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络暴力论文

大学生网络暴力论文

大学生网络暴力论文篇一: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卷。

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情况填写。

谢谢您的帮助。

Q1、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约是多少?1、半小时左右2、1到2小时3、3到4小时4、4小时以上Q2、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1、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2、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3、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4、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5、网络社区(论坛/BBS访问及发帖)6、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Q3、您对网络暴力了解多少?1、非常了解2、了解4、不太清楚5、一点都不了解Q4、您认为什么是网络暴力?1、攻击对方,涉及不雅用语,使用侮辱性语言等2、故意违反版规,恶意灌水、爆吧等3、侵犯他人隐私,与现实高度相关的暴力:如恶意人肉搜索等4、其他Q5、您是否了解近几年发生的下列网络事件?1、某名星粉丝割腕事件2、舒淇怒删微博事件3、姜岩事件4、英国女孩汉娜自杀事件5、莎朗斯通事件6、辽宁女张雅事件Q6、在以上事件中,您是否对您不了解的事件产生了好奇心?1、非常好奇2、好奇3、一般5、完全不好奇Q7、您是否在以上热门事件中发过帖,您的言论属于那种类型?1、仅表示感叹:如“怎么会这样!”2、发泄不满:如“真是人渣!”等3、细致分析:如我认为他为什么这么做……4、无所谓:如“顶”、“沙发”5、明确观点:如强烈支持或谴责某一方6、不发帖,纯看客Q8、有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起人及参与者是在使用网络暴力,您赞成这个观点么?1、非常赞成2、赞成3、一般4、反对5、非常反对Q9、如果您发的帖子被网管删除了,您有什么反应?1、受打击不发了2、在能发的地方加倍发3、无所谓Q10、您认为网络暴力的响应者大都出于什么样的心理?1、从众心理,大家都这么说,我也这样2、正义心和道德感,当事人太过分了,必须受到惩罚3、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自己有怨气在心,正好找到替罪羊4、窥私欲和好奇心,以响应来推动事件发展5、其它Q11、当您得知您参与的某次网络暴力行为对他人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您觉得:1、非常解恨,他(她)这是罪有应得2、内疚3、跟我无关,别人干的4、其它Q12、网络暴力对遭受暴力的一方造成的伤害,您认为应由谁承担主要责任?1、版主、网站2、网民3、受暴力方本人4、事件发起人5、相关主管部门6、都有责任Q13、您认为在建立网络良好秩序方面,政府监管与个人自律哪个更重要?* 1、政府监管 2、个人自律 3、都很重要Q14、您认为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开放程度如何?1、非常差,许多网页或网站被屏蔽而不能访问2、比较差,有些网页或网站被屏蔽而不能访问3、一般般,没啥感觉4、比较好,仅有少数网页或网站被屏蔽而不能访问5、非常好,没有网页或网站被屏蔽而不能访问Q15、您认为网络暴力有助于提升大家的道德感吗?1、是的2、有可能3、不太可能4、完全不可能Q16、您对“人肉搜索”持什么态度?1、需要正确引导篇二: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析摘要: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随意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导致网络空间充满各种语言暴力内容,给大学生正常使用网络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网络暴力事件涉及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语言暴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大学生现象透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所把持,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但是,各种语言暴力也充斥网络的每个角落,大学生更是网络语言暴力的积极参与者,从制造到传播,每一个流程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本质及现象(一)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本质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语言暴力源于战国时期,孟子为了反对杨朱的“人人为己论”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曾经在《辟杨墨》中这样写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不过当时的社会传播效果没有现代这样这么明显。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骂死王朗”充分证明了语言暴力对人们的严重伤害。

然而,在网络社会今天,网络舆论的力量更加强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

笔者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的收集、分析、总结,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大量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中的具体对象发起的一系列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从而影响此对象及其亲友的正常学习、生活,并对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的事件,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社会软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但是网络语言暴力本身虽是语言的一部分,他要比传统的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拥有更强的攻击性,其内容形式比传统的语言暴力包含的更加广泛,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手法还包括了表情、图片、音频、视频等。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1 肆意谩骂以及使用人身攻击语言,很多“知名人士”因为犯过一些小过错,被爆出来以后,很多都会在网上被诽谤和攻击,如网络上的李开复的学历门事件、最毒后妈事件、等遭受到很多人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

