的定性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使管理更加精确化、更具有实践性。

2、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系统管理理论,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系统管理理论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因而,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3、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苏初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管理理论批判地总结和继承了以往管理理论的遗产,以新的管理思维方式把它们统一于管理理论之中。

对“万能主义”提出了挑战,强调管理动态性,即不同的具体条件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单纯的企业,而是整个社会系统。

增强了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

二、现代管理理论新发展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的变化,现代管理理论也逐步有了新的发展。

为了谋求企业长期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管理机器,形成了切合实际的理论体系,使管理更加生活化、系统化。

这主要表现在人本管理、战略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学习组织型和企业文化几个方面。

1、人本管理所谓的人本管理就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这是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它使管理的中心由以物发展为以人。

一般认为人本管理分为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这五个层次。

俗语有云,人才放错了位置会变成庸才,庸人找准的位置会成为人才。

所以发现人的优势劣势,择其优而填之,其劣补之,集优而上,是管理的重要问题,此时人本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2、战略管理20世纪70年代前后,企业所处的各项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开始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动荡和危机的环境,使企业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其发展大致可分为经典战略理论阶段、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理论阶段以及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战略发展理论也在不断跟进,不断联系实际,使其符合企业健康发展的条件。

3、业务流程再造1993年迈M.哈默与Z.钱皮和著了《再造公司》一书,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的理论。

企业再造是指为了飞跃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再造基准,对工作流程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他们强调企业流程要一切重新开始,摆脱以往陈旧的流程框架。

企业再造全面检查和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把分割的业务流程合理组装回去,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

4、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相应衍生了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提出来的。

他认为传统的组织类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环境的要求,现代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彼得认为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个方面。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如果要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而且更需要一种激励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环境、价值、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这五大要素,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企业文化理论很快被各国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

三、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归纳起来,现代管理出现以下一些发展趋势:1、战略化趋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

现代中国企业已进入了由面向计划的传统管理到面向市场的战略经营时代,制定战略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反映。

因此,具有迅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比周密的计划更加重要。

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使战略计划研究成为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长期计划和战略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

2、信息化趋势随着以微型电脑、激光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开发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进入重要资源的行列。

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正确而迅速决策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首先在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的信息,能否正确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否迅速地在员工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特别是能否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之中,融合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工作之中。

各级管理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作用,把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企业管理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

3、人性化趋势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

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管理理论研究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人性的假设理论基础上。

许多学派管理理论的不同,主要是出于对人的本性认识不同。

20世纪之初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基于“经济人”这一假设的,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是基于“社会人”这一假设的,至50年代又有了基于“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马斯洛的人性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文化管理,强调实现自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现象。

管理研究发展史表明,管理学理论明显地存在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此,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作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

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

4、弹性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

这是社会管理发展又一个重要趋势。

过去在组织管理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长期固定不变,显得僵硬。

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

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将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

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机构必然会越来趋于随意和多样,相应于组织的管理,也必将日趋弹性化。

参考文献:1、《管理学基础》李英任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现代企业管理》杨湘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3、《现代管理发展趋势》佚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