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与维修导则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与维修导则

附件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与维修导则2004年2月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与维修导则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额定电压126kV及以上,频率为50H Z的户内和户外安装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126kV以下的可参考本导则。

除本导则另有规定外,各元件应符合各自相应的标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中引用而构成为本导则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84—89 交流高压断路器GB7674—87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8905—88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检测导则GB11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条件GB12022—89 工业六氟化硫GB11023—89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闭试验方法DL402—91 交流高压断路器技术条件DL506—92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份含量现场测试方法DL/T555—9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气现场耐压试验导则IEC376(1971)新六氟化硫的规范和验收IEC480(1974)电气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检验导则IEC517(1986)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IEC690(1980)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条款DL/T603—199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DL/T639—1997 六氟化硫气体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国家电力公司(2000)《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电力公司(1999)《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国家电力公司(1999)《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国家电力公司(1999)《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福建省电力工业局(1999)《电力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实施细则》3运行与维修的基本技术要求3.1 设备的分解检修周期不小于十五年,或按制造厂要求。

3.2 GIS室的环境保护:GIS室内SF6气体的允许含量,不应超过1000μL/L(或6g/m3)。

空气中含氧量不得小于18%。

3.3 运行中GIS对于运行、维修人员易触及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其外壳及构架上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36V,其温升不应超过30K。

如果外壳可触及,但在正常操作时无需触及,其温升极限可增加到40K。

3.4 GIS室的通风。

GIS室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应保证15分钟内换气一次,抽风口应设在室内下部。

对运行、维修人员经常出入的场所,每班至少通风一次(15min);对不经常出入的场所,在进入应先通风15min。

3.5 运行维修的项目与周期。

a)巡视检查。

b)小修。

c)定期维修。

d)临时性检查。

3.5.1 巡视检查:每天至少一次,无人值班的每周一次。

对运行中GIS设备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设备有无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内容包括:a)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的位置指示是否正确,并与当时实际运行工况相符。

b)现场控制盘上各种信号指示、控制开关的位置及加热器。

c)通风系统。

d)各种压力表、油位计的指示值。

e)断路器、避雷器的动作计数器指示值。

(每月一次)f)外部接线端子有无过热情况。

g)有无异常声音或异味发生。

h)各类箱、门的关闭情况。

i)外壳、支架等有无锈蚀、损伤,瓷套有无开裂、破损或污秽情况。

j)各类配管及阀门有无损伤、锈蚀,开闭位置是否正确。

k)有无漏气、漏油。

l)接地完好。

m) 压力释放装置防护罩有无异常,其释放出口有无障碍物。

3.5.2 小修:252V及以上每年一次,126kV二年一次。

内容包括:a)清扫GIS外壳、汇控柜、机构箱、端子箱。

b)检测各气隔SF6气体湿度、压力。

c)检测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的位置是否正确。

d)检查操作机构的传动部分,必要时加润滑油。

e) 操作机构压力整定值检查。

f) 更换压缩机机油。

3.5.3 定期维修:四年进行一次,或按制造厂要求而定。

除操作机构外,不对GIS设备进行分解工作。

内容包括:a)对操作机构进行详细检修和机械特性试验,机构有大缺陷和需技术改进时进行分解检修。

b)检查辅助开关。

c)检查或校验压力表、压力开关、封度继电器或封度压力表。

d)检查传动部分及齿轮等的磨损情况,对转动部件添加润滑剂。

e)断路器的最低动作压力与动作电压试验。

f)检查各种外漏连杆的紧固情况。

g)检查接地装置。

h)进行回路电阻、绝缘电阻的测量。

i)清扫GIS外壳。

油漆及补漆工作。

定期维修推荐方案见附录I。

3.5.4 临时性检修:断路器达到规定的开断次数或累计开断电流值时(压气式SF6断路器开断电流与开断次数间等效关系曲线参见附录III,自能式SF6断路器按制造厂规定);发现有异常现象或GIS内部发生故障时。

检修项目的确定按以下原则:对断路器或其它设备进行分解检修,其内容与范围应根据运行中所发生的问题而定,这类检修宜委托制造厂或在制造厂指导下进行。

3.6 SF6气体质量监督。

3.6.1 SF6气体泄漏检测:根据SF6气体压力、温度曲线、监视气体压力变化,发现异常,应查明原因。

a)气体压力检测:检查次数和抄表依实际情况而定。

b)气体泄漏检查:周期:必要时,进行定量检漏;当发现压力表在同一温度下,相邻两次读数的差值达0.01~0.03Mpa时,进行定性检漏。

c)气体泄漏标准:每个隔室年漏气率小于1%。

(根据压力表压力变化计算年漏气率的公式见附录II)d)S F6气体补充气:根据检测各隔室的SF6气体压力的结果,对低于额定值的隔室,应补充SF6气体,并作好记录(对装有封度继电器的GIS,发现报警后应进行补气)。

