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五味子是一种较常见的普通中药材,是很多人喜爱的日常补益食材,很多人用来泡水、煲汤、煮粥等。
五味子属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成熟果实。
中医传统使用的正品是北五味子,产于东北、内蒙、、山西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枝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备用。
五味子说明:•五味子做为药材,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古人曾这样评价五味子“五味子皮肉甘酸、核甲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
”也许是其命名的由来,五味子温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脂肪油、挥发油、糖类、树脂、维生素C等,还含有钨、铁、锰、锌、磷等微量元素。
•一般临床通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因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并使之趋向平衡,从而提高机体活动机能,减轻和解除疲劳,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可通过加强心脏的收缩力量功能,调节心血管系统,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五味子有兴奋呼吸作用,改善肺功能,并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还能调节胃液分泌以及兴奋子宫;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五味子素是降GPT的主要成份,一般用药一周后GPT即开始下降,是治疗肝胆疾病较理想的药物。
•此外,五味子还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功效,五味子水煎剂对结核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利用它收涩的功效,用来敛肺、止汗、涩精止泻等。
•现在很多北方人在初春时开始采摘五味子树叶,烹制成各种菜肴,五味子树叶虽然不具有治疗功效,但它做为一种食材,具有一定的食疗效果,长期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补、益气、生津的作用,对于机体各种失衡状况的调理很有裨益。
尤其是久病体虚之人,不宜滥用药物进行补益时,不妨利用它的食行进行食补。
•总之,五味子即可以做为非常普通但很珍贵的中药,应用于各种临床用途和食疗法,其叶、茎亦可通过食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功能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详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详情] •别名】•菋,荎蕏,玄及,会及,五梅子•【药用部位】•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成份】•含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含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收起]•【功能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
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
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展开]•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
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
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收起]•【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收起]•【选方】•①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②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
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③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
为末。
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
(《普济方》)•④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
(《本草衍义》)•⑤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
水煎服。
(《千金方》生脉散)•⑥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⑦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
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医学入门》:五味子膏)•⑧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
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本事方》五味子散)•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
泻,用蕲艾汤吞下。
(《经验良方》五味子丸)•⑩治烂弦风眼:五味子、蔓荆子,煎汤频洗之。
(《谈野翁试验方》) •⑾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
(《本草新编》)•[展开]•①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②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
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③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
为末。
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
(《普济方》)•④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
(《本草衍义》)•⑤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
水煎服。
(《千金方》生脉散)•⑥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⑦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
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医学入门》:五味子膏)•⑧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
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本事方》五味子散)•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
泻,用蕲艾汤吞下。
(《经验良方》五味子丸)•⑩治烂弦风眼:五味子、蔓荆子,煎汤频洗之。
(《谈野翁试验方》) •⑾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
(《本草新编》)•[收起]•【临床应用】•①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
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
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
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
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
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