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揭煤安全措施

揭煤安全措施

XX煤矿
揭煤安全措施
编制单位:
地点:
编制人:
矿长:
编制日期:
目录
一、煤矿概况 (3)
二、煤矿建设情况: (3)
三、揭煤井巷围岩、煤层概况 (4)
四、探钻施工情况 (4)
五、爆破揭煤 (7)
六、防护措施 (8)
七、过煤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9)
一、煤矿概况
1、基本情况
XX煤矿是整合矿井,设计能力45万t/a。

属于XX所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07′07″-106°09′45″,北纬27°19′46″-27°22′36″。

2、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08年9月出具的XX煤矿4、6、9、13、15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4、6、9、13、15号煤层无爆炸危险性。

3、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08年9月出具的XX煤矿4、6、9、13、15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4、6、9、13、15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4、煤与瓦斯突出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2008年12月提交的《XX煤矿4、9号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价》鉴定结论:金沙县龙宫煤矿4、9号煤层在+1280m标高以上段一号井范围内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二、煤矿建设情况:
现在建设情况:主平硐、副斜井、一盘区回风井和二盘区回风井完成;分别揭露4#煤、9#煤层,保证施工安全;沿9#煤层布置皮带运输巷、
轨道运输巷、一盘区回风巷和二盘区回风巷均到位;运输绕道石门预计施工斜距41米处揭露4#煤层。

三、揭煤井巷围岩、煤层概况
运输绕道石门在9煤层顶板至地表4煤层底板之中,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细砂岩、钙质泥岩及灰岩、泥质灰岩。

揭煤时岩性为泥岩或泥质灰岩,据其他巷道揭煤4煤层情况,煤层不稳定,层理紊乱,煤质中等瓦斯不高,煤层厚度2.0-3.5米。

四、探钻施工情况
(一)探掘措施
1、为预防运输绕道石门揭煤瓦斯涌出和突出事故,使用DZY-620 15KW,进行层位控制和地质构造变化,钻孔直径75㎜,钻孔间距根据实测有效排放半径而定,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米。

2、在岩层层位稳定条件是时,打探孔“边探边掘”施工,向前进方向在打3个钻孔,留10米的超前保护距离,钻孔见煤时,要求孔底进入煤层底板不小于0.5米,用以测定距煤层的距离、厚度和煤层的瓦斯涌出量等数据。

3、在岩层发生变化或松软破碎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分别向前进方向再打3个钻孔,测定距煤层的距离、厚度和煤层的瓦斯涌出量等数据。

(二)、揭穿煤层前、必须打钻孔掌握煤层位置、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石门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1、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米(垂直),即施工到3 5处,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底板不行于0.5米的前探钻孔,由钻工详细记录深度岩性变化资料,准确掌握煤层距离、厚度变化情况。

2、在工作面距煤层5米(垂直)前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的测压预测钻孔,使用气压计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经测定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每次钻爆作业前必须在工作面顶部;两侧补打3个小直径超前钻孔(42mm).
3、当工作面煤层内瓦斯压力大于或等于0.74MPa时,有突出危险性必须采取瓦斯抽放或钻孔排放瓦斯措施。

4、当工作面煤层内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无突出危险性直接在皮带巷避灾硐室放炮揭煤。

(三)、防突措施
目前我矿是建井阶段,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安装完成,在掘进时采用抽放钻孔排放瓦斯措施。

瓦斯抽放措施
1、防突措施采用抽放瓦斯或钻孔排放瓦斯的方法,严格按照钻孔设计施工钻孔,并连管抽放或排放。

揭煤工作面控制范围必须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8m以上。

钻孔必须穿透煤层的顶(底)板0.5m以上。

若不能穿透煤层全厚,必须控制到工作面前方15m以上。

2、巷道、钻场支护必须完好,严禁空顶作业。

3、打钻时,通风工区每班派一名责任心强的瓦检员,随时检查现场瓦斯,如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在打钻过程中,若出现喷孔、顶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打钻,但不能拔出钻杆,并组织人员撤到皮带巷避灾硐室及一盘区进风井待命,当班电工在移动变电切断迎头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后再施工作业。

7、若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当抽放钻孔打完后,必须立即联管抽放,并保证抽放效果,抽放率不少于35%。

