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视觉艺术部分)啰嗦几句,视觉艺术在我国基础教育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我们有个类似的叫美术的课,从重视程度到师资到教学形同虚设。
孩子们课外学的所谓特长其实就是画画,画的像不像这样的基本功。
但实际上,视觉艺术的基本功远远不止画得像不像这些,还包括。
大家看看这个标准就知道了。
(一)幼儿园至四年级下列标准,是对四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
四年级之前的学主,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为达到四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
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
(标准中标有* 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
)下列标准所提供的框架,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的运用,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反映他们的*观念、感受和情绪,评价他们艺术学习的成果。
标准制定的这些目标,旨在促进学生获得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的新方式及其流畅的运用。
标准强调,学生应该获得视觉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持久的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
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把视觉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校以外天地之中所需要的新的*技法、途径和习惯。
视觉艺术极为丰富。
其范围涵盖了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
它们使用广泛多样的*工具、技法和过程。
标准本身的建构出于这样一种认识,视觉艺术涵盖的广泛范围内的众多要素都可以用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
例如,素描可以作为创造活动、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或*分析的基础,而视觉艺术的任何其他领域都可以如同素描作为前述活动的基础。
标准表述的是教育目标。
在丰富、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以及相应课程的研制,则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为了达到标准,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必须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在各种水平上展露出他们的这些能力。
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学生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
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
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随着学生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低年级,他们的观察力得以发展,他们学会考察各种事物和他们生活中的事件,同时,他们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描述、阐释、评价和反应能力得以发展。
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和他人的、各个时代和地方的作品的考察,他们学会揭示艺术作品的本质,学会评价其目的和价值,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开始理解视觉天地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1、内容标准: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懂得材料、技法和过程之间的区别。
b、描述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过程怎样引起不同的反应。
c、运用不同的媒体、技法和过程来交流观念、经验和情节。
d、以安全和负责的举止运用艺术材料和工具。
2、内容标准: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懂得艺术的各种视觉特性与目的之间的差别,以便表达观念。
b、描述不同的*表情特征和*组织原理怎样引起不同的反应。
c、运用艺术的视觉结构和功能来交流观念。
3、内容标准: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探索和理解艺术作品预期的内容。
b、选择和运用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来交流意义。
4、内容标准: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懂得视觉艺术有其历史,并与各种文化有着特定的关系。
b、识别具体的艺术作品从属的特定文化、时代和地点。
c、说明文化、历史和视觉艺术在艺术活动及其学习过程中是怎样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5、内容标准:思考和*评估他们的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及优缺点。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理解视觉艺术的创造具有多种目的。
b、描述人的经验怎样影响着特定艺术作品的形成。
c、理解特定艺术作品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
6、内容标准: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理解和运用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特性的相似和差异。
b、指出视觉艺术与课程中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五年级至八年级下列标准,是对八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
五至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为达到八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
这些标准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达到幼儿园至四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中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
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
(标准中标有*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五至八年级的学生依然需要一种框架,帮助他们通过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的运用,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
在运用视觉艺术反映他们的感受和情绪的需求以及对他们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方面,他们的发展更为成熟。
标准提供的框架,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的技能,使他们不断熟悉视觉艺术中重要的*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
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将视觉艺术中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广阔的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
标准表述的是教育目标。
在视觉艺术广泛的可能性中选择内容,以便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视觉艺术包含丰富的形式--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取得标准所定的成就。
例如,学生可以把录像作为*媒体来*创造作品,利用这种媒体对作品进行历史和文化的探究,并参与*分析录像制作的艺术作品。
视觉艺术还包含各种*工具、*技法和*过程--这些在学生达到标准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达到标准,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
随着他们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进行流利交流的能力的发展,他们必须通过所有这些途径展露出更强的艺术能力。
在五至八年级阶段,学生的视觉表现日趋个体化,想象力更加丰富。
艺术活动中固有的问题解决活动有助于他们发展认识的、情感的和心理运动的技能。
他们能够选择和改造观念,从事辨析、综合和评价。
他们能够应用这些技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觉艺术知识,从事自己的创造性工作。
学生开始理解,在视觉艺术的制作和对视觉艺术的反应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感知、*分析和批判评价是二者的固有属性。
学生自己的艺术活动浸透着各种形象和方法。
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他人的偏好可以与自己的偏好相异。
他们逐步深化有关对艺术作品的反应问题。
这一点使他们领会艺术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和阐释。
有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则使学生领悟到视觉艺术在人类成就中扮演的角色。
当学生把视觉艺术作品的范例置于历史背景之中予以思考时,他们就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他们自己的价值,其他民族的价值,视觉艺术与人类的普遍需求、价值和信仰之间的联系。
他们理解,某种文化的艺术,必然受到一定的*美学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过上述努力,学生对其生活中视觉天地的意义和地位的理解便得以发展。
1、内容标准: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选择媒体、技法和过程;分析它们之中哪些在观念的交流中是有效果的或反之;思考其选择的效果。
b、有意图地利用*艺术媒体、技法和过程的品质和特性,以强化他们的经验及观念的交流。
2、内容标准: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概括视觉结构和功能的效果,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思考这些效果。
b、利用组织结构,并分析这些结构之中哪些在观念的交流中是有效的或反之。
c、选择和运用结构的品质和艺术的功能,以改进他们观念的交流。
3、内容标准: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结合内容,综合视觉的、空间的和时间的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交流有意图的意义。
b、在题材、主题和符号的运用中显示出有关背景、价值的知识以及在艺术作品中交流有意图意义的美学观点。
4、内容标准: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懂得和比较各种时代和文化中艺术作品的特征。
b、把各种艺术置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给予描述。
c、分析、描述和说明时间和地点因素(诸如气候、资源、观念和工艺)怎样影响着赋予艺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视觉特性。
5、内容标准:思考和评估他们的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及优缺点。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比较艺术作品创作的多种目的。
b、通过文化和美学的探究,分析特定艺术作品中的当代和历史意义。
c、描述和比较对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对各种时代和文化的艺术作品的各种个体反应。
6、内容标准: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a、比较两种或更多种具备相似学科材料、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中作品的特性。
b、描述学校所教其他学科的原理和学科材料与视觉艺术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九年级至十二年级下列标准,是对高中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
这些标准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达到五至八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
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
九至十二年级各学科的成就标准,分“熟练”和“高级”两种水平。
熟练水平用于八年级以后三至四年中学生应完成的相应学科的技能和知识。
高级水平则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水平外,还要达到的水准。
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至少要在一门艺术学科中达到熟练水平。
(标准中标有*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九至十二年级阶段,学生扩展着视觉艺术的学习。
他们继续运用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
在运用视觉艺术反映他们的感受和情绪,以及继续扩展他们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方面,他们的发展愈加深刻。
标准提供的框架,旨在促进学生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技能的成熟,同时,增进他们在视觉艺术的重要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上的熟练程度。
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将视觉艺术中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更为广阔的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
视觉艺术的范围包括民间艺术、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达到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目标。
例如,图形设计(或视觉艺术中的任何领域)可以作为标准中的创造活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或*分析的基础。
视觉艺术还包含各种*工具、*技法和*过程--所有这些也为达到标准提供了各种机会。
在视觉艺术提供的各种机会中选择内容,以便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