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基本技能培训资料
第一讲锉削、錾削、锯削、刮削
一、锉削(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一)简介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
1. 锉刀是用高碳工具刚钢T13 或T12 制成并经过热处理;
2. 锉刀分为钳工锉、特种锉、什锦锉、金刚锉;
3. 锉刀的选择:决定于加工余量的大小,加工精度的高低,表面粗糙度的粗细和工件材料,粗锉刀适用于锉削加工余量大,表面粗糙度粗,加工精度要求低的工件,细锉刀则相反;锉削软材料时,一般选用粗锉刀,硬材料时,选用细锉刀或金刚锉。
(二)锉削的方法
1. 顺向锉:它是顺着同一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的方法,锉削后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整齐美观,适用于最后锉光和锉削不大的面;
2. 交叉锉:它是从两个交叉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锉削时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增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从锉痕上能判断出锉削面高低情况,容易把平面锉平;
3. 推锉:它是用两手对称的横握住锉刀,用大拇指推锉刀顺着工件长度方向进行锉削,这种方法适用于锉削狭长平面和修正尺寸时用;
4. 外圆弧
面的锉法:在锉刀作前进运动的同时,还应绕工件圆弧的中心作摆动。
二、锯削(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一)简介用锯弓对材料或工作进行切断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
1. 锯弓由粗齿(细齿)锯条组成,锯条长度一般是300mm;
2. 锯齿的粗细应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和锯削断面的大小来选择,粗齿条的容屑槽较大,适用于锯软材料和锯较大的断面,因为每锯一次铁屑较多,不容易产生堵塞而影响切削效率,细齿锯条适用于锯削硬材料;
3. 因硬材料不易切入,每锯一次铁屑比较少,锯齿增多后,可使锯削量减少,材料容易被切除,锯削过程比较省力,锯齿也不易磨损,我们在锯管子或薄板时必须选用细齿锯条,否则锯齿很容易被钩住以致崩断。
(二)锯削的方法
1. 直线运动,适用于锯平直的槽子和薄壁工件;
2. 上下摆动,这样可以减少切削阻力,提高工作效率,操作自然,两手不易疲劳;
3. 起锯有远起锯和近起锯,一般情况选用远起锯,无论哪种方法起锯角度要小,不能超过15 度,但也不能太小,起锯时施加的压力要小,行程要短;
4. 锯管子时,逐渐变换方向,每个方向锯到管子内壁处,再转动方向,在改变方向时,应使已
锯的部分向锯条推进的方向转动。
三、錾(zan)削(掌握理论、技能不作要求) 用于去毛刺,分割材料及凿油槽。
錾子的切削部1. 楔(xie)角: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
楔角越大,强度越高,但錾削阻力也越大。
钢或铸铁:楔角一般为60°-70°; 铜或铝:楔角一般为30°-50°。
2. 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后角太大,切入太深,錾削比较困难,后角太小容易滑出工件表面。
四、刮削(掌握理论,实践技能一般要求) 刮削是精加工的一种方法1. 显示剂我们一般使用红丹粉和机油混合而成粗刮时,混的稀些这样显示出的点子较大,便于刮削精刮时,混的干些这样显示出的点子细小,便于提高刮削精度 2. 平面刮削用边长25mm 的正方形方框,检查平面精度,一般5-8 个点; 机床导轨、量具12-16 个点;平板、精密量具20-25 个点。
3. 曲面刮削主要对滑动轴承内孔的刮削。
4. 刮削可分为四个步骤。
(1) 粗刮:用粗刮刀采用连续推铲方法,去除刀痕、锈斑或过多的余量,在刮削的过程中,要防止刮刀倾斜,以免将刮削面划出深痕。
(2) 细刮:刮削时采用短刮法,要交叉刮削,以消除反方向的刀迹。
(3) 精刮:采用短刮法,刀迹还要短,落刀时要轻,起刀要迅速挑起,在每个已开点上只刮一刀,不能重复,并交
叉进行刮削。
最亮的不开点先全部刮去,中等不开点先刮去一部分,小不开点留着不刮(4) 刮花:刮花是为了刮削面的美观,以及能够使滑动件之间造成良好的润滑条件。
在刮到最后时交叉刀迹大小应该一致排列整齐第二讲、钻孔、扩孔、铰孔一、钻孔(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麻花钻:直径13mm 以内为直柄钻头,大于13mm 为莫氏锥柄。
1. 顶角:一般钻硬材料要比软材料选用大些的顶角。
2. 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大小决定切除材料的难易程度,前角愈大,切削愈省力。
3. 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硬材料后角要小,软材料要大,但不能太大,否则回产生扎刀现象。
