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成长征文八篇【篇一】我曾经读过许多好书,可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英雄人物,有仁慈的刘备;武艺高超的大将关羽;英勇善战的张飞;忠心耿耿的赵云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说过的一句话:“降汉不降曹”。
“降汉不降曹”这句话体现出关羽一心跟随刘备,很讲义气。
如今关羽的兄长刘备、三弟张飞已经与他失散了,关羽能不着急吗?但是,关羽为了两位嫂嫂的安危,在曹操的营地里暂时住下了。
曹操十分爱惜关羽,劝他投降。
可关羽提出了一个要求:“降汉不降曹”。
这说明了关羽宁死也不屈服曹操的表现。
想想以前那些已经为国为民牺牲了的革命将士们,至死也不屈服国民党。
他们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关羽不也具有和那些伟大的革命将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吗?看看自己平时的表现,一点儿不如他们。
有时候我就是划了一小口子流了点血,也会喊疼,这点疼痛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那些革命将士们每天都要被敌人无情地拷打着,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
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应该值得人们赞颂和敬仰!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像交上了一个好朋友,可以增长知识,开阔你的视野,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没错哇,读一本好书,就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篇二】“我要读更多的书!”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
《我的大学》这部书写十六岁的主人公阿廖沙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
到了喀山,阿廖沙就清楚地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
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高尔基说的。
记得有一次冬天,我在书房看书,取暖器在一旁开着,可还是很冷,但我没有退缩,因为想起阿廖沙冬天冒着大雪到别人家去还书借书的情景,就又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一点也不觉分热爱书籍,也看过许多的名著和散文。
有的时候,我一看就着了迷得天气很冷了。
从小到现在,我和主人公阿廖沙一样,吃饭了,妈妈要叫我好大一会儿,我才从书中“醒”过来。
这就是书的魅力。
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学到了好多的好词好句呢!虽然我的学习很好,但我觉得还不够勤奋。
而书中的阿廖沙虽然家不富裕,却十分勤奋,一大早就打工,到深夜才会回家,但他又会拿出借的书看,有时甚至觉都不睡了,有时连天亮了都不知道,这都说明他看得十分投入。
因此,我要向阿廖沙学习。
让我们热爱书籍吧!不要把它放在书柜中,冷漠了它。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不可以没有它!【篇三】“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句话使我深受感动,它是刘备说的,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一位仁慈的将军。
《三国演义》这部书是著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他把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有聪明睿智的诸葛亮,一身正气的关羽,英勇善战的张飞……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仁慈的刘备。
在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三顾茅庐》,书中讲了刘备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着,可是他并不灰心,而是又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打动了,决定愿意和刘备一起出山。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作业,突然有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我,我左思右想就是算不出来,刚想打退堂鼓,可又想到刘备前两次都没请到诸葛亮,但他并不气馁,而是又一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通过他的诚心,终于把诸葛先生请出山了。
想到这儿,我有信心百倍的算了起来,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这道难题就被我巧妙地破解了。
读完《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我现在是英语课代表,可和诸葛亮比起来,根本就是天壤之别,我决定从此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断地超越自我,争取做个才华横溢的小诸葛!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增长知识,可以让你开拓视眼,也可以让灰心的你重新鼓起勇气。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沟通的桥梁。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热爱读书吧!【篇四】我是一个自信、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我爱好广泛,喜欢看书,画画,写日记,听音乐。
我爱看书,每天都要与书相伴,平日里,只要一有空,我就会一头扎进书海,用书来充实自己。
在我看来有时它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思想深邃的老人,耐心给我指点迷津,有时它像一位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年轻人,让我热血沸腾,信心百倍,从而勇敢的把心中的梦追寻。
有时它又像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学习到真、善,美。
一年中,我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我读了不少书,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冰心散文》、《谁动了我的奶酪》、《福尔摩斯探案集》。
另外,《读者》、《青少年文摘》等优秀杂志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还有少年雏鹰网上新鲜时令活泼有趣的读书资讯让我爱下释手,图书馆里好书更是看不尽,我也经常在里面阅读一些文章,拜读名家经典名篇。
在班里,我为同学们举办了一期又一期的读书活动,如文学知识抢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古诗词赏析,名著导读。
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体会到了淌洋书海的乐趣。
同学们,让书成为我们的伙伴吧!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吧!让我们美丽的校园充满书香,让明天的太阳绽放出美丽的光芒吧!让未来美好的是我们!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让我们共同携手走进书香校园!最后愿学校书香满园,桃李满天下!【篇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良师和益友。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增加课外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样做人,怎样做“真人”。
今年,我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许多名著,其中阅读的《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感悟很多:文章讲述了一个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英国人,不听父母劝阻,去海上历险,不曾想被困于孤岛上,孤苦伶仃,生存艰难。
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经过不懈的努力,运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还救援教化野人“星期五”成了孤岛的主人,在经过了28年的煎熬,最终找到机会回国的事。
看了这本书,我也想像鲁滨逊那样成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说:“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如果你不克服它,而是坐以待毙,你就会被它打倒。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这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是每个青少年必读的一本书。
我们要继承鲁滨逊的精神,成为一名成功者,一名英雄。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让你的金色童年在读书中度过吧。
阅读一本有意义的书,可以使你在书中遨游!让你空虚的时光过得充实,现在每读一本好书,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在今后的考试中你不要为了一个题目而去翻阅以前的书籍。
让书陪伴我们成长吧,今天多读上一点书,超越昨天的自己,让我们踏上通往理想的成功之路!【篇六】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们要把读书,读好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我特别爱看书,一看书就入迷,是常有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买书、读书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现在,我常缠着爸爸带我去书城,图书馆,书店。
而我的知识面也大大增加。
我看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淘气宝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鲁宾逊漂流记》……书能使人进步,这话没错。
在我没读书之前,知识奇缺。
别人问什么都只能羞涩地摇摇头说不知道。
而自从我和书交上好朋友,我才真正领会到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这句名言的真谛,我觉得自己长进了不少。
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历代伟人,知道了世界名著,我明白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一切都是书赠送给我的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和好书交朋友吗?是书让我丰富了阅历,他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
使我增长了见识。
我想:书是人类的良辰益友,我以后和书永不分离。
【篇七】我读过的书数不胜数,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数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乃是罗贯中,他在书中描写的人物可谓活灵活现.形象贴切。
珍惜人才.仁慈的刘备;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大将关羽;脾气暴躁但英勇善战的张飞;武艺超群.忠心护主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物是关羽,他对刘备可是言听计从,很讲义气。
这可以从关羽说过的‘‘降汉不降曹''这句话中体现出来。
那时,关羽与刘备.张飞走散了,他身陷曹营,为了刘备的家小,他只好姑且在曹营住下。
可当他一打听到刘备的消息,他立即不顾曹兵的阻挠和劝降经过艰难险阻回到了刘备身边。
这说明了关羽宁死不屈服于曹操。
从关羽的身上我们可以想到为国捐躯的解放军烈士,他们至死也不屈服国民党和日本鬼子。
关羽也不是和他们的精神有相似之处吗?再想想我们,我们总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哭闹,和被俘的共产党日复一日的折磨比起来,我们简直微不足道。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还可以积累许多的知识,如“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