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控制测量ppt课件

高铁控制测量ppt课件


CPO
------
1/2000 000
CPI
≤1.3″
1/180 000
CPII
≤1.7″
1/100 000
3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比例误差系
约束点间的 约束平差后
等级
固定误差 a (mm)
基线方位角
数b
边长相对中 中误差(″)
(mm/km)
误差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一等
≤5
≤1
0.9 1/500 000 1/250 000
(二)高铁工程控制网布设
• 1布网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 2平面控制网:高铁工程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
网(CPO)的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 平面控制网(CPI)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 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 (CPII),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坐标基准;第 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III),主要为轨道铺设、 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星数
≥4
态 有效时段长度

(min)
≥120
量 观测时段数
≥2
数据采样间隔(s) 10~60
接收机类型
双频
PDOP 或 GDOP ≤6
二等
≥15
≥4
≥90 ≥2 10~60 双频 ≤6
三等
四等
≥15
≥15
≥4
≥4
≥60
≥1~2 10~60 双频 ≤8
≥45
≥1~2 10~30 单/双频 ≤10
五等
• 交桩书面资料包括:国家三角点、GPS
点、导线点的位置、数据图表;中线(基线) 桩表、线路资料图表、水准点表水准基点表 等。交接时应按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 交接并查看情况,各类桩点应完好无损,稳 定可靠,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利查找。必 要时携带仪器找桩或补点。对缺失的点应在 交接记录中注明,由设计单位补测或报建设 单位解决。
3高速铁路工程对工后沉降要求极高,沉降 变形观测工作贯穿始终。
• 4高速铁路测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
含量及精度指标高,一般施测方法使用GPS 作控制、全站仪带有马达和伺服驱动系统、 电子水准仪作二等水准及轨道系统无线遥 控操作等。
• 我们接下来主要讲高铁线下控制测量,传
统铁路控制测量采用的控制方法、测量手 段以及高铁线上工程控制测量不讲述。
• 根据测量方案进行仪器设备、人员、辅助工具
和车辆等调配,并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作业安 全培训。
• 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
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 近的同一对CPI平面控制点和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 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 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坐标和高程成果。
高铁线下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Tel: E-mail:
一高铁控制网介绍
(一)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特点
• 1基本特点是行车速度高(250~350km/h),
舒适性高,轨道的平顺性要求高。轨道的 平顺性是限制行车速度和舒适性的基本因 素。
• 2高速铁路测量技术含量高,勘测精度要求
高,难度大,轨道系统精度达到毫米级, 对应的线路轨道设计高程面坐标系统的投 影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
• 交接签认时,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
桩点的布置和密度应符合测量规范要求,交 接记录应写清存在问题或处理意见,并报上 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现场未找到的或 已被破坏的桩点,应视为废桩。
2控制网复测
• (1)复测目的:核对设计交桩是否正确,
根据要求恢复控制点。
• (2)复测准备: • 在复测前,首先把设计单位移交的有关资
3高程控制网:
• 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线路水准点控制
网,为高速铁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 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III,为高速铁路轨网形
布设方式
1各级平面控制网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邻点的相
控制网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料(如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横断面图、控 制桩表、设计单位测量成果书等)进行室 内检查和现场核对,全面了解线路与附近 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及地形情况,根据需要 布设加密控制点并进行固桩。
• 在认真分析设计单位成果的基础上,编写测量
实施方案。方案外业要采用与设计单位相同的作 业方法、作业步骤;内业计算要体现解算方法、 流程,成果要提供哪些的限差精度要求。
(3)实施流程(不规范)
– ①复测方案报监理审批(无论批没批先干) – ②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 – ③线路控制网CPⅡ GPS复测 – ④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 ⑤高程控制网复测 (最好与平面控制网同步) – ⑥内业计算提交测量成果报告
(4)规范的复测审批流程
– 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 复测外业测量,监理平行作业或旁站; – 测量内业资料处理; – 复测成果报告,报监理、业主审查批复。
二等
≤5
≤1
1.3 1/250 000 1/180 000
三等
≤5
≤1
1.7 1/180 000 1/100 000
四等
≤5
≤2
2 1/100 000 1/70 000
五等
≤10
≤2
3
1/70 000 1/40 000
4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项目
一等
卫星截止高度角
(°)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
≥15
≥4
≥40 1
10~30 单/双频 ≤10
5 CPI组网形式
CPI控制网构网方式
6 CPII组网形式
CPII
CPI
CPII
CPI
CPII CPII
CPII
CPI CPII
CPII控制网构网方式
二现场实施
• (一)责任主体划分 • 勘察设计院:负责CPO、CPI、CPII控制网的布点
和测量,并提供成果数据。
• 施工单位:负责CPI、CPII控制网的定期复测和维
护使用,负责CPII控制网加密点的布测和复测, 竣工时移交相关资料。
(二)现场工作流程
• 1开工前交接桩 • 由项目经理部(指挥部)总工组织,上
级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 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 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并通知监理单位参 加。
对中误差 mm
CPO
GPS
------
50km
20
点间距≥
CPI
GPS
二等
≤4km
10
800m
GPS
三等 600m~800m
8
CPII
导线
三等 400m~800m
8
附和导线网
自由设站边
50~70m 一对
CPIII
角交会
------

1
2 CPO、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