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化


▪ 3、中西审美的不同
1)西方建筑的构形意识是几何形体。受古代希腊 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 亚里斯多德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 谐美论影响,西方科学和艺术都深受影响。甚至 园林绿化、花草树木经过人工修剪,刻意雕饰, 也呈现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早在2000年前的古 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书》中, 将“实用、坚固、美观”作为建筑的三要素了。
▪ 2)中国的建筑史封闭的群体空间格局,在 地面上平面铺开。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个 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 是一种集体的“美”。如北京故宫、明十 三陵、曲阜孔庙都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 成的庞大的建筑群,各建筑前后左右有主 有次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 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型特征,宗法思想和 礼教制度。
台阶
栏杆
▪ 作用 1)防护作用 2)分隔作用 3)剪影花边作用 4)尺度标志 ▪ 种类及构成 种类:寻杖式、栏板式等 以寻杖式栏杆为主讲解
抱鼓石 作用:顶住最末一根望柱,
以保持栏杆的稳定,以 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 的型处理
▪ 2、屋身(墙、柱、梁) ▪ 1) 墙 夯土 砖 石料
▪ 2) 柱
4)魏晋南北朝,出现大量的宗教建筑,如寺庙、 塔、石窟等。
3、成熟阶段
古代建筑达到顶峰的时代,并开始有了总结性 著述。从隋、唐、五代、宋辽金各朝。
1 )隋唐:建筑气势雄伟、粗犷简洁、色彩朴实, 其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风格庄重朴实。
2)两宋:建筑风格趋于精巧华丽、色彩绚丽、其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
5、解体阶段
▪ 1840~1911年,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 质,大量的外国文化、建筑、技术涌入,被动开始 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时期。这股外来的势力动摇了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动摇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根基。
▪ 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单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 顶、装饰
▪ 1、台基 作用
1)防水避潮 2)稳固基础 3)等级标志
▪ 最高级台基
太和殿
▪ 高级台基
乾清宫
▪ 一般台基
中山堂
须弥座台基 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
成。
▪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 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 须弥原为佛经中的山名,称圣山为须弥山,在印 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 之上,更显示佛的崇高与神圣。
中国古建筑文化
引子
建筑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 碑。建筑传承着历史,铭刻着人类文明和 文化的发展轨迹,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 和文化内涵。
▪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中西建筑的比较
面 阔 五 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
4、完善阶段。
▪ 这一阶段指元、明、清(1840年前),它是我国
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遗存十分丰富,重要的有明清北京 城、故宫和一些大型的皇家园林、众多的私家园林 及许多著名的寺观建筑。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大多 是明清建筑。例如,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 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 2、成型阶段。
这一阶段处于封建社会初期,从春秋直到南北朝。
1)春秋:出现了建在高大夯土台上的王侯宫室,夯 土筑城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
2)战国:建筑也趋于成熟。出现了砖和彩画。 3)秦汉:第一次高峰,“阿房宫”和“汉三宫”
(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台榭楼阁、长 城、水利灌溉工程等建筑。
第一节 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 1、创始阶段 这一时代包括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
期和整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
1)原始社会:穴居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2)奴隶社会:商早期出现我国已知的最早的宫
殿遗址 3)西周时期:建筑出现了严格的规模等级 瓦
的出现是西周建筑的突出成就
▪ 从古至今,我国的古代宫殿、陵墓、民居、 园林等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华。 他们的建筑思想、风格、结构、特点蕴含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已经列入了世界 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北京 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 皖南古村落等。
目录
▪ 第一节 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 第二节 古城建筑与城防建筑 ▪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 第四节 帝王陵墓建筑 ▪ 第五节 名楼、名塔、名桥
木质或石质,立于石柱 础上,与梁一起构成 屋架支撑屋顶
▪ 柱色
金色的级别最高, 其次为红色, 再次是黑柱上的木头, 用于支撑屋面的重量。
▪ 4)面阔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 “间”作为计数单位。在 建筑物的平面上,就是由 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 为“间”;一间的宽度, 叫面阔。如10根柱子就是 面阔9间,6根柱子就是面 阔5间。建筑物侧面间的 深度叫进深。
▪ 2)中国建筑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 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以 趋利避害,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聚 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 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 情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凡能成体系者,必是历史悠久,传承的脉 络清晰,自成一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的。
▪ 1、建筑材料的不同 1)西方建筑以石制材料为主。如埃及金字 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斗兽场、中世纪 欧洲教堂等。 建筑纵向发展,直指云霄。柱子是关键。 2)中国建筑以木制材料为主。与自古以 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关。
▪ 2、建筑空间布局不同
▪ 1)西方建筑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 空发展。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广泛的使用柱廊、门窗,增加透视感,突 出建筑的实体形象。文艺复兴最辉煌的建 筑之一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反映西方人 对神灵的狂热崇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