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驿站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陈雪巍1,李文2(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提升绿道驿站景观设计质量,有助于促进其使用功能、文化传递效应的发挥,可以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
通过对驿站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概况、作用、总体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与分析,得到相关的设计方法: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前做好景观序列与功能空间规划,注重景观要素美感设计,以场地安全性与生态化的设计促进驿站景观设计的科学发展。
绿道驿站;景观;设计方法景观序列的合理布置,引导使用者整体、全面地对驿站进行观赏与使用。
1.2以景观塑造多功能空间绿道驿站除了为使用者提供基本生理需求服务外,也承担着为使用者创造休闲交流空间的人群集散功能。
驿站内部休憩空间较为封闭,体量较小,同时缺乏观景条件。
相对而言,与景观相结合的驿站广场,或半开放式的景观休憩点,更能够打造更加贴近自然,增强使用者舒适感的集散空间。
1.3以景观传承与发展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出风格各异的景观,而景观也可表达与传递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绿道驿站进行合理化的景观设计,以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的调和塑造出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当地文化[3]。
2绿道驿站景观规划总体原则通过对我国相关绿道规划设计方案的查阅与研究,依据现状可提出在绿道驿站景观规划设计之初应进行整体把握以下6个原则。
2.1功能性原则服务功能是绿道驿站的基本属性,配备恰当的基础服务设施是进行绿道驿站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对绿道驿站进行合理的功能绿道驿站是指根据一定布局原则,在绿道网络体系内设置的、可为使用者提供一定服务功能的人工设施,为绿道内部主要服务设施的布置载体[1]。
虽目前我国对绿道驿站展开的专项研究较少、起步也相对较晚,但从布置载体与布局方式上看,追根溯源,可发现古代驿道的驿站与之有一定相似性。
起初,古代驿站仅仅注重信息交换、住宿与临时休息服务,后来随着文人文化兴起,常以特定植物表达场地特性和传递情感,驿树景观出现,使得驿站景观设计思想初显[2]。
随着社会发展,在现代出现了与之相似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与绿道驿站,其规划设计不仅满足于基础服务的实现,还要逐渐加以特色化景观表达。
对绿道驿站景观规划设计展开研究,有利于保障绿道的多元复合发展,打破因追求量化而同质化的僵局。
1绿道驿站景观设计的作用1.1以景观促进使用功能的发挥绿道驿站景观是驿站系统中能够直接向绿道使用者展示的、给绿道使用者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良的驿站景观能够增强驿站对行人的吸引力,提高驿站内部基础服务设施的使用率,使驿站相关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通过为常见的是锦绣杜鹃、迷迭香、木茼蒿等整形修剪的灌木与鹤望兰、百子莲、美人蕉、紫叶狼尾草等草本植物作为地被植物成片栽植。
4小结与建议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按照科学生态的配置原理,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搭配来对植物群落进行配置[3]。
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总体植物配置较为合理,但局部区域植物配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善。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根据植物特性,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根据古滇城市湿地公园的现状和资源条件,遵循生态科学的原则,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植物,增加一些具有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并使其充分发挥净化水质、保护湿地、调节生态的作用。
2019年第11期现代园艺4.2合理配置植物,提高总体景观效果在古滇城市湿地公园中,可适当增加不同高度的植物种类,使其既有高大的上层乔木,又有较为丰富的中下层植物,同时适当增加彩叶树种、芳香植物、观花、观叶、观果植物,丰富植物种类,注重搭配,提升植物空间层次感,营造“四季常绿、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4.3将植物配置与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功能相结合考虑到城市湿地公园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览等功能,在对植物配置时,应该将植物配置与这些功能相结合,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可在植物上悬挂科普牌,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相关植物知识。
(收稿:2018-12-29)[1]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7.[2]陈立忠,蔺红娟,曹晓东,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探讨———以山东滨州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1):37-38.[3]肖婵.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以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4(8):147-148.115〇空间划分,以功能性原则为基础,展开相应的景观设计,创造拥有不同景观感受的层次化空间,满足各类使用人群的使用心理偏好与功能需求,以此提升驿站的服务质量,为驿站的景观设计提供基础。
