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限购政策分析 PPT课件

房地产限购政策分析 PPT课件


人口 增加
经济 增长
资金 融入
购房需求 猛增
投资者擅 炒作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出台政策调节房地产价格,但是效果都不够明显,房 地产价格在2009年至2010年仍旧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面临过高的房价以及不匹 配的收入,居民的生活信心开始受到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提出背景
最后,“限购令”的出台还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例如近年来,随着 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限购-去库存-再次限购”的循环,中国婚姻也出现了“ 离婚-再婚-离婚”的循环模式。很多家庭为了促进利益最大化,选择为买房 而“假离婚”。然而,与“离婚潮”相伴而来的,却是诸多假戏真做的风险和 纠纷,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此外,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大多限 制了外地人的购房权利,这也引发了人才和劳动力流动不畅等问题。
公共物品指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生产的产 品。房地产的公共性主要表现在廉租房和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上。住房是人的基本需 求,当市场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政府即 应该及时进行供给。而对于开发商而言,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利润低、没有吸引 力,开放商并不愿意进行开发,再加上地 方政府可以从是商品房土地的招牌挂过程 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 房和廉租房的推动力度也略显不足。
限购令之“弊”
首先,“限购令”的出台可谓治标不治本。房价上涨的关键原因是买卖 供求关系,而限购政策的出台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只是一项暂 时性的过渡政策,并不可能作为一项基本住房制度长期执行。需求并没有 消失,限购就像闸门一样暂时拦住了洪水,却会使得水位越来越高,一旦 放开,就可能导致房价出现更加激烈的反弹。
其次,“限购令”的出台甚至可能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引发一些负面效果 。如今商品房可以说已经变成了犹如黄金、股票一般的投资型商品,人们 出于“限制供给价格上涨”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反而会大肆购买,引发 抢购热潮。例如杭州市出台本轮“限购令”前夜,外地购房者疯狂前往杭州 签约,以至杭州市区创造了单日商品房新房销售3265套的历史记录。楼市 政策的限购完全沦为了推涨的游戏,“限购令”摇身一变成了“抢购令”。
2.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哪些问题?
1.房地产市场的垄断
• 主要表现在住房供给的垄断。因房地产不可
移动,某一区域的地块都由一家开发商进行
开发,这种开发本应产生规模经济,但房地
产开发商却利用消费者对房屋的盲目需求以 2.房地产作为公共品供给失衡
及这种自然垄断进行捂盘,以获得更多利润。 更有甚者,很多开发商通过“寻租”与政府 • 形成利益合谋关系,通过所谓的合作开发名 义进行土地二次买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市 场的垄断,并将这种垄断传导致住房供给市 场。另外,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限制以及国家 对房地产企业的资质固定,使得只有仅少数 的企业可以从事房地产开发,而房地产企业 利用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得的利润进一步加剧 垄断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处于垄断不断加 剧的恶性循环中。
3.房地产的负外部性严重
• 负外部性主要指市场交易给社会带来损失。 房地产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房 地产投资过热导致的对社会资本的占用;另 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畸形,让高收 入者利用房地产进行投资套利,让还没有住 房的低收入者承受住房高价的成本,是对低 收入者的利益损害。
3.政府干预房地产行业有多必要?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投机性购房,2009年底国家开始新一轮的调控政策,共经历5次调控升 级,均从加强供给、加强市场监管、抑制需求等方面做出规定,但执行效果良好并在短期见效的便 是“限购”措施,限购的主要手段体现在对购房数量、购房人资格以及购房贷款的限制方面。
1
2010年1月17日,国 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
三、如何评价房地产限购政策
有效抑制 房价?
治标不 治本?
限购令,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必由之路?
限购令之“利”
“限购令”的核心目的不是不让普通民众买房, 而是通过打击房地产领域的投机活动,抑制房市 过热和房价持续非理性上涨,让真正需要买房的 人买得起房。
一般来看,每次“限购令”出台,各主要城 市的住房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均会受到较明显影响, 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速减缓,限购政策取得阶段性 成效;对于房价过快上涨以及炒房投机带来的金 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拿什么买得起你,我的房子?!
