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品市场分析
目录
一、中药市场的相关背景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三、中药产品的优劣势分析
四、中药产品的市场前景
五、中药产业遇到的问题
中药产品市场分析
一、中药市场的相关背景
中医药是指防治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或制剂。
药物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
用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帮助疾病的诊断。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而宝贵的财富,其中就包括中医中药这块奇葩。
从“神农尝百草”到“伊尹制汤药”再到李时珍注《本草纲目》从神医扁鹊到华佗,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一代代传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药被用到多个领域,除医疗外,还涉及到养生健体,保养美肤等多个领域。
随着西药的涌进,中药的地位有所下滑,与西药还有点距离,人们的部分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转变,大多时候采用西药,因此中药的用途慢慢被人们淡忘。
但中国这个传统文化不容被忽视。
下面看下中药这笔巨大的财富跑向何方了呢?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国家政策倾斜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将对所有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利好影响。
受这些政策的影响,我国主要的中药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而有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促使整个中药生产企业业绩的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中药管理局对我国中药事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做出中药分析,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经济环境
2001-2011年中国医药经济主要特点是:一是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但利润水平下滑,普药、基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困难较大,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好;二是医药商业批发平稳增长,集中度提高,利润率进一步回升;三是商业零售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抱团取暖;四是药品终端持续扩张,医院终端出现波动,零售市场增速放缓,第三终端增速加快。
同时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例如:1、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限制审批,强制实施GMP。
3、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经营。
4、医院通过方方面面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构筑医院健康的运营环境,效果在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显现等等。
这些都足以证明医药行业在国内大有发展前途。
3、技术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医药行业在技术上做了相关的改进。
但国家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不大,近30年来,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基本没有明显的改革和突破,水提醇沉除杂的方法仍是主导工艺,致使我国的中药制药技术及装备技术已经落后国外先进水平近20年,尤其是中药
提取、精制工艺不够科学,工艺条件现代化程度不高,制造工艺及装备缺乏集成化。
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直接提高中药产业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强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产业内的共享,与专利制度设计结合,从宏观角度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行业分析
1、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整个中药产业的产值约700个亿,其中中成药、保健品约500个亿,中药材约150个亿,中药饮片约50—60个亿。
但我国中成药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没有一家企业占到10%以上市场份额。
前十名企业相加仅占有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
中药饮片生产行业集中度较之中成药行业稍高,前十名共占有68.8%的市场份额。
在中医药这个市场上,人们的思想大都拘泥于西药见效快,却忘记了中药治本的观念。
2、市场需求分析
由于大量的外资和合资的西药厂进入中国市场,使中成药的发展相对滞后于西药的发展,因此目前中成药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中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从1998年开始,中成药的进出口贸易就开始出现了逆差,1999年第一季度,我国中成药出口量比1998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而中成药实际进口量却增加了3倍。
三、中药产品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1、悠久的中药理论与文化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中医药理论适应了世界开始兴起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要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大量的人才资源,我国拥有一支具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中药科研队伍。
3、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支持,我国对中药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4、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基础,基本理论得到了系统、全面整理,在中药鉴定方面普遍
采用显微、理化等手段,并采用许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饮片质量。
5、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是中药和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优势。
劣势:1、中药行业目前还没有应有的国际地位,中药医疗仍以民间自发应用为主。
2、产品生产和出口结构存在缺陷,技术含量低,单品种生产规模较主要产品基本都
是三类中药,剂型、工艺落后,质量标准水平低,高质量的一二类新药少见,新
剂型发展缓慢。
威胁:1、受中药产业发展前景的吸引,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抢占中草药市场,竞争日益剧增。
2、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大量涌入,由于他们拥有雄厚的资
金、先进的科技能力和管理经验,对国内企业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四、中药产品的市场前景
(一)基本药物出台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将来全部要在基层机构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会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来新医改里面中医、中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二)加快发展的机遇
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 70%的年增长率递增。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 80%。
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
(三)合资合作机遇
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利用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发展中药市场势在必行。
(四)中药市场的可发展行业
在防病治病方面、在保健品开发方面、在有机食品和饮料方面、在防疫、军需方面、在烟草行业方面等多个发展领域,前景广阔。
五、中药产业遇到的问题
(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存在的一个误区
我们坚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更以此作为中药的重要特色,以至于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 ,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如美国禁止含汞、铅、朱砂等成份的中药进口,禁用安宫降压丸、黄连素片、中药救心丸等多种中成药。
(二)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由于化学药品频频出现不良反应,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疗效相对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但是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且现在的中药大部分被化学药品浸泡过,用量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事件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量也有所增加。
有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 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5 %,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77.2 %。
(三)西药的引进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西药,渐渐把中药至于脑后,西医倡导“科技第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立竿见影,直指要害。
中医讲经验,西医尊科学;
中医崇秘方,西医重品牌。
还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在观念上中西药就竞争激烈。
因此,如何改变消费者对中药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单概述:
1、慎重选择信息传递者
在产品的宣传工作上慎重选择用户,在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选择忠实用户对产品进行宣传,从局部到周围进行扩散
2、合理安排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在说服内容方面,当传递者发出的态度信息和消费者原有的态度出入较大时,信息传递的方式所引起的不协调感会增强,消费者面临的改变态度的压力会变大。
3、不可忽视的情境因素.
在一定的背景因素下进行的,这些背景条件以及情境因素对于说服是否能达到预期说服效果、成功改变消费者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预先警告对消费者有两种影响作用,一是抵制说服,一是促进其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