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佳成化工有限公司职位卫生培训资料培训材料第一讲职业卫生常识第一节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三、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五、我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前,我公司在经营储存化工原料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1、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噪声性耳聋,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振动:在使用风动工具作业时可产生局部振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可引起手臂的血管、神经、肌肉、骨关节等各种类型的病损。
3、一氧化碳:矿井瓦斯和煤尘爆炸、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炼焦、水泥窑炉、煤气发生炉等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4、硫化氢:煤矿、石膏矿和造纸污水处理等都可能产生硫化氢。
5、氮氧化物:煤矿井下使用硝基炸药开采时可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氮,电焊、气割时可产生氮氧化物。
为淡红棕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氮氧化物对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小,主要进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与水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形成肺水肿。
硝酸和亚硝酸进入血液后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高铁血红蛋白症,引起组织缺氧。
6、苯:在炼焦、煤气生产中可产生苯及家具制造、化工厂油漆生产中使用。
苯是芳香烃类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及易挥发。
在生产过程中苯主要以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造成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7、甲醛:密度板厂制造树脂中使用甲醛,甲醛为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
急性中毒主要由大量吸入和口服引起,引起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同时,可引起皮肤损害,出现刺激性皮炎、变应性皮炎和荨麻疹。
8、氨:热电厂,密度板厂、制冷设备中可使用氨,氨为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急性中毒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
9、锰:焊条的制造和电焊作业工人常接触锰,在一定条件下可致急性中毒,吸入大量氧化锰烟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以及咽痛、咳嗽、憋气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部分患者可有易激动、话多、好哭等情绪改变,病情继续发展后,可出现锥体外系神经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感两腿发沉、笨拙,易于跌倒。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模式劳动者(个体)遇到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性损害:工伤、职业性疾患和伤残或死亡。
它取决于个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用条件,只有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对人体发生职业性损害。
作用条件的主要方面有:1、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某一有毒物质,但只限于在一个特殊工段;2、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3、接触时间;4、接触的强度(浓度)。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极大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3、营养状况;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5、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
第二节职业病概念、分类及特点一、职业病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分类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公布的,共十大类,115种。
1、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3、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6、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7、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9、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10、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三、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疾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较易;5、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只能对症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第三节煤矿常见职业病及急性职业中毒一、急性硫化氢中毒煤矿、石膏矿和造纸污水处理等都可能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无色易燃气体,有臭鸡蛋味。
(一)临床表现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吸收后,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内窒息,产生“闪电样”死亡。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10 mg/m3。
1、轻度中毒患者感到眼灼热,刺痛、羞明、流泪、视物模糊;有流涕、咽痒、呛咳、胸闷、呼吸困难等。
2、中度中毒吸入较高浓度(200~300mg/m3)硫化氢所引起的眼部刺激症状更加严重,并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时有躁动。
常有化学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
3、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700mg/m3左右)硫化氢立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紫绀、心悸,全身肌肉痉挛或强直,大、小便失禁。
硫化氢浓度在1000mg/m3以上时,吸入后如电击一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治疗措施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在新鲜空气中对症抢救。
对窒息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和强心剂。
特殊治疗:1%美蓝20—30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50ml,静脉注射。
有肺水肿,脑水肿者给予相应治疗。
(三)职业禁忌症明显的神经官能症、肝病、肾病、反复发作的结膜炎、气管炎等。
二、急性甲醛中毒密度板厂制造树脂,皮革加工、塑料、制胶、木材防腐等使用甲醛,甲醛为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
(一)临床表现急性中毒主要由大量吸入和口服引起,引起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分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同时,可引起皮肤损害,出现刺激性皮炎、变应性皮炎和荨麻疹。
1、轻度中毒具有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眼结膜充血、水肿,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至二度喉水肿。
2、中度中毒持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三度喉水肿。
3、重度中毒肺水肿、四度喉水肿,呼吸和循环衰竭。
(二)治疗措施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受害人移离事故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
2、防止毒物继续吸入吸入中毒者,立即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当皮肤被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忌用热水冲洗。
3、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特效解毒剂的使用无特效解毒剂,对接触高浓度的甲醛患者可给予0.1%淡氨水吸入;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防止喉水肿、肺水肿。
(三)职业禁忌症1、呼吸系统慢性疾病;2、全身性皮肤病;3、慢性眼病;4、对甲醛过敏者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矿井瓦斯和煤尘爆炸、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炼焦、水泥窑炉、煤气发生炉等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一)临床表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为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随空气通过呼吸进入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的能力,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缺氧的症状和体征。
1、轻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在30%以下。
其表现为头痛、头昏、头沉重感、恶心、呕吐、全身疲乏。
上述症状活动时加剧,个别病人有短时间的晕厥。
2、中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在30%—50%。
上述症状加重,面部呈樱桃红色,呼吸困难,心率加速,共济失调,甚至尿便失禁,以至昏迷。
有的患者出现抽搐、惊厥或肌肉痉挛。
大多数患者经抢救1~2天后治愈。
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
常有昏迷,并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
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心力衰竭、休克、酸中毒等,死亡率高,经抢救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二)后遗症1、神经衰弱症候群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感觉异常、多汗、血压、心率不稳定;3、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偏瘫或截瘫;4、精神障碍躁狂、精神分裂症等;5、智力障碍严重者呈现痴呆或木僵状态;6、心血管疾患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