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及运

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及运

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及运营关于真人秀这个概念形态和发展上有什么样的过程?尹鸿:真人秀这个节目,是以真人参与游戏的节目方式做节目。

实际上,逐渐越来越多,真人秀电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成为风靡一时的电视节目形态,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常常把真人和节目结合到一起,换句话说,它处理的都是假定的、给定的一个情景当中,一群普通人按照游戏规则,给予他一个共同的目的,然后让他竞争,参与游戏。

这样的一个节目,应该说既发挥了电视纪录片的特性,但是又有虚构的特点,因为有规则,有假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它把虚构性节目的长处和非虚构性节目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最近这几年已经陆续引进到了国内,特别是陈强先生是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积极推进者,在本土化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

靳智伟:我同意尹教授的基本看法。

前一段中国青年报用了一个标题,也就是说真人秀的节目颠覆了戏剧新闻的界限,真实的电视是一个注册的名称,是维汉公司注册的名称,本质就是真人秀,有很多人,国外也有很多提法,像湖南经济电视台等等,叫真实传播,还有叫真人电视,实际上都是真人秀节目。

我同意尹教授的说法,中国老祖宗发明这个字的时候很有意思,真、人和秀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真是新闻的本质,仍是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个过程,是表演加上真实,所以真实性和戏剧性,在真人秀这个节目里,它的界限几乎是没有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它是一个新闻的事件,是组织者根据一定的规则,使一群人发生一些故事,这些人按照规则又进行表演,然后形成一个节目,形成了传播的点,我认为,它颠覆了不仅仅本质上是新闻和戏剧的界限,具体很多界限都被颠覆了或者被重叠了。

比如说导和演,以前任何的电视节目和戏剧节目里面,导和演都是分开的,现在的真人秀节目是我们通过一定的规则,然后由我们的参与者,也就是演员,他们是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同时又是表演者,把导和演这两个行当集于一身,然后创作出这样的节目。

真人秀节目把屏幕内外的界限也颠覆了,真人秀节目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也就是说我们的电视屏幕之外的人是真人秀参与者的亲戚、朋友,甚至拥护者、认同者、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和参与整个的进程。

这样一些规则,应当说是集中了戏剧传播与新闻传播的两大优势,所以它一出现在海外就风靡了,我们中国的电视人,由于中国国情这样的具体特征,在选择真人秀的节目里,过滤掉了一些真人秀里像偷窥的、完全真实的裸露的东西,把它嫁接在本土,应该说是一个可行的实验,是值得尝试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早晚会引进。

第二点,真人秀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广告事件,因为它集新闻传播与戏剧传播这两个优势于一体,所以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就我们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对这个节目形态的研究来讲,如果我们完整地搞真人秀的节目,完整地推出这样一个节目形态的话,或者一个崭新的节目,它的收视率应当说是对于电视节目类型进行审美疲劳的今天,应该会是抢得收视率的先机,而这个先机是我们不管是进行广告传播的企业也好或者塑造品牌也好都要寻求的。

因为高关注度,加上集中的传播,就等于广告的低成本和有效性。

所以说它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

如果从受众本身来讲,受众也转换了角度,原来被动地看一些电视,现在可以参与到一些电视里面去。

以前的参与性,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现在不同了,现在实际上电视观众在电视之外开始直接地参与到节目的进程,比如说投票等等。

所以从受众的角度讲,他如果要收看这个节目,一定会被调动起来,这是非常独特的一点。

从参与者的角度,我们参与的人实际上是在按照我们定的规则,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可以任意地挥洒。

你说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实际上是真实地参与了我们规定的一个事件,但是里面又有很多表演的成份,所以真实和虚假在这里面实现了一种重叠。

所以我强调,新闻实际上是寻求真实的艺术,而戏剧在寻求艺术的真实,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实现了一种重叠。

不知道你们二位同不同意我的“谬论”。

陈强:我们公司三年半前开始做真人秀节目,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做这样一个真实电视的节目呢?主要是我们认为真人电视和真人秀并不单纯意味着一个节目形态和一个节目样式的事情,它实际上在高科技水平,在传媒的技术水平以及硬件水平发展到今天,在数字化提供的下一代文化或者下一代文明的这样一个阶段里,所产生的一种对传媒形态的改变。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真实电视或者真人秀的产品,已不是一下代的数字化互动内容提供的过渡性产品,也就是说它在媒介最前沿的,进行内容不同的媒介进行互动提供发展的阶段。

所以我觉得,它对整个传媒界的贡献还不单单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节目样式。

我们公司操作这个项目过程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发行部、策划部这样的建制上,当我们进行数字化内容的提供,同一个内容几个渠道提供的时候,我们的建制和所有的运营全都改变了。

而且我们今天面对的短信、网络、宽带视频平台、报刊电视,几类媒介的操作方式和制作全都不一样。

这时候,我们提出它的整个运营和节目怎么操作,都是崭新的问题。

而将来我们真正进入到数字化电视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将来就是我们的基础。

目前,真实电视在国内运营的时间大概是四年,而国际上可能超过了十年。

中国关于真实电视的本土化的问题,实际上关键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比较火的“格鲁故事”、“幸存者”,这种真人秀的基点可以理解为是窥视的,是非常紧的贴近的跟踪拍摄的,而且是戏剧化编辑。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体制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国度里,我们面对整个大媒介的发展,我们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形态的节目,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曾经做过几档节目,我们有很多的体会,今天我们说几点:第一,真实电视是虚拟空间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第二,它是非常贴近的拍摄。

