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临症答疑王付

经方临症答疑王付

经方临证答疑(一)点击:30评论0 2008-06-04 06:47发布者:王付经方访谈经方临证答疑王付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提要撰写此书而结合临床运用经方治病体会,感悟到学习经方,以提问的形式能增强学习效果,以问答的形式能开拓学习视野,以答题的形式能强化学习记忆。

提问答疑能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点拨科学的思路方法、能激发灵活的思辨能力,能促进更好地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设经方临证思路、经方运用答疑、方方合用医案3章,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学习、应用经方中的难题,通过问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问题而将学习引向深入;通过答以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因难题而深入分析、研究与解决。

第3章重点突出理论学习能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构思新颖,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问有所用,答有所学,开拓思维,启发灵感。

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在校师生学习与应用经方的重要参考用书。

前言学习经方,何种思维方式能使学习进步最快?哪些思路方法能使学习记忆最深?什么思辨能力能使学习收效最佳?何种诊治技巧能使运用能力提升?只有在学习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在思索中开拓认识,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经方而科学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发现问题:学习经方首要的问题就是会发现问题,欲发现问题就必须对所学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能在为什么之中不断发现问题,更能在问题之中再发现问题。

如学习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方,可发现病证不是太阳中风证而为何要用桂枝汤,为何又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如温经汤是温经散寒的有效方,而为何配伍寒凉药如丹皮、麦冬,而不用丹皮、麦冬而为何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等等。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为学习经方开辟新的思路与新的境界。

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是发现问题的深化,是凝聚集合问题的核心步骤,而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而权衡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本质与变化又有何种关系,在认识问题中再认识。

如学习理中丸是主治脾胃虚寒证,而认识理中丸既要从本质上认清方药组成是以补虚为主,还是以散寒为主,又要在变化中认清理中丸还能主治胸痹证、霍乱证等,以此全面剖析理中丸主治病证的本质是什么,而主治变化的病证是什么。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循序渐进地不断地认识问题,才能使学习与应用经方有新的收获与进步。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认识问题的深入,是提炼分化问题的集中体现,而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必须对问题提出设想与构思,反复思考与推敲,对问题务必切中要害,层层剖析,化繁为简。

如学习黄土汤主治阳虚出血证,既要分析阳虚出血证的病变证机,又要分析方药组成与病变证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阳虚病变证机为何要配伍寒药黄芩,分析配伍黄芩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何不用寒药而又不能收到最佳治疗效果。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全面分析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有新的理论思维与运用能力。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分析问题的钥匙,是开启理论思辨与探索未知的大门,而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对问题仔细琢磨、逻辑推理、科学论证,并且具有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

如学习肾气丸主治消渴证,既要研究肾气丸方药组成,又要研究肾气丸功效与主治消渴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肾气丸方药组成,以干地黄为主滋阴清热,丹皮、泽泻性寒以助干地黄;以附子、桂枝为主温阳,山茱萸性温以助附子、桂枝;以茯苓、山药性平以协调阴阳。

进而再研究消渴病证表现,渴欲饮水(以饮一斗)为阴虚不得滋润,而小便多(小便一斗)为阳虚不得固摄,以此得出肾气丸功效是阴阳并补,主治阴阳俱虚证。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系统研究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既有理论指导,又能联系临床实践。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归结,是获取知识而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对问题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统筹兼顾、入细入微,切中化解问题的每一个细节。

如学习乌梅丸主治蛔厥证,既要解决乌梅丸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方,又要解决乌梅丸方药组成中没有用驱虫药,而归纳乌梅丸方药组成,仍是酸敛药,苦寒药,辛热药,补益药,权衡乌梅丸组方原理是因蛔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得甘则动,以此判断乌梅丸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方;又因乌梅丸方药组成中寒能清,热能温,甘能益,酸能收,以此判断乌梅丸能主治寒热错杂证即“又主久利”。

