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脚轮PU万向轮项目投资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聚氨酯脚轮PU万向轮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集团
(三)项目咨询机构
泓域咨询机构
(四)法定代表人
卢xx
(五)公司简介
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
未来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制定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划,优化现有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等制度和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鉴于未来三年公司业务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公司已制定了未来三年期的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任职要求,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竞争上岗的多种方式储备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种领域优秀人才。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对各级员工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公司一直注重科研投入,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掌握了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支撑公司取得了多项专利和著作权。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上一年度,xxx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24.14万元,同比增长21.32%(5328.1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聚氨酯脚轮PU万向轮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5649.4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4.58%。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312.8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63.24万元,增长率25.01%;实现净利润5484.6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64.77万元,增长率26.96%。
(六)项目选址
某经济合作区
(七)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9383.01平方米(折合约89.03亩)。
(八)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8.08%,建筑容积率1.4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2.31万元/亩。
项目净用地面积59383.0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4489.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917.7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63968.2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6372.44平方米。
(九)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61台(套),设备购置费6166.99万元。
(十)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686566.31千瓦时,折合84.38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0883.68立方米,折合1.78吨标准煤。
3、“聚氨酯脚轮PU万向轮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686566.31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0883.68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
86.1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4.30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63%,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十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8979.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450.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14%;流动资金4529.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6%。
(十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42856.00万元,总成本费用32545.59万元,税金及附加408.19万元,利润总额10310.41万元,利税总额12140.73万元,税后净利润7732.8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407.9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4.32%,投资利税率63.97%,投资回报率40.74%,全部投资回收期3.95年,提供就业职位803个。
(十三)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十四)项目评价
1、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4.32%,投资利税率63.97%,全部投资回报率40.74%,全部投资回收期3.95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95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
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制造业是长沙经济的基础支撑,也是长沙参与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制造强则长沙强。“十三五”期间,长沙要抢抓工业4.0发展机遇,以智能制造为统领,坚持产品装备智能化和工艺流程智能化齐头并进,进一步筑强制造业“骨骼”、壮实制造业“肌肉”,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跨越。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13518”工程,构建一个现代工业新体系,形成三个梯次发展层级,围绕五大发展目标,完善一个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八大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迈入全国制造强市先进行列。到202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1、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引导制造业朝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领域加强突破,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着力提高工艺流程的稳定性,促进工业设计的自动化,推动产品质量的大提升。推进产业链细分,实现制造业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上下游延伸。健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应用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烟草工业、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30家制造业领军企业、30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制造业知名品牌。
2、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抓手,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移动互联网等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
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大力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优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和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构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制度,加大对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建设、收购兼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重点园区硬件设施和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升级,突出抓好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省级特色“园中园”建设,显著提升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
3、打造中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瞄准未来科技革命和市场需求,着眼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着力发展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装备、3D打印、机器人等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的未来产业,构建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先发优势。大力支持未来产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组建未来产业联盟,鼓励提供公共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等服务,积极推动未来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向未来产业领域转型发展。“十三五”期间,未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
4、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技术进步、联合重组和特色发展,让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有生命力的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支持烟花爆竹产业向安全、优质、环保方向发展,鼓励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较为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体系,创建国家级出口烟花爆竹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建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支持服装家纺产业瞄准国内中高档市场和国外新兴市场,大力拓展高端设计、个性化订制等领域,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服装家纺制造和贸易基地。
三、项目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聚氨酯脚轮PU万向轮,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42856.00万元。
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xx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
(二)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59383.01平方米(折合约89.03亩),其中:净用地面积59383.0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9.03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84917.7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63968.2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84917.7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5955.43万元。
(三)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58.08%,建筑容积率1.4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2.31万元/亩。
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84917.70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84917.70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5955.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38%。
(四)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地拥有多支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测队伍、设计队伍和专业化建设工程队伍,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确保投资项目的实施能力,同时,项目建设地商贸流通行业发达,与国内26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货运直达业务。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该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区域内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项目行业产品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四、风险应对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