第三,它是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编辑。

这是我们上一代,也就是操作真实电视的第一代总结出来的经验谈。

但是我们操作到第二代的时候,这个东西已经过时了,再往前走,在真实电视里又出现了各种门类,各种风格,不同的风格里又有不同的节目的定位。

靳老师说的艺术的真实和真实的艺术之间模糊的关系,这个在“格鲁的故事”里是最典型的。

我们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操作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的节目,大赛已经报名开始了,在全年度,在全中国选拔未来的奥运会的主持人。

这个主持人在艺术的真实和真实的艺术之间是交叉的,我们用了很多真实电视和真人秀的手段,把这些主持人的考察和竞技,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和一个真实的情景中,给他设置相关的职业性的考题和一些情景,来考核他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就是把一个实用性的选拔和非常艺术化的传播充分地结合起来,同时我们在实战中选拔人的能力。

还有另外一类,比如说我们要操作一个“英雄古道”的节目,用飞机、越野车、马匹,进行一个追捕与逃亡的游戏,中间的十个人物是角色扮演的,这个是大力神,那个是黑枪手,在全国定位这个角色,作出来的节目,实际上是非常像游戏软件,提出的口号只不过是真实现场角斗,虚拟空间中的角斗,就像游戏的玩家,他又是玩家,又是那个角色,游戏里做出的三维的空间实际上是真实的空间,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所以说,这种真实电视的发展,未来的前途化操作过程当中,由于节目、意图、方向和任务不同,再加上节目的定位不同,导致了在这个大的节目形态里还会出现不同的定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央视,在这里面还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尹鸿:真人秀这个节目,刚才陈强说它是下一代多媒体互动的产物,但是它最核心的概念还是节目本身,所有的平台的搭建必须靠一个真人秀的节目作为一个内容为王的状态之下操作,所有的互动的链接才能建立起来。

所有的真人秀节目,不管是“谁来主持2008奥运”,或者是“英雄古道”,或者贵州电视台,都做过一系列的这样的节目,但是,这些真人秀节目无外乎在设定一个假定空间的时候,设定了一个比较极端化的假定空间,一般来说,这个假定空间的艰苦性、艰巨性或者非常性都是非常特殊的,把人放到这个非常的空间中展示他的人性的部分。

像国外的真人秀节目,更多的是放在室内空间,更多的是表现人性的私生活、隐秘生活比较多,这类节目由于跟中国国情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所以这一类表现人在一个非常封闭空间,人跟人之间隐私的节目不太容易得到认可。

反倒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假定空间,在极端残酷的假定空间里展示出人性的力量,人性的意志和人性的搏斗的节目更容易得到认可,包括广东台的和贵州台的节目,还有这次的“英雄古道”,是把人放在新疆那样一个非常粗犷的空间里,隐匿了一些阻碍,比如说关于隐私,关于人性丑恶的一面,这方面就比较少见。

包括主持人的选拔,这些年电视节目当中非常热,观众也看得比较多,一般来说,我们给的假定空间都是在舞台上,都在演播室里,给你一个假定的情结,一个假定的空间,这个都是按照程序运作,基本上都是可以预知的,题目和答题的方法都是预知的,恰恰缺乏偶发性,缺乏突发性,缺乏爆发性的东西。

这次把主持人选拔放到开放的,偶发性、突发性和爆发性比较强的场合,一个是对参与选拔的选手的素质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观众的期待感,增加了观众对未知的可能会出现事情的判断和认识,所以使得主持人选拔在这样的一个节目当中得到更多的呈现,尤其是它是体育节目的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在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使这个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得到很好的呈现。

真人秀这个节目从西方国家移植到中国来,必然会与中国的环境社会发生一些冲撞,而且会发生一些调整,但是调整完了以后,最近一两年的最重要的趋势,慢慢的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在逐渐地摆脱早期模仿国外真人秀的阶段,逐渐地寻找跟自己本土的现实和观众的本土需要,包括跟本土的一些价值观念的结合。

如果走到这样一个阶段,真人秀节目应该在中国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靳智伟:说起来颠覆了它一些界限,我同意两位的高见。

真人秀还颠覆了另外一个界限,就是现实和实验室的界限。

我们要做一个事情,往往要搞一个实验室,其实我们很多剧本带着人生实践的特点,但是,它是虚拟饰演,一些美学家说戏剧比历史更真实,很多年我不太懂这句话,但是,随着对生活的体验和加深,我想艺术比历史更真实,是因为历史能记录人的情绪,综合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个理想态,但是这个理想态里凝结的是中国人或者某一个时期的人们的共同的追求。

真人秀这个节目,它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此,它是真实发生的,同时又是真实的人参加的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它特别像一个人生的实验室,用一定的规则,我们说就是一个秀场。

比如说刚才说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这样的主持人大赛,还有“英雄古道”,首先吸引人的地方是有一个秀场,这个秀场的与众不同,展示了差异。

这个北京奥运的秀场,集中人物、集中时间和集中地点,根据相同的规则产生很多规则,最后有胜出和淘汰。

“英雄古道”更有外型的追求,这个秀场把它搬到了室外,搬到新疆一种古地,还有帅哥靓女,汽车的追逐、骑马等等,使这个节目凝结了很多节目的单一的传播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