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显陵于2000年11月入选《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 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 水理论,精心选址,将 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 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 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 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 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 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 与权力观。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 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 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 之为“神奇的明显陵”, 对至今已历时115年仍 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 “简直不可思议”。同 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 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八宫两观为主体 的庞大规模。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 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 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 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 极其庞大。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 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 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土司所在的官城即是土司城。
土司城到底是什么来历?
石 人 石 马
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遗 址始建于元代初期,作为这座 城的主人,覃(qí)姓唐崖土司 世代居宦,相沿十八代,历位 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 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 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
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 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 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 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 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 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 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 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1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 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 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 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 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 代期间(14至17世纪)逐渐形成规 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 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 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郭遗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荆南雄镇 ——牌坊
唐崖土司城遗址是山地城 市的佳作和典范。在城市 区位选择上,重视人与自 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 整座城池与自然环境很好 地融合在一起。在防御体 系上,充分利用了周边的 山形水势,构筑牢固的防 御体系。在城池构造上, 随形就势,体现了“城郭 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 准绳”的道教思想,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唐崖土司皇城面积大过明清紫禁城!
这座土司城现存遗址是 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 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 土司城遗址。
鼎盛时期,唐崖土司城占 地100余公顷,拥有3街18巷 36院,纵横都有1公里,面积 超过1平方公里(100公顷, 即1500亩)。而明清紫禁城 南北长约960米,东西阔约 760米,算下来不超过73公顷。
唐崖土司皇城面积大过明清紫禁城
据测量,唐崖土 司城能够确定的街道 为3.5公里,是目前已 知城市明代道路格局 中最长的。同时,石 牌坊上的文字和出土 的文物证实,唐崖土 司曾参与平定明代末 期西南土司叛乱。
城郭遗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最 大价值在于清晰、完整, 它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 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 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 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 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 唐崖土司城址正是这一制 度的实物见证。
唐崖土司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2015年7月4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遗产大会投票表决,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在内的 “中国土司遗产”项目申遗成功。这是我国拥有的 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恩施唐崖土 司城遗址,成为 湖北继武当山道 教建筑和明显陵 之后,时隔15年 以来拥有的第3 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1
武当山建筑群(文化遗产)
ontents
2
明显陵(文化遗产)
3
唐崖土司城(文化遗产)
4
神农架(自然遗产)
武当山
金殿
位于丹江口市的西南部。又名“太和山”.明代 (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 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 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 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明显陵
位于钟祥市东北7.5千米的松林山上, 建于1519年至1566年(明正德十四年 至嘉靖四十五年),历时46年,是嘉 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 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 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 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 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 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 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
明显陵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陵区 内的建筑主要由下马碑、新红门、正红门、睿功圣德 碑楼、石望柱、石像生群、龙风门、龙形神道、内明 塘、琉璃照壁、棱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陵寝门、 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两座宝城与瑶台、宝 顶、九曲河、五道御河桥、外罗城、紫禁城及内罗城 等,均为明代原始建筑。其中,新红门、正红门、望 柱、石像生群、龙风门、九曲河、龙形神道、琉璃照 壁、双柱门、方城、两座宝城及瑶台、外罗城、紫禁 城、内罗城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特别是两座宝顶下 “仿九重法宫为之”的地下宫殿尤保存完好,真实地 展示了明代陵寝规制布局的完整性。
土司城到底是什么来历?
要了解“土司城”,先得从“土司”说起。 土司并不是一种西式面包,而是一种官名。
从元朝开始,古代中国的中央王朝为了统治西 北、西南的少数名族地区,设置了“土司”这个官 职,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 目,可世袭。我国现存101处与土司制度相关的遗 存,主要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 司官寨等。
仪门
城墙
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