2.2生态性原则受绿道对破碎化文化、景观资源有着串联与整合作用这一特性的影响,绿道驿站的布点也往往结合各类自然与人文资源,而各场地基质的生态敏感度不一。
既有需要一定保护的城市饮水源,也有因过度开发而生态脆弱的山地,还有生态良好的郊野田地,在进行绿道驿站景观规划过程中,要保障驿站景观与周边环境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3安全性原则作为绿道体系中人群的主要停留空间,要在景观设计中重点考虑使用人群的人身安全,以细节优化设计来避免周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使用者造成影响,提升驿站服务的舒适度与吸引力。
绿道驿站景观设计要注重考虑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环境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确保对场所安全的人性化设计,以此提升使用者安全感,提升服务设施的整体服务质量。
2.4地域性原则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在进行绿道驿站规划设计前,要对所处环境展开全方位的调查。
通过对本土化的文化、景观资源的利用,创造出与文化底蕴相符合的特色景观,展示与宣传地域文化,并以此使当地居民得到文化认同感和场地归属感[4]。
2.5景观多样性原则丰富多样的特色景观可为绿道驿站使用者带来兴趣点,缓解使用者旅途疲劳。
以周边景观资源为基础进行驿站设计,加以小品、铺装、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细节处理,可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提升驿站的趣味性。
2.6整体性原则绿道驿站规划设计从宏观角度进行统一规划,保障其整体一致性和分布合理性。
同时,要兼顾周边环境,取材于绿道系统,使之自然地融于周边特色景观,回归自然,师法自然。
使各个驿站能够保持自身特有的风格,又能形成具有统一性的整体。
3绿道驿站景观规划设计方法3.1以主题规划组织驿站景观序列驿站景观在布置时应当对景观序列做好提前规划,强化驿站体系内统一的文化表达,塑造整体形象。
造景时采用与主题相符的景观要素,具体布置时,依据时间、空间或者意境进行景观序列安排,可展开一定的景观叙事设计。
各景观节点之间注重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这样既能引导使用者按照安排好的序列进行景观游览,又能增强使用者游览后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驿站主题的表达效果。
3.2以生态原则为基础做远期规划在进行驿站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牢记生态原则,作出远期规划,在具体设计中结合低碳设计理念,采用低能耗设计方法、低干扰的施工技术手段。
利用场地地形,以自然做功的方式蓄水、排水,保障绿道驿站内部的日常基础维护给排水,达到驿站生态化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目的,尽可能减少人工设施的成本投入。
同时,规划时要提前做好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以适宜的造景材料进行景观设计,确保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良好融合,推动绿道驿站的长久发展。
3.3以功能空间划分组织景观根据不同区段使用者对服务功能的需求与使用频率不同,绿道中常设置不同等级的绿道驿站。
驿站等级决定其内部在功能空间划分上有一定差异:核心绿道驿站服务功能健全,功能分区完善,其内部设计要兼顾景观性与功能性,保留一定的观景空间,景观布局可采取以植物景观进行引导或隔断不同功能空间的方式,景观风格变化多样;其他等级绿道驿站由于其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分区简洁,其内部景观主要以引导功能和分隔作用为主。
3.4加强各景观要素美学表达利用小品、铺装、植物等各景观要素的美学特性,选取造型、颜色各具特色的元素,加强对景观主题的表达。
在设计中以自然为基础,结合场地差异性采取因地制宜的造景手法,强调对自然地形的保留,以此营造自然之感。
可通过植物的多层次设计与地形、小品的结合,营造不同的开合变化,提供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
3.5注重景观安全性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可通过合理的接驳形式、内部完善的道路系统设计来梳理驿站交通,保障一定的停留率与通行率。
同时,内部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类心理与生理需求,以积极的景观设计引导人消除内心的界限,合理地进行转弯处的驿站植物景观设计,尽量避免骑行人员在其通行过程中产生视觉死角,保证绿道使用者的安全。
4结语合理的驿站景观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能优化绿道服务,减少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绿道的良性发展。
随着绿道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目前国内外对绿道的概念、发展与选线等宏观方向的研究已较为成熟。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者应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相应的细部设计优化策略,促进绿道建设优质、长久的发展。
(收稿:2019-04-03)吴刘萍,黄艳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宝钢主题绿道驿站景观设计[J].湖南林业科技,2017,(01):87-92.[2]石润宏.唐代驿道、驿站植物景观的文学意义———以《全唐诗》为考察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01):23-28.[3]周正.城市绿道文化性表达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4]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陈雪巍(1995-),女,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李文(197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绿。
现代园艺2019年第11期116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