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齿磨损量:指牙齿的相对磨损高度,新钻头时为0,牙齿全部磨损时为1。
2.门限钻压:指钻头牙齿刚刚吃入岩石时的钻压,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性质。
3.水泥稠化时间:指水泥浆从配置开始到其稠度达到其规定值(API规定水泥浆稠度达100BC)所用的时间。
4.工具面:弯接头的轴线是一条折线,折线构成的平面称为弯接头的工具面。
5.地层破裂压力:在井下一定深度出露的地层,承受流体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液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液体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
6.剪切稀释特性:指钻井液随着流速梯度的增加而表观粘度减小的现象。
7.卡钻:指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
8.平衡压力钻井:指保持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条件下的钻井技术。
11. 固井:指在已打好的井眼内下入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之间注水泥。
14.定向钻井:沿着预先设计好的井眼轨道钻达目的层的钻进方法。
15.地层压力: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所成具有的压力,也称地层孔隙压力。
17.等安全系数法:在套管柱强度设计过程中,使各个危险截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等于或小于规定的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法。
21.井斜角:井眼轴线上某一点的井斜角是指该点在井眼轴线上的切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23. 固井:指在已打好的井眼内下入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之间注水泥。
1.简述异常高压地层形成的原因。
答:地层在沉积压实过程中,能否保持压实平衡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上覆岩层沉积速度的大小,(2)地层渗透率的大小,(3)地层孔隙减小的速度,(4)排出孔隙流体的能力。
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如果沉积速度很快,岩石颗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列,孔隙内流体的排出受到限制,基岩无法增加它的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压力,即无法增加它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
由于上覆岩层继续沉积,岩层压力增加,而下面的基岩的支撑能力并没有增加,孔隙流体必然开始部分地支撑本应有岩石颗粒所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
如果该地层的周围又有不渗透的地层圈闭,就造成了地层的欠压实,从而导致了异常高压的形成。
2. 简述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形式及破岩机理。
答:牙轮钻头在井底产生的运动形式主要有:(1)在钻柱的带动下产生的公转;(2)由于牙轮安装在牙轮轴上,在公转的同时产生自转;(3)单、双齿着地使得牙轮钻头的重心上下移动所形成的上下振动;(4)牙轮钻头的三种特殊结构——超顶、移轴、复锥使得牙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动。
牙轮钻头的破岩机理:(1)在钻压作用下形成的压碎作用;(2)牙轮的上下振动和滚动形成的冲击破碎作用;(3)三种特殊结构使得牙轮滚动的同时形成滑动所造成的剪切破碎。
3.简述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主要检测方法。
答:检测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主要方法有:(1)在不改变任何钻进参数的条件下,钻速突然加快;(2)钻井液池液面上升;(3)钻井液返出流量增加;(4)返出的钻井液温度升高;(5)返出的钻井液密度降低;(6)返出的钻井液导电率变化,一般油气侵导电率变低,盐水侵变高;(7)返出的钻井液粘度有变化;(8)循环压力下降;(9)返出的钻井液有油气显示(即地面有油气显示);(10)大钩负荷增大。
5. 简述井斜的主要原因。
答:井斜的主要原因有:(1)地质因素:1)地层可钻性的各向异性2)地层可钻性的纵向变化3)地层可钻性的横向变化(2)钻具的原因,即钻具的倾斜和弯曲,造成钻头在井底的不对称切削和侧向切削。
1)钻具和井眼之间的间隙过大2)钻进过程中施加的钻压过大造成下部钻柱弯曲3)下井钻柱本身弯曲 4)安装设备时,天车、游车、转盘三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或者转盘安装不水平(3)井眼扩大后,使得钻头左右移动靠向一侧,使得钻头轴线与井眼轴线不重合,导致井斜。
6. 简述钻井液的主要功用。
答:(1)从井底清除岩屑并把岩屑携带到地面上来;(2)冷却和润滑钻头和钻柱;(3)稳定井壁、保护井壁的作用;(4)利用钻井液的液柱压力控制地层压力;(5)循环停止时悬浮岩屑和加重材料,防止下沉;(6)利用循环的钻井液及所携带的岩屑获得地层资料;(7)传递水力功率;(8)减轻钻柱及下套管时的重量1. 简要论述在一口井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何降低总体建井成本。
