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学贷款案例分析
案例一:在2008年9月,我校新生张小贝因家庭贫困申请助学贷款,经学校核实给予批准,张小贝同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这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十分珍惜。
从入学伊始,便继续了早已从初中开始的边打工边学习的生活。
她在学校餐厅打起了了临时工,虽然没有了其他同学的自由,但有了一日三餐的保障。
不能够穿漂亮衣服,但能够让父母看到自己自立而露出的笑脸。
她又在周末去市区当起了促销员,早上宿舍同学还在睡梦中,她的身影却早已出现在了等待早班车的地方。
晚上同学们都沉浸在韩剧的浪漫中时,她却还在因为还少几十元钱能买到一部二手手机而苦恼。
她之所以能够这么艰苦地坚持这样的生活,是因为她有一颗感恩之心和诚信之美。
虽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但她仍然会打开小台灯复习功课。
从来没有把学习给落下。
她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当初的诺言:按时还完助学贷款。
今年,她拿着自己打工的钱,把学费完整地交齐了。
案例二:2009年9月份,我校新生王晓东向学校提出了助学贷款申请,经学校核实后给予了批准,但王晓东同学没有诚信意识,认为助学贷款来的容易,便忘记了自己是寒门学子的处境和一定要按时还款的责任。
刚开始为了蒙混过关,骗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王晓东便装模作样地在餐厅打起了临时工。
但因为受不了这种环境和苦累,便辞去了这份能让他一日三餐有保证的打工生活。
这使得家里原本就捉衣见肘的生活又添了一层霜。
这倒没有什么,但王晓东看着其他同学买电脑便眼馋了起来,他问父母要钱买电脑,父母说家里的钱还要帮他换助学贷款。
他说助学贷款毕业了找着工作挣了钱再还也不迟,便挪用家里的钱买了电脑。
随着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他不顾同学们的劝告和老师的警告,多次不去上课和自习。
诚信是做人之本,王晓东同学因为没有诚信意识,没有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缺乏独立自强精神,到现在还没有醒悟。
我们应引以为戒,决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