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如实解决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而能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学习经方是在诸多问题之中思辨求知,而运用经方是在理论指导中科学验证,以此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王付2008年5月8日绪言一、什么是经方…………………()二、为何要学经方……………()三、经方配伍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四、经方应用基本规律是什么…()第1章经方临证思路……()第1节方证辨治………………()一、什么是用方辨证……………()1、经方内涵是什么…………()2、怎样运用经方……………()二、什么是方证辨证…………()1、怎样辨基本脉证…………()2、怎样辨病变属性…………()3、怎样辨或然病证…………()4、方药怎样运用……………()第2节药症方证……………()一、何谓药症…………………()二、何谓方证…………………()三、药症与方证关系如何……()第3节剂型与用法…………()一、经方剂型有哪些…………()二、汤剂煎煮方法有哪些……()三、丸剂制作方法有哪些……()四、丸剂服用方法有哪些……()五、散剂服用方法有哪些……()第2章经方运用答疑…()一画一物瓜蒂散(8问答疑)……()1、一物瓜蒂散是汤剂还是散剂2、服用一物瓜蒂散怎样选择剂型与用量3、服用一物瓜蒂散怎样见效最快4、怎样理解与认识瓜蒂功效5、怎样理解一物瓜蒂散主治与“脉微弱”6、运用一物瓜蒂散的辨治要点是什么7、一物瓜蒂散主治暑湿证是怎样发挥治疗作用8、怎样合方应用一物瓜蒂散二画十枣汤(13问答疑)………()1、怎样制作与煎煮十枣汤2、在什么时间服用十枣汤最好3、为何十枣汤没有煎煮大戟芫花甘遂4、怎样认识十枣汤中大戟芫花甘遂作用5、怎样理解十枣汤中大枣作用6、怎样因人服用十枣汤药量7、能否1日2次服用十枣汤8、服用十枣汤有何注意事项9、怎样理解与运用十枣汤主治病证10、怎样扩大运用十枣汤主治范围11、怎样认识与理解痰、饮、水病变证机12、怎样理解十枣汤主治悬饮证与“至一百日或一岁”之间的关系13、怎样扩大十枣汤主治范围三画三物白散(7问答)…………()1、怎样选择三物白散中巴豆用量2、怎样因人服用三物白散3、怎样知道服用三物白散已发挥治疗作用4、怎样提高服用三物白散治病效果5、怎样纠正服用三物白散不良反应6、怎样变化运用三物白散7、怎样理解三物白散主治与“无热证者”三物备急丸(6问答)………()1、怎样制作与服用三物备急丸2、三物备急丸能否变丸剂为汤剂3、服用三物备急丸为何要因人而宜4、怎样知道三物备急丸已发挥治疗作用5、病证危急怎样服用三物备急丸6、服用三物备急丸有何注意事项干姜附子汤(7问答)………()1、怎样运用干姜附子汤中附子2、生附子与制附子有何区别3、怎样服用干姜附子汤4、怎样理解干姜附子汤主治与“下之后,复发汗”5、怎样理解干姜附子汤主治与“夜而安静”6、怎样理解干姜附子汤主治与“身无大热”7、怎样理解干姜附子汤主治与“无表证”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7问答)…()1、怎样理解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与“本自寒下”、“寒格”3、怎样理解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与“医复吐下之”4、怎样理解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与“更逆吐下”5、怎样理解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食入口即吐”6、运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要能治哪些疾病7、怎样合方应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7问答)…()1、怎样理解干姜人参半夏丸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干姜人参半夏丸3、干姜人参半夏丸为何未用蜜调制4、怎样理解妊娠病证而用半夏5、怎样理解干姜人参半夏丸既用干姜又用生姜6、服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有何注意事项7、怎样合方应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土瓜根散(6问答)…………()1、怎样理解土瓜根散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土瓜根散3、怎样选择土瓜根散中芍药4、怎样理解土瓜根散主治“经一月再见”5、怎样理解土瓜根散主治“带下”6、怎样合方应用土瓜根散土瓜根汁方(4问答)………()1、怎样应用土瓜根汁方2、怎样理解土瓜根汁方主治与功效3、怎样理解土瓜根汁方主治与“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4、怎样合方应用土瓜根汁方下瘀血汤(5问答)…………()1、怎样制作与服用下瘀血汤2、下瘀血汤为何以蜜制丸、以酒煎煮3、怎样理解服用下瘀血汤而出现“新血下如豚肝”4、怎样理解下瘀血汤主治5、怎样合方应用下瘀血汤己椒苈黄丸(6问答)………()1、怎样理解己椒苈黄丸方药组成2、怎样调制与服用己椒苈黄丸3、怎样理解己椒苈黄丸用法中“渴者,加芒硝半两”4、怎样理解己椒苈黄丸主治“口舌干燥”5、怎样理解己椒苈黄丸主治“肠间有水气”6、怎样合方应用己椒苈黄丸大承气汤(16问答)………()1、怎样理解大承气汤方药组成及配伍2、怎样煎煮与服用大承气汤3、运用大承气汤有何注意事项4、大便正常能否服用大承气汤5、产后能否服用大承气汤6、怎样变化应用大承气汤7、下利能否选用大承气汤8、怎样理解大承气汤主治潮热9、为何大承气汤主治有潮热10、怎样理解大承气汤主治“脉迟”11、怎样理解大承气汤主治“独语如见鬼状”12、大承气汤能否治疗饮食积滞证13、大承气汤能否主治筋脉病证14、怎样理解大承气汤主治“食则谵语”15、怎样理解大承气汤主治“短气”16、怎样合方应用大承气汤大柴胡汤(7问答)…………()1、大柴胡汤中有没有大黄2、煎煮大柴胡汤用大黄有没有特殊要求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柴胡汤4、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心中痞硬”4、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