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0课时备课人: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备课人:一、课程目标本册教材要达成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空间与图形:(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
、45。
、60。
、90。
度的角。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与概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
(2)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实践活动:(1)能运用学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2.数学思考:(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3.解决问题(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小数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情感与态度(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统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二、课程内容单单元训练学习学习课元专题重点目标内容时序安号排1 黄河掠影1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w W w .X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1 用字母表示--- 用字数、表示常见的k b 1.c O m 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母表示 2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数量关系和计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算公式。
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2 掌握加法交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8换律、结合律以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及减法的运算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性质,并能用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母表示。
能够运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用所学的运算的代数思想。
律进行简便计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算。
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2 高速山东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1. 乘法结合--- 乘法运1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律、交换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算律索、验证、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 运用乘法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结合律、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际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交换律 6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简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便计算实际与综合应1用-- 消费知多少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 3 繁忙的工1、周角、平作--- 角与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 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角及周角直三角形的角、锐角的大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小关系2、结合实例, 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2 用量角器量 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角的度数,会三角板画 30。
、45。
、60。
、90。
度 画指定度数的角。
3、在观察、 操作、 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角 9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 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 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4 蛋的世界结合实际操作, 使学生理解小1、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1 数的意义,--- 小数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2 会读小数的意义和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了解 3 会写小数性质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23、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
5 走进商场学 1 通过具体观1 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 观察合 1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具体观察活察活动,了解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物体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从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同一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2.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物体,所看到置。
4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的形状是不3.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同的。
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 能辨认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不同方位看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到的一组长4.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方体的形状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和相对位置。
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 奇异的克1.小数加1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1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隆牛--- 小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减法的意义,数的加法 2 小数加减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的计算法则8 和减法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 小篮球 1. 平均数的意义2. 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1. 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
1. 平均数的意义6队--- 统2. 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2. 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统计中的用处。
数计回顾整8 理---5 总复习三、课程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关于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像统计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献爱心捐款等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
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身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脱离实际进行学习,容易给学生思维带来很大困难。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整合在一起,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3.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小数加减法计算已经全部学完。
它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小数口算和估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4.上好一学期两次的综合应用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好一学期两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我们需要对他更多的关注、了解和爱,对他的转化要有耐心,要做到循序渐进,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孩子感受到每一次的进步,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关注,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提出质疑的机会,而且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信心。
课后对于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必须每次都批,而且最好面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最好对于错的题让他自己讲给别的学生听,这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四、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的评价,既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会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更要关注情感和能力方面的表现。
1、过程性评价(1)观察课堂表现。
通过学生个人回答、个人展示、表达想法、板演练习、学具操作、小组汇报等,了解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是否主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自信心,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以及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