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及技能第二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及技能第二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及技能
齐小梅(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第二讲:依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的内容
王荣生讲: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也就是说,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这是我国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

因此这一讲,我就结合新的课堂讲一讲:如何依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的内容,进而调控好课堂。

一、浅谈“学生的兴趣”
根据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固程度等特征,我们可将学生认知兴趣分为三个发展水平:初级的发展水平,比较高级的发展水平,高级的发展水平。

认知兴趣的各级水平,在现实中并不明显划分,往往是相互渗透,互相伴随,互相转化的。

所以教师要在某一个确定时期,大致看出学生处于兴趣发展的哪一水平,进而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恰当的教学内容,以利于课堂的有效调控。

二、深解“教学的内容”
观点一: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为施教者,唯有把好编者的脉才能更好的、更充分的使用好教材,才会使备教材起到实效。

观点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会越少。


新课程理念下的“调控教材”就是教师认识、理解、消化教材的过程。

“调控教材”的具体体现是备教材的“三线”“三点”。

(一)“三线三点”概述
在教学中,“三线”两两相交,“三点”互相辉映。

点线之间相辅相成,点以线为基,线以点为轴,使点线之间收放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构筑起一个“锥形”体系。

这一体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思路清晰、明朗、有的放矢,形成一种立体的语文教学。

(二)“三线三点”详解
1. 结构线既指文章结构,它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2. 内容线是指文章叙述的内容以及文章内容、情节的安排。

3. 情感线是指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情绪发展变化的过程。

4.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主要内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

5.难点是指那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复杂或坡度太陡,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指示。

6.发散点是施教者与编者、文本、学生的一次全方位的对话。

三、如何把控二者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要根据学情
文本的教学解读,一方面要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

(二)兴趣类别的确立,要依据教材
了解学情,并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论,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有兴趣;哪些地方没读懂,没兴趣;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不同认知可以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兴趣可以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对教材进行教学化的处理——整合学习需求来确定。

下面以《梅花魂》为例,看兴趣与内容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