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是一种经济学术语。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
研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
科学意义的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把许多国家纳入以大机器生产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并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世界资本等必要条件。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使各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密切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阶段。
两大体系斗争的结果,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产主义的世界经济。
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
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
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
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类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
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货币也随之出现。
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
业不断涌现,出现了垄断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各个经济部门的控制。
金融资本不仅扩大了商品输出,而且开始大量输出资本。
各国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但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且从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综上所术,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可归纳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动力。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分工、交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歇后语,为国际商品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
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大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它空前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从而将国际商品交换和国际分工推向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形成了世界市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
第三、国际商品交换极大地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机器大工业释放出巨大生产力,生产出的商品远远超出一个国宝、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需要丑陋在国外寻找销售市场;
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城市人口增长需要的粮食和其他日用品的消费,又是一国生产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空间所难以满足的,这就使得各国资本家竞相去国外寻找原料和粮食等家产品来源,致使国际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成为不可避免。
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推动了平均化的国际价值、世界价格的形成,也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四,国际分工的形成。
国际分工是一国分工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机器大工业不仅使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业从农业和其他产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使工业、农业间的分工和对立超出民族经济的狭小范围,向世界扩展,形成世界范围内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和对立。
第五,世界市场的形成。
经济近一个世纪的资源掠夺和工业品倾销,到19世纪中期,世界五大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被殖民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强行卷进了分工和商品交换之中,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基本形成。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已经具备了世界性。
发展
世界经济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另
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出现了新社会主义经济,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
在这不到100年间,世界经济的前后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经济开始兴起,它们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互渗透,相互斗争,世界经济关系错综复杂。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和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构成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其中包括世界市场、国
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
当代世界经济基本包括三类国家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