4. 横刃:横刃的长短决定钻尖的强度,太大则钻削时轴向阻力增大,b=0.18D,当然还有很多在钻头修磨过程中,不同时改变钻头切削部分形状。
(1) 修磨横刃:定心作用可以改善。
(2) 修磨前刀面及修磨分屑槽。
二、扩孔(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用麻花钻扩孔,扩孔前的钻孔直径为0.5-0.7 倍的要求孔径。
三、铰孔(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我们使用的绞刀的锥度是1:50) 铰孔的精度要求一般都很高1.绞削余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时上道工序残留的变形难以纠正,原有刀痕也不能去除。
余量太大时,加大切削负荷,破坏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孔绞孔直径<5,0.1-1.2 5-20 0.2-0.3 2.切削液:冲掉切削和清散热量绞孔
的要点: a. 手绞过程中两手用力要平衡,速度要均匀,铰刀不能摇摆,否则孔的进口呈喇叭状或孔径扩大。
b. 铰刀停歇的位置不能在同一位置,容易造成震痕c. 铰刀不能反转,退出时也要正转,反转铰刀容易磨损甚至崩刀d. 绞削钢料时,经常清除刀齿上的铁屑,以孔壁拉毛。
e. 绞削过程中如铰刀被卡住,不能猛力扳转铰刀以防损坏铰刀。
应去除铰刀清除铁屑。
及检查铰刀有没有坏然后继续绞削时要缓慢进给以防卡住。
螺纹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三角螺纹、管螺纹(用于紧固件和连接件)梯形螺纹、方牙螺纹(传动丝杆)园牙螺纹等(管件连接) 普通螺纹D 3 4 5 6 8 10 12 16 20 P 0.5 0.7 0.8 1 1.25 1.5 1.75 2 2.5 钻头直径Do=D-P (D 内螺纹大径P 螺距) 第三讲丝锥、销连接一、丝锥(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手用和机用: 左旋-右旋粗牙-细牙头攻-二攻油杯-M10*1 转盘润滑R1/8 攻螺纹时的要点: a. 攻螺纹时要劲量把丝锥方正,然后对丝锥施加压力并转动绞杠。
当切入1-2 圈时观察和校正丝锥位置,切入3-4 圈时不能强行纠正。
b. 攻螺纹时每转1/2-1 圈就应该倒转1/2 圈使切削碎断后容易排除,并可减少切削刃因粘屑而使丝锥轧住现象。
尤其再攻M5 以下小孔时,注意经常倒转以免丝锥折断c. 攻螺纹过程中,调换一支丝锥时,要用手先旋入至不能旋进时,再用绞手转动以免损坏螺纹和防止乱牙d. 要加切削液一般要用机油或菜
油。
五、销连接(掌握理论、实践技能) 圆柱-圆锥一般锥度1:50 装备时被连接或定位的两个绞孔应同时钻绞。
但必须控制好孔径大小。
一般用测装法测定及绞孔时将销子在绞孔中试插。
当销子能自由插入销子长度的80%为宜,在试插是必须要保证销子与销孔都应十分清洁。
销子装配要求大小端都有少量长度路出销孔表面(一般为稍大于倒角尺寸) 怎样检查圆锥与圆柱销1. 大直径与另一个小直径比较 2. 先把销一头放入被绞的孔内然后再掉头放入,看是否放的尺寸一致第四讲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装配前应熟读各部分图标和守则) 1. 零件、部件装配前必须彻底清洗。
不允许有油污、脏物和铁屑存在。
并应倒去棱边和毛刺。
2. 应进行油漆工件未油漆,不能装配。
装配时应将装配面油漆清理干净。
3. 组装表面粗糙度1.6 以上零件时。
不能用锉刀,只能用“零”号砂布。
4. 压入平键和装卸轴承时,不得用铁锤敲打。
应用木锤、橡胶锤或铜条。
5. 各配件钻孔、绞孔完成后应将铁屑清除干净。
6. 各外零件如7. 装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钉应长短一致、松紧均匀,严格按国标。
主要部件的螺钉应用扭力扳手。
8. 各种管路装配,应按照机床外形排列整齐。
不允许扭曲及损坏外观。
9. 各管路的各处接头,应按要求接入。
不得有漏油漏气现象,同时不能超出施紧力损坏螺纹。
10. 各
种管接头应严格按图纸操作装配,特别注意螺纹的方向及高压胶头接头方向(一般联结有锥度密封、螺纹密封和密封圈密封) 11. 各种装配结果后应做标记,注入油箱内的油应达到规定位置如油标。
12. 每天装配结束后应彻底清除各种油污、脏物和铁屑二、起吊1.应正确选择不同吊绳。
如吊加工油漆面应采用柔性吊带。
2.应根据工件不同重量选择不同规格吊绳。
3.应根据工件选择吊点,保证起吊平稳安全可靠。
4.没有起吊点工具,起吊时应正确选择辅助工具起吊
5.有工装起吊时,应按工艺工装进行起吊三、装配调整一般要求1. 链条涨紧:链条装配应保证各个链轮在同一高度。
链条涨紧时应保证两个链条涨紧力基本相同。
2. 同步带涨紧:同步带涨紧前应保证两轴平行。
涨紧时上下两端同时进行水平移动。
3. 涨紧轮:涨紧时各外螺钉同时旋紧,不允许一个螺钉旋紧在旋其他螺钉(对称旋入) 4. 气压:应根据守则调整气体压力,调整方法。
先用调压阀调整最高压力0.59Mpa.然后再用指针调节最低压力0.4Mpa。
5. 各处齿轮、涡轮、蜗杆配合应无明显啮齿轴向错位及啮合间隙均无啮齿现象。
同时转动灵活。
松紧一致符合工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