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说明: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错或不答得0分)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A.世官制转为察举制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神权转为王权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2.《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的限制。

这说明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B.汉代通过立法规范官吏的任用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对宋明理学提出质疑B.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4.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B.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C.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D.八股取士影响了图书编写5.货币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下对宋代官交子图版理解合理的是A.明确了纸币的合法性B.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反映了工商皆本思想D.此纸币可在全国通行6.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高产作物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C.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D.江南地区许多男性进城务工,造成劳动力缺失7.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C.沿海民众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海禁”的诉求D.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8.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B. 崇尚西方生活方式,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D. 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9.辛亥革命后,一些穷乡僻壤的乡村也纷纷出现民主党、共和党、许多乡坤和读书人既有参加民主党的,也有参加共和党的,更甚者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加入。

该现象说明当时A.政治环境相对宽松B.民主共和制度日趋完善C.民国缺乏政冶统一D.党派之争现象日趋严重1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这说明国民党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提出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D.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

这一观点A.反映出清朝实力强于日本B.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C.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D.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12.《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见下表》。

由此推断A.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B.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C.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D.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上实行“八字方针”纠正错误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4.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

下列对中国突破“六个难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上天关”的突破,指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 突破“地球同步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入先进国家行列C.“一箭多星关”的突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D.突破“载人航天关”,是2003年“神舟5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15.31. 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对这类经济的扶助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解决了私营企业的资金困难C.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16.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A.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17.《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A.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B.中国文化的自身魅力影响其转型的程度C.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18.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

这主要是因为雅典A.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B.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C.民主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D.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1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A.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B.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C.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D.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2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意味着A.两国革命创造了新的工业方式B.两国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C.两国革命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D.两国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例21.“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分权的目的是制造事端引发矛盾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22.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A.英国工业革命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B.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C.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D.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23.钱乘旦认为:“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下列事件能够印证钱乘旦观点的是A.法国大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中国洋务运动D.英国工业革命24.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C.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技术人员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25.“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A.给予工人谈判权利B.提高农产品的价格C.规定工人最低工资D.采取以工代赈政策26.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明确告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的国家:“对于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人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

”这说明该“计划”A.极力防范苏联和东欧参与B.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C.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真正复兴D.标志着美国开始遏制苏联27.世界银行成立初期,主要对欧洲国家进行贷款,到20世纪50年代后则将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转向了发展中国家。

这一转变侧面反映了A.欧洲经济全面复兴B.美欧关系全面恶化C.经济全球化的兴起D.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28. “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

”以下不能印证上述材料中观点的是A.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29.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D.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30.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