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大纲-赢在路上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大纲-赢在路上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的概念识记:劳动关系的词源和定义,劳动关系主体理解:劳动关系的特点(二)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理解:合作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劳资目标的冲突,明显与潜在的冲突的表现形式应用: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三)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识记: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元论与多元论,熟悉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可以描述劳动关系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新保守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正统多元论学派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识记: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的主要观点(二)劳动关系理念溯源识记:劳动关系理论应用: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主义理论、马克思·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理解: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理解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熟悉世界劳动关系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斯密的管理思想理解: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二)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科学管理理论理解:该时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三)冲突的制度化识记:行为科学理论、劳动关系的制度化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四)成熟的劳动关系识记: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理解:成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五)新的矛盾和问题理解: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各时期的劳动关系特征第四章管理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方的定义,理解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与作用、管理方的策略与实践,可以阐述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熟悉管理模式,掌握劳资合作的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谁是管理方识记:管理方的概念、雇主与雇主协会、雇主协会的类型理解:雇主协会的作用(二)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理解:新古典经济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决策过程理论、战略选择理论(三)管理模式和实践应用: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剥削管理模式、集权/宽容管理模式、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第五章工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工会的概念、结构和分类、工会的组织结构、公会承认制度,理解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工会的职能和行为方式,掌握公会民主的目的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工会的概念识记:工会的概念理解:工会的结构分类、工会的产生和发展(二)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理解:为什么组建工会应用:如何组建工会(三)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识记: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理解: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工会的行为方式(四)工会的组织结构识记: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理解:地方工会、全国性公会(五)劳资合作策略应用:劳资合作框架、劳资合作的方式第六章政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掌握政府的劳动关系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政府的角色理解: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角色(二)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管理主义政府理论、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激进主义政府理论(三)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应用:劳动关系模式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工资法律保障的内容,掌握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规,掌握最低工资的内涵和确定因素、工作场所的规则、公平就业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劳动法的概念和功能、国际劳动立法理解: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应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二)工资的法律保障识记:工资的法律含义理解:工资支付的原则、工资的诉讼保护、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应用: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识记:工作时间立法、工作时间的种类理解:加班加点、休息休假、年休假制度(四)劳动安全与卫生识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法规理解: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五)工作场所的规则识记:劳动就业标准、女工保护标准、未成年工保护标准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内容、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其处理制度、劳务派遣合同制度,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种类和特征、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续订制度,掌握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合同法概述识记: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期限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作用(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理解:劳动关系的建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应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应用: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五)劳务派遣制度识记:劳务派遣的发展演变、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理解: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义务、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权利、劳动派遣的一般性规定(六)非全日制用工识记:非全日制用工的含义理解: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员工参与的类型划分、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理解员工参与管理的概念、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掌握员工参与管理的四个关键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员工参与管理的实施识记: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应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理解: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二)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识记: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协商、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理解: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第十章惩处与申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惩处的概念和种类、申诉的程序,理解热炉规则和渐进性惩处、申诉的意义,掌握惩处的事实和程序、申诉的含义、种类和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如何实施惩处识记:惩处的种类、惩处的事实、惩处的原则应用:惩处的程序(二)申诉识记:申诉的含义及种类、申诉的范围应用:申诉的程序理解:申诉的制度化、企业内部建立申诉制度的意义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产业行动的形式、衡量罢工程度的指标,理解产业行动的功能,掌握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及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罢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谈判识记:集体谈判的含义和立法目的、集体谈判的结构、谈判的进程理解: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应用:谈判方式的选择(二)罢工及其处理识记:产业行动的形式、罢工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罢工的功能、对罢工的法律约束和限制、罢工原因分析应用:罢工的处理和解决第十二章集体合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合同内容的概况、集体合同的重要条款,理解工资福利调整、我国集体合同的特点,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合同概述识记: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的分类、集体合同的作用(二)集体合同条款研究识记:西方国家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我国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三)集体合同的具体实施识记: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的程序、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结、工会监督集体合同履行(四)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理解:国外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我国集体合同立法实践第十三章三方协商机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三方协商机制的规则和程序,理解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和职能,掌握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三方协商机制概述识记: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社会条件、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中的基本原则(二)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内容识记:三方协商的级别和内容理解:三方协商的职能、三方协商机制的主体第十四章劳动争议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争议的种类和范围、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集体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理解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掌握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识记:劳动争议的分类和立法意义、劳动争议的范围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和原则应用:劳动争议处理方法(二)劳动争议的时效与期限识记:劳动争议的时效、劳动争议处理的期限(三)劳动争议证据的保护和运用理解:谁主张谁举证与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应用:质证和辩论、证据的保护和运用(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理解: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五)集体争议处理制度识记:集体争议的含义应用:我国集体争议处理第十五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跨国集体谈判的特点、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主要特征,理解工会应对跨国公司劳动关系问题面临困难的原因、工会应对跨国谈判的方法和雇主的反应,掌握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