郁郁微烦”5、怎样理解大柴胡汤主治“下利”6、运用大柴胡汤常与哪些病证相鉴别7、运用大柴胡汤可治哪些疾病大青龙汤(11问答)………()1、怎样理解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用量2、服用大青龙汤有何注意事项3、怎样补救服用大青龙汤大汗出4、怎样理解大青龙汤主治“脉浮缓”5、怎样理解大青龙汤主治太阳营卫寒湿证6、怎样理解大青龙汤主治与“无少阴证”7、怎样理解服用大青龙汤前后之“烦躁”8、怎样补救服用大青龙汤出现“烦躁”9、怎样运用大青龙汤10、怎样理解大青龙汤主治与“筋惕肉瞤”11、怎样合方应用大青龙汤大陷胸汤(8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陷胸汤2、怎样服用大陷胸汤中甘遂量3、怎样理解大陷胸汤主治病变部位4、张仲景为何名病名为结胸5、哪些病证表现与大陷胸汤证相类似6、怎样理解大陷胸汤主治病变证机7、怎样理解大陷胸汤主治与“重发汗而复下之”8、怎样理解大陷胸汤主治“日晡所发潮热”大陷胸丸(4问答)…………()1、怎样理解大陷胸丸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大陷胸丸3、如何运用大陷胸丸主治病证4、怎样理解大陷胸丸主治与“下之太早故也”大黄黄连泻心汤(5问答)…()1、如何煎煮与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2、怎样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3、怎样理解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脉关上浮”4、心下疼痛能否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5、怎样合方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甘草汤(4问答)………()1、怎样理解大黄甘草汤方药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甘草汤3、怎样理解大黄甘草汤主治“食已即吐”4、怎样合方应用大黄甘草汤大黄甘遂汤(6问答)………()1、怎样理解大黄甘遂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大黄甘遂汤中阿胶作用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甘遂汤4、怎样理解大黄甘遂汤中甘遂用法5、怎样理解大黄甘遂汤主治“少腹满如敦状”6、怎样理解大黄甘遂汤主治与“其血当下”大黄牡丹汤(5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牡丹汤2、怎样理解大黄牡丹汤主治与“脓未成”、“脓已成”3、怎样理解大黄牡丹汤主治与“脉沉紧”、“脉洪数”4、怎样理解大黄牡丹汤主治与“发热”、“汗出”、“恶寒”5、怎样合方应用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10问答)………()1、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中附子大黄用量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附子汤4、怎样确定第2次服用大黄附子汤5、服用大黄附子汤有何注意事项6、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病变证机7、怎样变化运用大黄附子汤8、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9、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发热”10、怎样合方应用大黄附子汤大黄硝石汤(4问答)………()1、怎样理解大黄硝石汤方药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硝石汤3、怎样理解大黄硝石汤主治与“表和里实”4、怎样合方应用大黄硝石汤大黄蛰虫丸(6问答)………()1、怎样理解大黄蛰虫丸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大黄蛰虫丸3、怎样理解大黄蛰虫丸主治与“五劳虚极羸瘦”4、怎样理解大黄蛰虫丸主治与“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5、怎样理解大黄蛰虫丸功效与“缓中补虚”6、怎样理解大黄蛰虫丸主治“肌肤甲错”大建中汤(6问答)…………()1、怎样理解大建中汤方药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大建中汤3、怎样理解大建中汤主治“心胸中大寒痛”4、怎样理解大建中汤主治“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5、怎样理解大建中汤主治“上下痛而不可触近”6、怎样合方应用大建中汤大半夏汤(6问答)…………()1、怎样理解大半夏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大半夏汤中半夏作用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半夏汤4、怎样理解大半夏汤主治与“脉弦者,虚也”5、怎样理解大半夏汤主治“胃反呕吐”6、怎样理解大半夏汤主治与“胃气无余”小半夏汤(6问答)…………()1、怎样理解小半夏汤方药组成2、小半夏汤中生姜有何特殊作用3、怎样理解小半夏汤主治“黄疸”4、怎样理解小半夏汤主治“诸呕吐”5、怎样理解小半夏汤主治“支饮”6、怎样合方应用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4问答)…()1、怎样理解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药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3、怎样理解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病变部位4、怎样理解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先渴后呕”小青龙汤(14问答)………()1、怎样理解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及用量2、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细辛作用3、