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配箍率的规定
据柱箍筋加密区实际配箍,计算出的体积配箍率,应大于规定的最少配箍率。
而非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筋率不少于加密区的一半。
(1)加密区实际配箍的体积配箍率计算公式;
方格网式(矩形)配箍:ρv=(n1×As1×l1+n2×As2×l2)/(Acor×S);
螺旋式配箍: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减去保护层厚度后的b、h方向尺寸;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S——箍筋间距
n1,n2 分别为b、h方向箍筋肢数。
As1,As2分别为b、h方向箍筋单肢的截面积。
Acor= l1*l2
(2)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筋率ρv,min规定:ρv,min=λv×fc/fyv;ρv,min还应不少于一级框架0.8%,二级框架0.6%,三四级框架0.4%;短柱的ρv,min应不少于1.2%,(9度的应不少于1.5%,)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其中,fc取不少于C35的也就是
fc≥16.7N/mm^2 。
(3)非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筋率不少于加密区的一半。
(以上《砼规》、《抗规》和《高规》均有此规定)
◎柱体积配箍率: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
件体积的比率.体积配箍率体现箍筋对砼的约
束作用的强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4.7如下:
◎最少配箍率规定在2010高规6.4.7及6.4.8条(也适应与多层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