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第六版第一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第六版第一章
按照作用线所在位置:平面力系、空间力系 按照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共点力系、汇交力系、 任意力系、力偶系、共线力系
5.平衡力系
单独作用在物体上,能够使物体保持平衡的一系列 力。
二、刚 体
刚体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刚体内部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刚体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绝对刚体不存在,但研究力的外效应时可将变形体看成刚体。研 究力的内效应前也将物体看成刚体。
牛顿三大定律
定律一: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 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定律二:F=ma 定律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
理论力学
静力学
运动学
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 运动学只研究运动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的纯几何特性,例 力的基本性质、物体 如轨迹、位移、速 的在力系作用下的平 度、加速度等。 衡条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 运动和受力之间的 关系。
二、理论力学的任务
1、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基础课
技术基础课
专业课 2、理论力学是很多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 、机械振动等一系列后续课程的重 要基础。
三、理论力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理论力学必须深刻地反复地理解它的基本概 念和公理或定律 要透彻理解由基本概念、公理或定律导出的定理 和结论,以及由这些定理和结论引出的基本方法, 他们是理论力学的主要内容。 掌握抽象化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逐步培养 把具体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FR F1F2 力三角形 A
FR
F2
F2
A F1
FR
F1 F1 FR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 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
F1
刚体
大小相等 | F1| = | F2| 方向相反 F1=-F2 (矢量) 且在同一直线上。
一、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2、力的效应:①运动效应(外效应——理论力学研究)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材料力学研究)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矢量,其表示方法
F
A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千牛顿(kN)
4.力系:一系列力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此变形体变成 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绳子
F2
平衡
F1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
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
F2
刚体
平衡
F1 力学的平衡理论。
本节总结
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 静力学公理 公理1:力的平衡四边形法则(向量运算) 公理2:二力平衡条件(等值、反向、共线、同体) 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刚体
不同
物体
一些基本公理和定理只对刚体成立,对可变形的物体不成立。 在静力学中所指的物体都是刚体。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F2
为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
引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 力 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 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地面)
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静力学主要研究: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力系的等效替换(简化); 3、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平衡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力系。
静力学基本概念
推论1:力的可传性;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等值、反向、共线、异体、同在) 公理5:钢化原理
静力学的全部理论都可以由上述五个公理推证而得到,保证了 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性。
理论力学
1.绪论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力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力学是一门什么课? 2、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力学? 3、如何学好理论力学? 4、五种理论力学公理 5 、掌握约束以及约束力的概念 6、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受力图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理论力学 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 机械运动: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s=f(t)。
F2
说明: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绳子
F2
平衡
F1
不平衡
F2
F1
绳子
F2
不平衡
F1
对多刚体不成立
③二力构件: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构件。
F1 二力构件
F1 二力杆
F2 F2
注意:二力构件是不计自重的。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的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 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说明:机械运动是物质在各种运动形式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
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 物体的平衡状态。 机械运动一般规律: 物体的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1.本课程研究的内容: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 的机械运动。理论力学基于牛顿和伽利略的经典 力学理论(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
2.至于速度接近于光速的物体和基本粒子的运动, 必须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观点才能完善地给予 解释。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A F B 等效 A F F B F 等效 A F F B F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特殊情况 下,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且共面。)
F1
F2
AB CO
F3
[证] ∵F1,F2,F3 为平衡力系,
F1 F12
F2
∴ F12 ,F3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A
B
O
C
∴ 三力F1,F2,F3 必汇交,且共面。
F3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两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等值、反向、 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