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1、“双师型”概念的最早提出 2、“双师型”概念的发展演变 3、“双师型”内涵的明确表述
1、“双师型”概念的最早提出
“双师型”概念最早由工科类专科学校在实践 中提出的。 1990年,上海冶金专业专科学校仪电系王义 澄主任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建设“双 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介绍了上海冶金 专科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做法。
2、“双师型”概念的发展演变
“双职称”说 “双能力(双素质)”说 “双证书”说 “叠加”说 “双层次”说 “一证一职”说
之一:“双职称”说
“双师型”教师就是讲师+工程师 他既是讲师、教授,同时他还是工程师或高 级工程师,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双职称”学说是“双师型”教师的最初含 义,“双师型”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双师”、“双证”的要求
A、与专业相关 B、与职称或技能等级相关
(三)“双师型”师资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能力 2、开展行业联系能力 3、从事课程开发能力 4、实施教学与培训能力 5、实施鉴定能力 6、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能力 7、指导职场健康与安全能力 8、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 9、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名 师 层
成为专家和权威 成为学科带头人
骨干层
合格层
具备双师素质
(一)加强专业教师培训是“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
1、合格层
对象------入校三---五年内的青年教师。 目标------教师取得两证,胜任教育教学。 途径和方式---A、参加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素养 B、参加企业实践,引发实践反思 C、聆听专家讲座,引领专业发展 D、参加两证考试,获得任教资格
“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专职与兼职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培养与引进结合 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
论题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五大途径
校本培训 国内外专业培训 企业实践 高校进修 教师自学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基本策略:
分层进行 分类培训
(二)“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的界定
一元论表述
二元论表述
二元论表述的价值意义
“双师型”师资的局限性
对高职教师来讲: 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很难集于一身,要么通过内部分 工合作来实现,要么通过聘请兼职教师来完成。 对中职教师来讲: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很深,技能要求也不是 很高,完全可以使知识与技能集于一身,成为复合 型教师即“双师型”教师。 从历史发展角度讲: “双师型”师资提法,是我国独创,是历史性产物, 也必将逐步出历史。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研究新论》:姜大源,研究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 长助理,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刘育锋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 员 3、《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吴全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 所教师资源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职教学会课程研究会秘书长、中德 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协调员 4、《职业教育目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邓泽民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研究所师资资源研究室主任、教授 5、《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与动态教学观》,雷正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课程开发研究会副主任,同济大学职教学院兼职教授 6、《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赵志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7、《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 》,陈永芳,同济大学职教学院教授 8、《中德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之比较漫谈 》,张则钢,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 中心教授 9、《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卢双盈,天津职业技术 师范学院成教部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职 10、《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简析》,吴全全、赵清梅、王泽荣
2、骨干层
对象----“双师型”教师 目标-----成为学科带头人 途径和方式: A、承担本专业年轻教师的培养和辅导工作 B、开展教学研究,提高科研素质 C、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开发校本课程 D、参加技能大赛 E、外出培训,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层次
3、名师层
对象---专业骨干教师 目标---促使他们成为“名师” 途径和措施---启动“名师工程” 自主培养、自我发展 1、充分利用发展平台 2、参加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习 3 、获取高级专业技能证书 4、积极寻求彰显其才能的机会 名师引领 1、走出去 2、请进来 不是人人都会成为名师,但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教师 !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将经历 重大改造,认知、情感、人格等全面升华, 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成 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对教育教学 理论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成为专 家型、学者型教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双向的、互动的,不仅 理论要与实践结合,实践也要与理论结合。 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才能走向科学,理论需要 实践检验才能成为真理。 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实现专业理论 与操作技能、与社会岗位实践结合,才能实 现专业发展。
之五:“双层次”说
该观点认为: 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 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 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
层次一:能力之师=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
层次二:素质之师=人师(
价值引导)
+事师(职
业 指 导)
之六:“一证一职”说
既有教师职称,也具有其他非教师系列职业 资格证书的教师-----校本教师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也具有其他非教师系列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技能职称的教师----------校外教师或兼职教师 二元论认识: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来认识
谢谢!欢迎交流!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从教3—8年之间,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 最迅速的阶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已有较 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已获得初步的教育 教学经验。已掌握了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已 经与学生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逐步达到了 称职教师的标准。
第三阶段----称职阶段
又称为高原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一般是35岁以后。 这阶段,教师已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能驾驭班 级、课堂。业务水平、自信心、外部的评价都达到 较高水平。 但是,约80%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在这一 时期开始缓慢下来,一部分教师甚至出现了停滞, 定型为教书匠,他们由于个人抱负、意志品质、教 育观念、知识结构以及种种的外部条件的制约终究 未能冲出高原阶段。 另有20%的教师通过个体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及外 部积极因素的作用,就会突破“高原现象”,其教 育、教学能力会获得新的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理念
教师成长规律:爱岗敬业+积极心态+宽广的心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维度:观念+行为+个性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层面:文化底蕴(学识修 养)+理想+信念
二十一世纪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学会志远, 学会认真, 学会合作, 学会学习, 学会研究。
(二)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 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论题二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 指导思想和原则
人本教育的核心思想
人本主义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本主义的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 和天赋的善追求人类的最大福祉。 以人本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人文教育就是以促进人的完善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强调人的理性、 道德、精神等方面和谐发展。 人本教育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 个人,其内涵核心可概括为三点: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 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师的人本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树立教师 第一的新观念,并把这一观念真正的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中 去。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 资源的观念,按照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 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不断完善职业教 育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开展师 资培训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造就 一支对职业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数量足够、 技艺高超、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 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 师队伍。
之二:“双能力(双素质)”说
一是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二是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 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之三:“双证书”说
最初的含义: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1995年延伸为: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之四:“叠加”说
该学说认为:双师:双证+ 双能 “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和外延 “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
主要论题
“双师型”师资的基本理论问题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论题一
“双师型”师资的基本理论问题
1、“双师型”概念的由来及发展演变 2、“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的基本界定 3、“双师型”师资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4、“双师型”师资的局限性
(一)“双师型”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思考 隋广智
二00九年十月
与您共探讨----如何做职业学校的教师? ↓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 如何做职业学校的“名师” ?
前 言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规模
↓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质量
↓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国家解决“双 师型”师资问题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