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七---下语文半期考试卷与答案

2018-2019学年七---下语文半期考试卷与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半期质量监测考试七年级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1、课文默写。

(10分每横线1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3)宣室求贤访逐臣,。

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4)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5)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6)《木兰诗》中描绘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革命家。

C.《老王》是杨绛的回忆性散文,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D.《台阶》是李森祥以农村为题材的小说,本文通过叙述父亲造新屋而拼搏的半生,表现了劳动人民艰难的生存现状,同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与艰苦的创业精神。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4分)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甲(A悲伤;B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过着颠①pèi流离的生活,病痛、失望与迷茫始终乙(A打扰;B困扰)着她,可她却怀着对祖国②zhì热的爱恋,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抗争和觉醒,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1)为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并且为①②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①处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二、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

(3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对以上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B、首句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描绘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C、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景象。

D、首句写景,二句叙事。

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陈母教子》)【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公亦以此自矜.(.)(2)康肃笑而遣.之()(3)及.守荆南回()(4)世以为..神()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8.(2 分)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三)阅读《母亲的呼噜声》,完成10-14题。

(13分)母亲的呼噜声张亚凌①“妈,你的呼噜声太大了,我昨晚就没睡踏实。

”早晨,看着儿子蔫不拉几地坐在沙发上迟迟不动,我问他是不是又不舒服时,他开了口。

②我,竟然衰老成这样之所以冒出这个使自己出一身冷汗的念头,源于发生在我和我母亲间的事。

③“妈,我不想和你睡了,你的呼噜声太大了!”这是三十年前我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记得我当时将“太”拉了好长,母亲那一刻的神情我至今还记得:她先是一愣,愣了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而后看我的目光里就有了复杂的当时的我也读不懂东西。

我能感觉到的,是自己突然间的不好意思,为自己竟然开始嫌弃自己的母亲而不好意思。

④如今想来,母亲的呼噜声很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⑤母亲在本村小学教书,是个事事都必须走在别人前面的极负责任的优秀教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姥姥吃喝拉撒睡都得她伺候;三个只知淘气惹事不知帮一丁点忙的儿女等着她管理照顾;还有那么多地等着她和父亲一起犁耕耙耱(mò)播种打理;晚上我们都睡了,她还得在织布机上为一家人的穿着忙碌……⑥她头落枕头之时,怕是我已睡够快醒了,故而睡眠轻,一有呼噜就醒了。

⑦母亲那么累,家里又没有多余的房间让自己和孩子们各自分开住。

我不知道,自己当初的话语,给母亲心里添了多大的堵,会不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我只记得多年后,家里准备盖几间新房了,在空空的院基上,母亲很宽慰地说出“我娃就有自家的房子能睡上好觉了”这句话时,我的鼻子酸酸的,——自己一句抱怨,一直压在母亲心里,多年!⑧事实上,新房还没盖成,我就已经上大学了。

⑨在母亲中风后身体不便的日子里,我特意将她接到城里一起住。

不过从没住过同一间房子,母亲总说,“我打呼噜,你睡觉轻,分开住”。

我宁要陪她一起住时,她竟然说自己个人住惯了,多个人不舒坦。

⑩每每听到母亲说“我打呼噜”这句话时,我就不能原谅自己,——不经意间对母亲的伤害已深入骨髓!我总笑着说,您当妈的咋还记恨自家的娃我那时是胡说八道还不行母亲却说哪有当妈的记恨自家的娃娃妈现在不能帮你一点忙了,再不叫我娃歇好还能行房子就在隔壁,有事妈就叫你,还担心啥白天,母亲要我陪她说说话。

我正说着,她的呼噜声就起来了。

我就停下来,等她一会儿。

她一睁开眼总显得很不好意思,问我是不是自己又迷糊了。

我说,困了就睡一会儿。

她总是推辞,还说:“不困不困,没睡着,咋能睡着就迷糊了一会儿。

你刚才说到哪了”再后来,母亲都不能独自看一会儿电视,——连热闹的电视都不能打断她的呼噜,只一会儿,就起了呼噜。

和我说话时也是这样。

醒来后,还是很困倦很没精神的样子,也不再解释说自己只是“迷糊了一会儿”,更不会让我继续陪着她说话了,只是说着“没精神”“老没精神”之类的话,或者说梦见谁了。

入她梦的,都是已经去世的亲人,常常听得我心里很难受很难受。

也记得母亲曾很伤感地说:人就是不结实,说老就老了。

不像树,冬天歇歇,只要根不离地,成百上千年地活。

母亲是在08年的一个秋日走的。

母亲走后,我似乎多了个习惯,看着熟悉或陌生的老人发呆:稀疏花白的头发,满脸老年斑,一脸平和的微笑,——明明是别人的母亲,看着看着,恍惚间,就成了我的母亲!(选自《老人春秋》2017年1期)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叙事散文,语言恬淡,却扣人心弦。

B.母亲呼噜声很大的重要原因在于:我的睡眠太轻,很容易被呼噜声吵醒C.第段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面对岁月的无情流逝,终究难抵伤感之情。

D.作者以“母亲的呼噜声”为线索,视角独特,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11、请认真阅读第①段,说说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并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3分)12、第⑨段中,母亲为什么会说“一个人住惯了,多个人不舒坦”(2分)13、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1)她先是一愣,愣了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自己一句抱怨,一直压.在母亲心里,多年!(赏析加点的词语)14、“明明是别人的母亲,看着看着,恍惚间就成了我的母亲! ”谈谈你对段这句话的理解。

(2分)(四)阅读《老王》,回答15-17题。

(8分)(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5.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6.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2分)17. 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请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3分)(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19题。

(5分)【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