答:(1)选用合适于岩石的钻头提高机械钻速以降低建井成本;(2)优选钻进参数,降低钻进过程中的每米钻井成本;(3)进行合理的钻进水力参数设计,提高钻速;(4)选用优质的钻井液体系,减少钻进过程中复杂事故的发生(如井壁坍塌、粘附卡钻、沉砂卡钻等);(5)进行合理的井深结构设计,避免复杂事故的发生;(6)进行合理的套管柱强度设计,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7)进行合理的水泥选择,并且准确计算水泥浆用量;(8)在钻进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井眼轨迹控制;(9)选用合理的完井方式;(10)采用先进的钻井技术,提高钻速。
2. 请你谈谈在整个钻井工程中如何有效保护油气层答:(1) 平衡(或欠平衡、近平衡)压力钻井;(2) 调整钻井液性能(低失水量、低或无固相、泥饼质量等等);(3) 对固井水泥浆性能要求; (4) 合理的井身结构设计;(5) 完井方式和完井液性能要求;(6) 提出自己保护油气层的新观点。
1.某井用Φ127mm 钻杆 N/m )2200m ,Φ184.20mm 钻铤(1737N/m )60m 、Φ158.8mm 钻铤(1328N/m )100m 及Φ216mm 钻头,钻井液密度1.2 g/cm3 。
钻进时加钻压180kN ,套管钢材密度为7.8g/cm3,求中性点位置。
[解]:①② 千牛<180千牛,故中性点落在Φ158.8mm 的钻铤上③设中性点高度(距井底距离)为LN 米=60+=141.736米2.某井采用喷射钻井技术进行钻进,钻进到某一井深时的泵压为18MPa ,所用排量为30 l/s ,钻井液密度为1.3g/cm3。
此时循环系统的循环压耗系数Kl=(l/s)。
已知钻头上使用3个等直径喷嘴,喷嘴的流量系数为。
试判断:时钻头上喷嘴直此径是多大[解]: ① =②由 得: MPa③ =1.1cm=11mm 由 得:3.某井钻至2400m 井深时,测得井斜角30,井斜方位角100。
使用具有一定造斜率的弯外壳马达继续钻进120m 后,测得井斜角35,井斜方位角75。
现打算利用该造斜工具再继续钻进某一深度后使井斜角达到40,井斜方位角达到50。
求此时造斜工具的装=-=s m f K ρρ1=11c c f L q K 2111c f c c f c N q K L q K P L L -+=8.1Q K P l l ⋅=l b S P P P +=81.7=-=l s b P P P 422022081.005.0e b Cd Q A C Q P ρρ==4229081.0b P C Q d ρ=置角应该为多少(不考虑反扭角)扭方位的井段长度为多少解: =cos30cos35+sin30sin35cos(75-100)= 1=(/30m)=cos35cos40+sin35sin40cos(50-75)===50-75=-25 ==m4.某井使用密度为1.3g/cm3的钻井液钻至3800m 时发生井涌,关井后求得关井立管压力为4MPa ,关井套管压力为。
(1)求压井用的钻井液密度;(2)已知上一层套管下深2500m ,该处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密度为1.98g/cm3,假设侵入井眼的地层流体还没有上窜到套管环空内,求允许的最大关井套压。
(13分)解:(1)压井所需要的钻井液密度:g/cm3 (2)允许的关井套压故 MPa5.某井技术套管下深为1800m ,然后用8-1/2钻头、1.20g/cm3的钻井液钻至井深2000m 处,发现井涌现象。
关井后测得立关压力为103kPa ,套压为103kPa ,在当前钻井液性能及钻具结构条件下,循环压力Pci=103kPa , 求:(1)2000m 处的地层压力;(2)压井所需的钻井液密度(不加安全附加值);(3)初始循环总压力;(4)终了循环总压力;(5)假设气侵钻井液还在套管鞋以下,求作用于套管鞋处的压力。
解: ① kPa2. g/cm3 6.已知某井五点钻速法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ϕααααγ∆+=cos sin sin cos cos cos 2121156.312023.1430301=⨯=∆=D K C γϕααααγ∆+=cos sin sin cos cos cos 212111397.0sin sin cos cos cos cos 121=-=γααγαω16.13456.392.153030=⨯==∆C m K D γ407.1380000981.043.100981.01=⨯+=+=D p sp d d ρρt f t d i D D p ρρ00981.000981.0max ≤+()68.16)3.198.1(00981.000981.0max =-=-≤d f i p ρρ2521481.9=+=H P P d d p ρ285.1200081.92521481.91=⨯==H P p d ρ实验点123456钻压160190190140140160转速80601101106080钻速22.524.632.222.116.823.6试求该地区的门限钻压和转速指数。
解:(1) %15%所以实验数据合格。
(2)求门限钻压M由杨格钻速方程及实验的2、5点得由杨格钻速方程及实验的3、4点得故 (3)求转速指数同理故 一、判断题1.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强度增大、塑性也增大。
(√ )2.用d 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时没有考虑到水力因素的影响。
( √ )3.牙轮钻头牙轮超顶和复锥可以使牙轮产生周向滑动。
( × )4.钻柱设计时应使中性点落在钻杆上,以减少事故。
( × )5.钻速方程中得门限钻压主要反映了岩石的抗压入强度。
( √ )6.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井底压差越大机械钻速越高。
( × )7.真方位角等于磁方位角加上西磁偏角。
( × )8.在倾斜的层状地层中钻进时,钻头一般有平行于地层前进的趋势。
( × )9.多压力层系共存于同一裸眼井段时,应以最高压力层为准设计钻井液密度。
( √ )10.压井时控制井底压力不变的途径是保持立管压力不变。
( × )11.下套管时一般将套管引鞋安装在套管鞋之下。
( √ )12.满井眼钻具只能有效地控制井斜角的变化,不能降斜。
( √ )13.钻具折断往往发生在钻杆本体或钻铤的丝扣。
( √ )14.起下钻时发生井涌,应迅速将钻具全部起出,然后关井。
( × )15.钻柱设计中安全系数法是针对钻杆解卡时的安全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