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中桂枝作用4、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中芍药作用5、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中细辛用量6、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中药对配伍7、怎样煎煮与服用小青龙汤8、怎样理解与应用小青龙汤主治9、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主治溢饮寒证10、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主治“咳逆倚息不得卧”11、怎样理解小青龙汤主治“心下有水气”12、怎样理解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口渴13、怎样运用小青龙汤加减变化用药14、怎样合方应用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4问答)…()1、怎样理解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2、怎样煎煮与服用小青龙加石膏汤3、怎样理解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肺胀”4、怎样理解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烦躁而喘”小柴胡汤(27问答)………()1、怎样理解小柴胡汤方药组成2、怎样认识与理解小柴胡汤中柴胡作用3、怎样煎煮与服用小柴胡汤4、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渴”与“不渴”5、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嘿嘿”6、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喜呕”7、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血弱气尽”8、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脏腑相连”9、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颈项强”10、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热入血室”11、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如结胸状”12、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如疟状”13、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如见鬼状”14、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必有表,复有里也”15、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阳微结”16、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假令纯阴结”17、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舌上白胎者”18、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更发热”19、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诸黄”20、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产后郁冒”21、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血虚”22、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但头汗出”23、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与“邪高痛下”24、怎样理解小柴胡汤主治“大便硬”25、怎样理解“柴胡证”及“柴胡汤证”26、怎样运用小柴胡汤27、怎样合方应用小柴胡汤小承气汤(10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小承气汤2、服用小承气汤有何注意事项3、怎样理解小承气汤主治与大便“初头硬,后必溏”4、为何服用小承气汤出现“脉反微涩”5、怎样理解小承气汤主治与“下利”6、服用小承气汤有哪些药后反应7、运用小承气汤能否主治胃热证8、怎样理解小承气汤主治与“多汗”9、怎样理解小承气汤主治“胃中燥”10、怎样合方应用小承气汤小建中汤(13问答)………()1、怎样理解小建中汤方药组成2、如何煎煮与服用小建中汤3、服用小建中汤有何注意事项4、怎样理解与运用小建中汤主治5、怎样运用小建中汤主治“心中悸”6、怎样理解张仲景论“先与小建中汤”7、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梦失精”8、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与“虚劳”9、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手足烦热”10、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男子黄”11、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衄”12、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妇人腹中痛”小陷胸汤(4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小陷胸汤2、怎样理解小陷胸汤主治“按之则痛”3、怎样理解小陷胸汤主治病变部位4、怎样合方应用小陷胸汤小儿疳虫蚀齿方(2问答)…()1、怎样制作与运用小儿疳虫蚀齿方2、怎样扩大运用小儿疳虫蚀齿方四画五苓散(10问答)…………()1、怎样制作与服用五苓散2、怎样调配与运用五苓散3、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上焦水气证4、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中焦水气证5、怎样运用