3.6.2 SF6气体湿度检测:a)周期:新设备投运一年内检测一次;运行一年后若无异常情况,可间隔三年检测一次。

b)S F6气体湿度允许标准见下表,或按制造厂标准。

6SF6气体检测中心的检测和校准。

3.7 安全防护。

3.7.1 GIS室应设置专用消防设施,如CO2灭火器、干式灭火器等。

3.7.2 GIS室控制盘及低压配电盘内应封堵一切孔洞。

3.7.3 GIS设备运行运行部门应备有防毒面具、防护服、塑料手套等防护器具。

3.7.4 GIS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应包括专用防护服、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手套、防护眼镜及防护脂等。

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GB11651《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规定并经国家相应的质检部门检测,具有生产许可证及编号标志、生产合格证者,方可使用。

3.8 在线检测。

3.8.1 局部放电试验。

二年一次。

3.8.2 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配置GIS内部放电故障诊断在线检测装置。

4 运行与维修的安全技术措施4.1 GIS运行时的安全技术措施4.1.1 GIS装于室内时,设备安装室底部应设置SF6浓度报警仪和氧量仪,当SF6浓度超过1000μL /L,氧量低于18%时,仪器应发警。

4.1.2 运行人员经常出入的GIS室,每班至少通风一次(15min);对工作人员不经常出入的室内场所,应定期检查通风设施,进入前先通风15min。

4.1.3 工作人员进入电缆沟或低凹处工作时,应测含氧量及气体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空气中含氧量不得小于18%;空气中SF6浓度不得大于1000μL /L。

4.1.4 气体采样操作及处理一般渗漏时,要在通风条件下戴防毒面具进行。

当GIS发生故障造成大量SF6外逸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并开启室内通风设备。

事故发生后4h内,任何人进入室内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以及戴具有氧气呼吸器的防毒面具。

事故后清扫GIS室或故障气室内固态分解物时,工作人员也应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

4.1.5 处理GIS内部故障时,应将SF6气体回收加以净化处理,严禁排放到大气中。

4.1.6 防止接触电势的危害。

在GIS上正常操作时,任何人都应禁止触及外壳,并保持一定距离。

手动操作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时,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

4.2 SF6新气储存及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4.2.1 购买新气应有厂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并经省SF6气体检测中心,按GB12022-89《工业六氟化硫》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 SF6气瓶存放应有防晒、防潮措施,存放气瓶应竖立在架子上,气瓶的安全帽、防震圈应齐全,搬运时轻装轻卸。

4.3 GIS解体检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4.3.1 GIS解体检修前,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必须对被解体部分确定完全处于停电状态,并进行可靠的工作接地后,方可进行解体检修。

4.3.2 由于GIS充有一定压力的SF6气体,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发生与一般变电站不同的危及人体安全的情况。

特别是当设备分解,需要进行气体回收、抽真空、充气一连串复杂工序,又要考虑GIS的工作部件和运行对水份、灰尘非常敏感,所以在检修工作中应特别注意SF6气体的特点。

4.3.3 气体回收装置应有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操作方法的人员保管使用。

使用前应确认回收装置各部分处于良好状态;使用中要绝对防止误操作,以防造成对SF6气体的污染或SF6气体外逸造成环境的污染。

回收装置应有专用的与GIS连接的管道,并保持清洁干燥。

4.3.4 GIS解体检修前,如有必要及条件许可时,可取气样做生物毒性试验及做气相色谱分析和可水解氟化物的测定。

4.3.5 GIS解体检修前,气体回收并抽真空后,要用高纯氮(纯度应达99.99%)冲洗,且每次排放氮气均应抽真空,每次充氮气压力应接近SF6额定压力。

排氮气及抽真空应用专用导管,人必须站在上风方位。

4.3.6 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以及戴具有氧气呼吸器的防毒面具,做好防护措施。

封盖打开后,人员暂时撤离现场30min,让残留的SF6及其气态分解产物经室内通风系统排至室外,然后才准进入作业现场。

4.3.7 GIS分解前,应确认临近气室没有向待修气室漏气的现象。

分解设备时,必须先用真空吸尘器吸除零部件上的固态分解物,然后才能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清洗金属零部件及绝缘零部件。

4.3.8 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清洗手、脸及人体外漏部分。

4.3.9 下列物品应作有毒废物处理:真空吸尘器的过滤器及清洗袋、防毒面具的过滤器、全部抹布及纸,断路器或故障气室内的吸附剂等,严重污染的防护服也视为有毒废物。

处理方法:所有上述物品不能在现场加热或焚烧,必须用2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0h以上,然后装入塑料袋内深埋。

4.3.10 防毒面具、塑料手套、橡皮鞋及其它防护用品必须用肥皂洗涤后凉干,并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使其经常处于备用状态。

4.4 GIS发生故障有气体外逸时的安全措施4.4.1 GIS发生故障有气体外逸时,全体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并立即投入全部通风设备。

4.4.2 在事故发生后15min之内,只准抢救人员进入室内。

4h内任何人员进入室内都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及防毒面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