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庆 社会实践报告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为新京报、北京青 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校庆大会没有介绍与会嘉宾环节,甚至整个活动,没有主持人。就更像 是一次学术活动,主题是反思MIT的办学,展望未来五十年的新发展。
活跃学术氛围 推动文化建设
“以庆促建、以 庆促学、以庆促 管”
塑造学校形象 扩大社会影响的 有效途径
校庆中所展示的学校 的新面貌、教师的新 成就、学生的积极态 度、校友的关注与参 加都会给学校带来更 加广泛的、持久的和 深入的影响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VS 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
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
致谢
李宁老师启发与支持! **、**、**、**同学的密切配合与关照! ***(**大学)、***(**大学)的帮助! 谢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的人!
好大喜功 、娱乐化
弄虚作假, 公款浪费
河海大学建校九十七周年暨华东水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学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
•为什么参加校庆?
你认为参加校庆可以……
关于学生是否关心学术
你认为校庆 应该体现什么
校庆的受益者
校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不去参加校庆的原因
不去参加校庆的原因
建言(一)
增加学生在制定校庆活动中的影响力
社会实践报告
校庆
报告人:郎杭飞 河海大学
Contents
校庆概况
清华大学VS麻省理工 中国式校庆与问题 调查报告 献言献计
泛滥的校庆
1
2011年头5个月公布的 已经或即将举办校庆的 大学就有42所,其中百 年校庆(含百年以上) 的7所,90周年校庆两 所,80周年两所,70周 年5所,65周年1所, 60周年20所,40周年3 所,10周年两所
1.获取赞助 2.美化环境,加强 建设 3.发送邀请函 4.宣传视频 5.校歌编排 6.住宿工作安排 7.会场布置
1.迎宾 2.捐赠仪式 3.开幕仪式 4.展览、论坛等 5.茶话会 6.记者招待 7.学术交流 8.文艺晚会 9.闭幕式
校庆的问题
对领导的重视、对学术的轻视
权、钱、乐
重视 领导、官衔
富有“商 界气息”
约30 710 万元
一般基建项目
约23 880 万元
建校百年标志性建筑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花费和资金来源
不按官位财富排校友座次
针对位高权重者、财大气粗者参加校庆是否优先排座次的提问,陈吉 宁回应称,清华大学校庆从来都是按照毕业的时间来为校友排位,每 次活动的介绍都是从最老资历的开始。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花费
清华强大的建筑与活动们
这些也不花国家的钱
人民大会堂 清华学堂
人文社科图书馆
清华
大型晚会 校友晚会
校史馆 冠名建筑物 17个 共计701,200,000元 其他捐赠项目 27,000,000元
河南大学百年校庆预算花费
共约57 510 万元
合计三项
约2 920 万元
校园宣传及展示项目
1986年是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纪念,因为该校300周年校庆时曾邀 请罗斯福总统出席,所以哈佛大学打算援旧例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出席 并演讲。里根接到邀请欣然接受,但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哈佛大学授予 他荣誉博士学位。哈佛历来有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聘任教授和授予荣 誉学位称号的制度,所以学校的董事会、校长、教授会鉴于本校学术声 誉的尊严,断然拒绝了总统先生的请求。里根因此也没有参加哈佛的 350周年校庆。
B
公开校庆花费 清单
A 官本位
C
注重反思
建立自由与民 主机制
E
D
重视学术,重 视教师
建言(二)
增加学术教育支出
B
重视科研
A 商业化
C
加强转化知识 为经济的能力
专注于专攻
E
D
不折腾
建言(三)
延长周期
B
奉献社区
A 其他
C
基于学校实情 不可过于求大 求全求新
面向未来,面 向全国(面向 世界)
E
D
主题鲜明
主题对比
清华 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 麻理 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
前沿和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活动对比
活动
分类对比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不使用国家一分钱”、不按官位财富排校友座次 校庆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校友排名
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
麻省理工学院150年纪念馆展览 艺术节 学术讲座 庆典大会
中国式校庆
刘道玉:清华百年校庆的筹备,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下设11个 专项工作组。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前就开始了倒计时 活动。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
前期
前中期
中期
1.部门分工 2.推选杰出校友 3.设计赠品与纪念 品 4.征集校庆图标等 5.编撰校史 6.新闻发布会
我经历的麻省理工校庆 熊丙奇
正在MIT读研究生的刘欢,在带着我参观校园时,问我有无兴趣参加学校的150周年 校庆大会,他说他可以搞到门票。我当时有些诧异,马上迎来大庆的MIT校园,根本 就没有一点校庆的气氛,没有醒目的横幅,也没有彩色气球,要是在国内高校,校 园应该处处都洋溢着欢庆气氛了。 刘欢说搞门票,我本来以为难度满大,但其实就是在网上下载,每个MIT学生都有权 限,当然有具体的张数限制。而学校的校园网,公布了十分详细的校庆学术活动安 排,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前去参加。 MIT的校庆大会放在波士顿展览中心。印象中,大概有3000人参加大会,事先准备 的凳子全部坐满。我问刘欢,学校有组织学生参加校庆大会吗?我的这个问题是典 型的中国式思路,因为凡是举办活动,国内高校都怕冷场,于是要组织、安排学生, 保证会场座无虚席。刘欢不解地看着我,这怎么可能呢?除了要表演的学生外,其 他的都是自己从网上下载门票来参加的。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只要有时间,大家都 不想错过。 这次大会也令我耳目一新,虽然校方也邀请了各方贵宾,包括中国政府官员出 席庆典,可是,大会却没有介绍与会嘉宾环节,甚至整个活动,没有主持人。就更 像是一次学术活动,主题是反思MIT的办学,展望未来五十年的新发展。学校校董、 校长、教授的发言,很少玩虚的,没有大谈学校的卓越成就,而多是思考学校的未 来。这和MIT的“书呆子”气质很是吻合。 而至今让我难忘的是另一幕:校庆大会结束后,所有与会的教授、学生,一起在会 场后方区域,吃自助餐,大家排着长队取食,然后在一起聊天。这给人的感觉就是 一个盛大的PARTY。这又让我想起国内大学,不可能有这样的创意不说,就是安排, 教授和学生往往是要分开的。
2
在2012年,截止2012年 11月30日,在网上发布 校庆公告的大学约有105 所
校庆的作用
1
2
3
4
弘扬学校统 凝练大学精神
丰富的历史变迁具 有十分珍贵的办学 经验、文化传统和 人文精神,是各高 校一笔宝贵的财富
加强沟通交流 增进爱校情感
师生与学校之间 的互动是传承大 学精神的重要途 径,是学校感情 交流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