五苓散主治下焦水气证6、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中焦、下焦水气证7、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癫眩”8、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脐下悸”9、怎样理解五苓散主治渴与不渴10、怎样合方应用五苓散天雄散(5问答)……………()1、怎样理解天雄散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天雄散4、怎样变化运用天雄散5、怎样合方应用天雄散王不留行散(5问答)………()1、怎样理解王不留行散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王不留行散3、怎样煎煮与服用王不留行散4、怎样外用王不留行散5、运用王不留行散能主治哪些病证木防己汤(5问答)…………()1、怎样理解木防己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木防己汤主治“面色黧黑”3、怎样理解张仲景论“虚者即愈”4、怎样理解木防己汤主治“喘满”5、怎样理解木防己汤主治“心下痞坚”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3问答)……………………………()1、怎样理解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服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微利则愈”3、怎样合方应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文蛤散(6问答)……………()1、怎样选用文蛤散剂型2、怎样应用文蛤散3、怎样理解文蛤散主治“肉上粟起”4、怎样理解文蛤散主治渴与不渴5、文蛤散治疗哪些病证效果最好6、怎样合方应用文蛤散文蛤汤(5问答)……………()1、怎样理解文蛤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文蛤汤主治病证3、怎样理解文蛤汤中麻黄、生姜作用4、怎样理解文蛤汤主治“头痛”5、怎样理解文蛤汤主治“渴欲得水而贪饮”风引汤(6问答)……………()1、怎样理解风引汤方药组成2、怎样选择风引汤中白石脂3、怎样煎煮与服用风引汤4、怎样理解风引汤主治“热”5、怎样理解风引汤主治“瘫”6、怎样理解风引汤主治“痫”乌头汤(6问答)……………()1、怎样认识乌头汤方药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乌头汤3、乌头汤中煎煮乌头有何注意事项4、如何选择乌头汤中乌头5、怎样理解乌头汤主治“病历节”6、怎样理解乌头汤主治“脚气疼痛”乌头煎(大乌头煎)(5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乌头煎3、怎样理解乌头煎主治“绕脐痛”4、怎样理解乌头煎主治“发则白汗出”5、怎样合方应用乌头煎乌头桂枝汤(5问答)………()1、怎样煎煮与服用乌头桂枝汤2、服用乌头桂枝汤有何注意事项3、怎样运用乌头桂枝汤4、乌头桂枝汤主治什么病证效果最好5、怎样理解张仲景论“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赤石脂丸(7问答)……()1、怎样制作与服用乌头赤石脂丸2、怎样变化运用乌头赤石脂丸剂型3、怎样理解乌头赤石脂丸中赤石脂作用4、运用乌头赤石脂丸的要点是什么5、怎样运用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6、怎样理解乌头赤石脂丸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7、如何合方应用乌头赤石脂丸乌梅丸(9问答)……………()1、怎样理解乌梅丸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乌梅丸3、服用乌梅丸有何注意事项4、怎样理解乌梅丸主治蛔厥证5、怎样理解乌梅丸能主治肝热阳郁证7、怎样理解乌梅丸方药配伍8、怎样理解乌梅丸主治“脏寒”9、“脏寒”的基本含义有哪些10、如何变化运用乌梅丸升麻鳖甲汤(5问答)………()1、怎样选择升麻鳖甲汤中雄黄用量2、怎样煎煮与服用升麻鳖甲汤3、怎样理解升麻鳖甲汤主治“面赤斑斑如锦纹”4、怎样理解升麻鳖甲汤主治“咽喉痛”5、怎样理解升麻鳖甲汤主治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5问答)……………………………()1、如何煎煮与服用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2、怎样理解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主治“阴毒”3、怎样合方应用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五画四逆汤(10问答)…………()1、怎样选用四逆汤中附子2、怎样煎煮与服用四逆汤中附子3、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发热4、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脉沉”5、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膈上有寒饮”6、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四肢拘急”7、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大汗出”8、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厥逆”9、怎样理解四逆汤主治与“内寒外热”10、如何运用四逆汤与主治表里兼证四逆加人参汤(3问答)……()1、怎样理解四逆加人参汤方药组成2、怎样理解四逆加人参汤主治“亡血”3、怎样理解四逆加人参汤主治“利止”四逆散(9问答)……………()1、怎样理解四逆散方药组成2、怎样制作与服用四逆散3、怎样理解四逆散加减用药4、怎样理解四逆散主治5、怎样理解四逆散主治“悸”6、怎样理解四逆散主治“咳”7、怎样理解四逆散主治“小便不利”8、怎样理解四逆散主治“泄利下重”9、怎样合方应用四逆散甘草汤(3问答)……………()1、怎样理解甘草汤组成2、怎样煎煮与服用甘草汤3、怎样合方应用甘草汤甘草干姜汤(4问答)………()1、怎样运用甘草干姜汤2、怎样理解甘草干姜汤主治“多涎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