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A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是由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劳力、技术、信息、土地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进行的收入分配。

B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 财政危机: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过度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使财政支出增加,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的危机。

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商品的单纯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如商店的建筑费、设备费、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指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止,这中间所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

中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

D单个资本又称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F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G 个别分工: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工,就是企业内部在劳动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

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得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自觉地尽其所能为社会劳动,社会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分配消费品。

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固定资本磨损:是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包括固定资本有形磨损和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固定资本有形磨损:又称固定资本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又称固定资本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替换。

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

股东: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法人:即经济法人,它是拥有自己经营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建立的、能够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股票控制额:是大股东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额。

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所建立的国际性垄断组织的联盟。

国际卡特尔:指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以谋取垄断利润。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在数量上的表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发展必然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低级阶段或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或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

H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货币信用危机: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危机。

J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经济危机:又称经济衰退。

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超越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紧密联系的趋势。

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

地区经济集团化: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地区性经济或贸易集团。

它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

经济联盟: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机构的组织。

经济政治联合体:是参加国既在经济上进行国际协调和联合行动,又在政治上向一体化发展,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政治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参加国的政治事务的组织。

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而获取的地租,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绝对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计划调节:是国家通过制定的长期、中期、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的调节。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它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资本形式。

金融寡头: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旧社会分工:是指每个人长期乃至终生被束缚在一种职业上,即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一种岗位上。

特别是形成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或根本差别。

K 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即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型垄断企业。

它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

L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

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

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形态。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用公式表示:P'=m/(c+v)。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企业利润:是在存在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