再如“药家鑫”事件中的李玫瑾就因为为被告人药家鑫辩护了几句,她的各种资料就被人肉了出来,其学历被人质疑,接着是将她的名字改得不堪入目,她以后每发一条新微博,都会引起网络中的一阵骚动。

2 散播谣言。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上散播的一些网络事件在没有正式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传播和发布,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危害(一)对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危害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这一代人其个性比较多元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产生各种矛盾,而同时由于他们平时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较难容忍与自我的观点不同,其自私和感性的一面就会爆发出来,一切感情用事,缺乏冷静思考,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在现实生活中爆发实在是不妥,于是,他们就以网络为载体开始了他们的网络语言暴力表演,各种谩骂、嘲笑、讥讽,再加上一些看热闹的煽风点火,导致问题越演越烈,无法收场,甚至延伸到现实世界之中,引起流血冲突。

(二)对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危害由于师生沟通不好或者是由于部分教师素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

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般仅限于上课时,其他很少交流,与学生的联系十分有限。

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中遇到各种问题时,由于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对老师感觉不满,对老师产生偏见,于是学生就通过网络平台发泄对老师的不满,甚至是谩骂和侮辱。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己问题的解决,还僵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危害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对高校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建议不够重视,总是一推再推,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学生通过网络语言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自身内心的不满。

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暴力的产生,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还跟我们的教师以及学校自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教师和学校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为学生服务为中心,相信有效化解学生与老师和学校的关系。

若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训,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一定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预防(一)让学生认识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和危害当前我国网民现已达到五亿,遍布在qq、微薄、论坛等众多地方,其中大学生是这五亿网民中最为活跃的一帮人,自然也是网络语言暴力的主要群体,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已非常普遍。

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语言暴力是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毒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对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看法,让他们通过日常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加强自身责任感,通过自我素质的不断提高,来约束自己在网上的言行。

与此同时,高校也应专门开辟出一块阵地,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

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并通过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其中潜伏的各种问题。

将网络带给学生的所有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学校要设立各种校园意见栏、意见箱、以及教师在线等,为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

通过定期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讨论、研究,了解学生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其实,很大一部分网络暴力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感觉到了不公平,只要学校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互帮互助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能有效沟通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校园的文化氛围,只要学生们的不公平感降低了、人际关系融洽了,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就会大大降低。

从而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及时化解各种问题,引导健康的舆论环境。

(二)当今的网络事件发展形式主要从微薄、论坛、qq、sns网站等地产生而大学生占据这些网络应用用户的很大比例,也常常是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一小撮人若发表一些过激的,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常常因为沉默螺旋理论而造成一场场风波。

通过以上对网络语言传播工具的认识,我们应让高校网站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环境的先锋,协同学生共同规范网络舆论环境和形式,这些网络舆论活动不仅包括线上的文明上网活动,还包括台下的互动过程。

其次,要加强活动的趣味性,光有活动是不行的,还要有趣味性,若没有趣味性是不会有人参加的。

其网络语言大赛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学生们文明、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语言交流活动,让同学感受文明上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关注,通过这部分网络这一部分网络先锋人物,来带动全校同学文明上网。

从而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网络监督体系建设篇三:思修论文:网络民主暴力5.近年来,“网络民主暴力”事件呈愈演愈烈之势,网络最初所标榜的“民主”已经沦为“多数人的暴政”。

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看待网络民主问题。

网络民主,真的民主么?“网络民主”(Cyber Democracy)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事物。

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带来了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民主便是相伴而生的产物。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2021年3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周天鸿委员在题为《推进网络民主建设,建设新的有序民主参与渠道》的发言中说,“网络民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培育了民众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民主监督的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