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导学案备写心得体会

导学案导学案备写心得体会

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编写导学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重点掌握,即导学案的编写要旨、编写原则、编写过程、设计特点。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要旨。

一是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二是要做到知识问题化,即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三是要做到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第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一是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

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第三,导学案的编写特点。

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二是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是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
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第四,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六大部分,即学习习得、合作探究、激趣点拨、训练内化、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教学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合作导学案教学,在课堂操作上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因此,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以几点:
第一,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要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第二,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第三,要突出一个“导”字。

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第四,要强化一个“研”字。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

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

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四、导学案教学法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第二,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第四,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总之,设计好导学案务必要努力做到“三常”:“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

尤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从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

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神领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