钻孔排放瓦斯时措施
1、排放瓦斯时一盘区回风巷道任何作业地点都不得进行作业,必须
撤到皮带巷避灾硐室及进风井。

2、排放瓦斯时回风流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

3、排放瓦斯时,井下一切电器必须切断电源,停止一切与排放瓦斯
无关的工作。

4、采用局部通风机一盘区进风井供风排放瓦斯。

5、采取控制排放瓦斯量的措施
(四)、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1、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内容
(1)检查实施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是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满足有关的规章、标准等,并了解、收集工作面及实施措施的相关情况、突出预兆等(包括喷孔、卡钻等)作为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的内容之一,用于综合分析、判断。

(2)检查钻孔瓦斯压力的测定情况及校检主要数据。

2、运输石门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用钻孔方式检验
方法,检验钻孔数不少数3个,分别位于运输石门工作面的中部和两侧。

如检验结果的指标在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

经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可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距煤层距离1.5米),再采用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经验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皮带巷避灾硐室)震动爆破揭穿煤层。

五、爆破揭煤
1、震动放炮的炮眼数目,每平方米石门断面可按4~5个确定。

2、震动放炮的炮眼布置,根据断面和岩性确定。

3、岩眼不得打及煤层,岩眼眼底距煤层应保持0.2m的距离,如果岩眼已打入煤层,必须在眼底的岩石中充填0.2m的炮泥。

4、所有炮眼都在炸药与封炮泥之间装1~2个水炮泥,封泥都必须密实地装至孔口。

5、必须采用铜脚线的毫秒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放炮母线必须采用专用电缆,并尽可能的减少接头。

6、震动放炮要求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如果未能按要求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包括煤层和进入顶板2米范围内),必须按照震动放炮的安全要求到皮带巷避灾硐室进行放炮作业。

7、放炮时,二盘区回风巷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撤至皮带巷避灾硐室及一盘区进风井井底以外20米以外。

8、装药放炮前必须切断二盘区回风巷除瓦斯传感器以外的所有电源器材设备的电源
正向装药结构如图:
六、防护措施
当采取防突措施并经效果检验有效,煤层无煤与瓦期突出危险性时,按照以下措施进行揭煤工作:
1、运输石门揭煤在皮带巷避灾硐室爆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放炮制”二盘区回风巷所有的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到一盘区进风井井底以外20米。

2、揭煤爆破要求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如果未能按要求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包括掘进和进入顶板2m范围内)必须按照县煤炭行业部门的要求进风巷以外进行放炮作业。

3、在皮带巷避灾硐室揭煤爆破后,利用监控主机和工作面配备瓦斯传感器对工作面瓦斯进行监控,(放炮时,迎头传感器撤到距迎头50m处有防护的地点),传感器瓦斯浓度显示低于1%以下、并稳定下降60分钟后,方可派两名有经验的矿级领导和瓦检员携带自救器、光学瓦斯鉴定器械、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等防护装备和井口检查爆破情况。

4、震动放炮未揭开运输石门全断面的岩柱和煤层进行补充揭煤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检查瓦斯和观察突出预兆,在工作中发现有瓦斯涌出异常、打钻喷孔等突出预兆,工作面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出工作面。

5、井下监控探头必须按规定做到七天定斯检验,保证探头监控数据与实际相符,不超过有关规定。

6、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瓦检员、安全员、班组长以上人员必须随身佩带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

7、在其它方面严格按“三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8、避灾路线:人员全部撤到皮带巷避灾硐室和一盘区进风井。

七、过煤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揭开煤层后,在揭煤点附近30m范围内掘进时,必须采取抽放瓦斯、打排放钻孔、效果检验、远距离放炮,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2、加强巷道及迎头的顶板支护,对揭煤崩坏的锚网必须从外往里逐步补打齐全。

3、严禁空顶作业,支护必须紧跟迎头,人员严禁进入揭煤后的空顶部分施工。

4、随时观察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当发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必须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切断迎头电源,按安全撤离路线撤出所有人员,汇报矿调度室。

5、严格执行洒水降尘,防止煤尘飞扬。

6、揭煤期间,防突专业人员现场跟班。

7、有钻孔及在煤体中形成的孔洞都必须用黄泥充满填实,充填距离必须大于掘进循环距离2倍。

8、施工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顶板,随时进行“敲帮问顶”制度,将松动的活煤活矸找净,若发现有冒顶危险时,应立即将所有人员撤到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待确认安全后,才能恢复正常施工。

对工作地点要随时清理,确保退路畅通。

9、根据揭煤后的巷道情况确定支护型式,如需改变支护型式时,另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附:1控制突出出危险煤层前探钻孔布置示意图。

2排放钻孔布置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