Contents
目录
01 - “限购令”出台的背景 02 - “限购令”出台的原因
03 - 如何评价“限购令”?
04 -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对策
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买房成为城镇居民的头等大事,而随 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对于房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005年以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 步提高,大量资金融入到房地产行业,价值投资者针对市场的炒作,使得房地产价 格一路飙升,严重超过了居民的平均购买能力。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的重要原因,也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失效的重要原因,也是出现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 场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构建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 系需要两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界定当前形势下住房的基本属性,其次要制定符合我国国 情的房地产调控体系。
4
2011年1月26日,国办 发[2011]1号文件《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 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 即“新国八条”,将二 次购房的贷款首付款比 例从不得低于50%调整 到不得低于60%,标志 着调控政策进入第四次
升级。
5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 会议出台了《关于继续做 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 通知》,即“国五条”, 限购进一步升级,进一步 明确了统一的标准,并强 制地方政府执行,将二手 房的个调税由交易总额的 1%-2%到从严按差额的 20%征收,限制投机性购 房,标志着调控政策进入
案例背景介绍——高房价 VS“限购令”
•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直中国人民的美 好愿望。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 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 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房地产投资 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 渐暴露出来。
• 为此,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 控政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如国务 院于2009年底、2010年初相继发布其中“国四 条”“国十一条”等调控政策,多次提高存款准 备金率,控制银行放贷规模;2011年初,又果 断推出新一轮调控政策“新国八条”,即《关于 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 知》,特别强调了对个人购买商品房实施数量限 制,即“限购”。
对策一、重新界定住房的“民生”属性
当前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界定住房的属性。住房作为人们的 一种生活必须品,同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住房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具有民生性。住房的民生性 突出表现在它是确保居民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必需品。另一方面,住房作 为一种商品,具有投资的属性。住房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可以在交换中实现交换价值或价格。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建立在土地之上的住房供给缺乏弹性,而住房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断扩大,这就使住房价格一般呈现上涨趋势,因此住房也就具有了投资属性。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对策
作为政府一项基本的调控性政策措施,“限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价过快上涨 的局面。政策的收紧能减少房地产市场资金的流入,未来如果房价继续大幅上涨并对地方 经济发展带来显著压力,不排除更多城市选择收紧调控政策的可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化 解楼市“高烧不退”的“症结”,还需有的放矢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让楼市走上健康发展 的轨道。
案例背景介绍——今年不买房,十年都白忙?
由于担心青岛出台限购者政策,购房者们也疯狂起来。十一之后商品住宅网签数量不断攀升,创下本年度网签量新高。 新房方面,根据锐理数据中心统计,国庆单周青岛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6327套,环比上涨19.3%;成交面积71万平方米,环比 上涨19.24%。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124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7.5%。10月9日的网签量2454套创下今年以来单日网签量的新高。 二手房方面也是如此,据房天下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国庆单周青岛二手房网签1653套,比去年同期(391套)增加1262套, 同比增长322.76%。青岛二手房住宅周挂牌均价1518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16%。10月8日正式上班后,二手房网签量开始爆 发式增长,10月9日网签920套,也创下本年度单日网签量新高。
第五次升级。
二、房地产限购政策出台的原因
1
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因
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问题
分析
3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房地产行业有多重要?
一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
•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房地产市场因本身牵涉多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兴衰会影响其他多个行业 的发展;再者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商的开发贷行为以及消费者的贷款购房行为 也会形成房地产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住房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 问题。因此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地位、金融地位、社会地位决定了房地产行业 的重要性。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缺陷或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经济造成难以想 象的破坏,因此国家政策有必要对房地产行业进行重点关注。
低于30%。
3
2010年9月29日,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 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 策的通知》,强制规定各商业 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 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并限制 异地购房,对不能提供一年以 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 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 购房贷款;凡购买商品住房首 付款比例均调整到30%及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