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梳理探究之成语

梳理探究之成语


猜一猜
异曲同工
四大皆空
无与伦比
正中下怀
拿筷子吃饭
——脍炙人口(筷至人口)
为什么帽子脏了要翻面再戴?
——张冠李戴(脏冠里戴) 狗过了独木桥就不叫了
——过目不忘(过木不汪) 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猪圈 ——抑扬顿挫(一羊蹲错) 第十一本书
——不可思议(BOOK11)
__目寸光
老__舐犊
七、不合逻辑
例1.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八个月后
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
有准备好呀!”
( “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
言,这高考是八个月后的事,用在句中不
合逻辑。 )
八、语意重复
1、在我校“申示”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 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我深表感谢!
2、“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 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 迩。
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
六、谦敬错位
例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 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或作品。) 例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 敬意,只能对人。)
成语迷宫
看看你能找出多少成语
天 人 不 容 久 安 居 事 经 地 义 辞 治 国 乐 业 天 义 达 不 长 天 手 精 冲 走 石 道 安 久 勤 于 飞 沙 破 乐 贫 地 工 俭 一 鬼 天 惊 天 动 以 学 鸣 神 共 怒 心 用 致 海 惊 人 灾 苦 良 天 涯 无
学以致用
1、张林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 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分析:“不刊之论”指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古代 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 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2、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 年不写东西了。 析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 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 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并没有动感 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 一)穷(二 )白 ( 三)头(六 )臂 ( 九)死(一 )生 ( 千)山(万 )水 ( 一)日( 千)里
(千 )军(万)马 (半 )斤(八 )两
(九 )牛(二 )虎
3、请你将“东、南、西、北、上、下、 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填进括号里, 组成成语。
(上 )行( 下)效 (东 )张( 西)望 (前 )仆( 后)继 (南 )腔( 北)调 (左 )顾( 右)盼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十、形近混淆
1 、这件事对于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 珍藏多年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 瓦片。
2 、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 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对之侧目而视。
分析:“一文不名”指一分钱都不占有,形容 极贫困,用在句中不通,应用“一文不值”。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怒 或鄙视的样子。此处应用“刮目相看” 。
5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 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
6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 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分析 : 句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 来的苦衷,这样就与旬中的“苦衷”重复 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
二、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 在会上公开批评。 (现多指过于讲究排场。)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 附和表示赞成。 (比喻自己没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做。)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 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 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形容藏书很多。)
tuò
徇情枉法 揠苗助长
xùn


改一改: 换然一新 焕然一新
走头无路 走投无路 挤挤一堂 济济一堂 轻歌慢舞 轻歌曼舞 免为其难 勉为其难
变本加利 变本加厉 汗流夹背 汗流浃背 来势凶凶 来势汹汹 鬼计多端 诡计多端 不落巢臼 不落窠臼
写一写: (liú)芳百世 流
再接再(lì) 饮(zhèn)止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 定短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 淀,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区别:
格 谚
言 语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 在群众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前部分像谜面,后像谜底
歇后语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图 穷 匕 见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4.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分析: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隐含义和句子语意 是否重复。“鼎力相助”指尽全力帮助人,与 “尽最大可能”意思重复。“闻名遐迩”,远 近闻名之意,与前面“海内外”语意重复。
九、断章取义
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 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 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厉 鸩
仗义(zhí)言 真知(zhuó)见
执 灼 湮 胫 截
(yān)没无闻 不(jìng)而走
直(jié)了当
各行其 (shì) 是
不(jiǎ)思索

填一填:
1、填充成语(所填必是有关植物的) 成 竹 在胸 望 梅 止渴 柳
暗花明
百步穿 杨
昙 花 一现
雨后春 笋
出水 芙

投 桃 报 李
2、填数词组成语
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
例2.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
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 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建筑物。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A“惟命是从”、“马首是瞻” B“衣锦还乡”、“披坚执锐” C“嗤之以鼻”、“重于泰山” D“善男信女”、“拐弯抹角”
(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状语后置)
(互 文)
4、形式多样:多为四字格,但有三字格、多字格。
如:莫须有、风马牛不相及等
主谓关系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
并列关系
3、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 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分析:“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 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 不能使用于别人。
4、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 财政弄得一团糟。 分析:“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坏人,不用于一 大批坏人,范围小。该句用“朋比为奸”,它可用于两个 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精卫填海 自相矛盾 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立地成佛
1、具有修辞作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
通盘考虑。如果解释成肚子里长了一根竹子就大错特错了。
成语的特点
2、结构形式固定:“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
火”;“高山流水”不能改成“流水高山”。
3、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试分析下列成语有何语法特点
需注意: • 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 2.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 • 3.看语义轻重是否得当; • 4.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 • 5.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 • 6.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 • 7.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 8.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一、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 紧训练,提高技艺。 (形容老是埋怨或归罪于客观。) B、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做完, 真是小题大做。 (将小题目铺张成为大文章。喻小事 当大事处理)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 到了美好的景色。 (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令人赞叹不已。 (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巧妙。)
__视眈眈
守株待__
__到成功 闻__起舞
望子成__
顺手牵__ __急跳墙
画__添足
尖嘴__腮 狼奔__突
一、望文生义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 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 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 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望文生义
久假不归 长期借用不归还 不赞一词 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添加一词。 差强人意
现也比指一言不发 大体上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 大家都从巷里出来。形容盛况 空穴来风 有穴才有风。消息并非没有原因
二、张冠李戴
例1.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
草菅人命 独辟蹊径
jiān pì xī
垂涎三尺 xián 咄咄逼人 duōduō
风尘仆仆 púpú 风驰电掣 chè 汗流浃背 jiā 涸泽而渔 hé 怙恶不悛 hù quān 良莠不齐 yǒu 佶(诘)屈聱牙 jí áo 如法炮制 páo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提纲挈领 qiè 唾手可得 吹毛求疵
如: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指夫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