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领 导
4.3 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有些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在家里办公。
这些公司管理者所持的对人的认识主要倾向于()。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X理论
B.Y理论
C.领导风格理论
D.社会人假设理论
【答案】B
【解析】Y理论是“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认为人们愿意、也能够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自己认同的组织目标。
要求管理者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对员工的态度,应当相信人是可以信赖的,是能够自我管理的。
题中,员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2.一些人对权力、地位的追求,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第二个层次的需求
B.第三个层次的需求
C.第四个层次的需求
D.第五个层次的需求
【答案】B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社交需要:是指人希望获得友谊、爱情及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成为社会的一员,在他所处的群体中占有一个位置,否则就会郁郁寡欢,因此对权力、地位的追求属于社交需要,是第三个层次的需求。
3.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环境应该属于()。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正强化因素
B.激励因素
C.负强化因素
D.保健因素
【答案】D
【解析】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五种因素,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和进步等五种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
因此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
4.依菲德勒权变模型,下列类型中对领导者有利的情境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D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强。
【答案】B
【解析】菲德勒把领导的环境具体化为三种情景因素:①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②任务结构③职位权力。
他将三个环境变数组合成八种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费德勒模型图
因此可以看出只有:①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好,任务结构明确,职位权力强②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好,任务结构明确,职位权力若③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好,任务结构不明确,职位权力强,这三种情况下环境对领导者才是有利的。
只有选项B 包含在内。
5.来源于组织职位的权力属于(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 .法定权
B .专长权
C .强制权
D .奖赏权
【答案】A
【解析】领导者权力包括:法定全、强制权、奖惩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
其中,法定权自于领导者在组织中担任的职务,来自于下级传统的习惯观念,即下级认为领导者拥有的职务权力是合理合法的,得到了社会公认,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
6.所谓授权,是指()。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限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C
【解析】授权是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7.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如果一项工作只能用一种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就叫做()。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A.单一任务结构B.标准任务结构C.高任务结构D.低任务结构
【答案】C
【解析】任务结构是指工作任务明确程度和有关人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程度。
当工作任务本身十分明确,组织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时,领导者对工作过程易于控制,整个组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任务结构属于明确的或高的。
8.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
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
C.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D.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
【答案】C
【解析】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的缺少或不好,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而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和无比优越,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增加员工的满意,所以这些因素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赫茨伯格把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设立为一般激励因素,工作的改善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程度,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所以只有这类因素才能真正激励员工。
9.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A.双因素理论B.公平理论C.期望理论D.强化理论
【答案】B
【解析】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
大量事实表明,员工经常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和他人进行比较,而由此产生的不公平感将影响到他们以后付出的努力。
这种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它指出,人们将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10.一个组织若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述何种沟通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A.链式沟通B.Y式沟通C.轮式沟通D.环式沟通
【答案】D
【解析】环式沟通也称圆周式沟通,类似链式沟通,但信息链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的信息沟通的环。
这种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是指不同成员之间依次联络沟通。
这种模式结构可能产生于一个多层次的组织系统之中。
第一级主管人员对第二级建立纵向联系。
第二级主管人员与底层建立联系,基层工作人员与基层主管人员之间建立横向的沟通联系。
该种沟通模式能提高团队成员的士气,即大家都感到满意。
二、概念题
1.领导[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研]
答: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实现所设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其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实际上是一个行为过程。
主导这一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
任何组织和团体,无论其规模大小总会有领导人。
领导人有的是自然产生的,有的是委派的或团体内部推选的。
(2)一般来说,领导的作用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以体现。
领导者对群体的影响力可分为两种:一是自然影响力,二是迫使影响力。
当一个领导者的职位权威即迫使影响力不足以说服下属从事适当的活动时,领导是无效的。
此时就需要自然影响力,通过人际关系激发下属的潜力,使其在现有技能水平上取得更大成果,因此领导和激励是紧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