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40个热点话题关键词:家园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也是近几年世界性热门话题。
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
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
关键词:最美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有人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这还是一个“最美”的时代吗?生逢这个时代,我们常被感动包围。
别光为最美喝彩,感动之后呢?孔子早就把答案告诉我们了——见贤思齐!白岩松曾说:“一个人好久没有被感动,就像花儿好久没浇水似的。
”有一则寓言:一群人匆匆忙忙赶着路,有个人却停了下来。
众人纳闷:“怎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得等等它。
”是的,灵魂不落在后面,才最美。
关键词:攀登旅游登山,发现两处名胜的碑刻颇具匠心。
一处是泰山起点石坊前的“登高必自”;一处是清源山半山腰的“更向上去”。
细细品味,感到攀登这件事对做事与治学深有启示。
“登高必自”语出《礼记·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意指向高处走要从低处始,向远处行要从近处起。
驻足再出发,挑战亦如约而至。
面对壁立千仞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攀登?清源山“更向上去”的石刻无疑给登山者带来勇气。
更向上去,美不胜收的万千气象才会尽收眼底,才能领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和“一览众山小”的磅礴。
然而,更向上去仅靠毅力和勇气还不够,更需方法。
盲目攀登,不但会迷路,还可能坠崖,因此既需一往无前的信念,也需如履薄冰的谨慎。
登山如此,工作亦如此。
关键词:吃亏《感动中国》中,乡村女教师支月英的事迹令人动容。
她离亲别友坚守在大山深处的讲台30多年,撑起了两代人求知的天空。
栏目组给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有人说她吃亏了,有人说她是傻子,但她觉得“山里需要这样的傻子”。
朴实的语言里,彰显的是一名人民教师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吃亏观”。
你有怎样的“吃亏观”。
关键词:工匠精神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
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
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
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
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关键词:见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
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关键词:理想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
大学毕业时,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组委会给予玥飞颁奖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守在悉心耕耘的,静待收获的时节。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
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的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关键词:阅读为什么要阅读?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
看到一个迎亲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
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无解时,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
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能开到维修地点。
”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闲看来的。
”这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关键词:宽容“容人之功”亦为功。
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
普瑞舍在研究中发现水母荧光蛋白后与查菲和钱永健等分享了成果,后者接力探索,完成了荧光蛋白在其他物种上重组研究且获诺贝尔化学奖。
普瑞舍说: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伟大工作。
在西班牙自行车赛上,车手埃斯特万临近终点时不幸遭遇爆胎,只好扛起自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纳瓦罗选择跟在后面慢行,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
纳瓦罗说:超越爆胎对手取胜不大道德。
无论是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还是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
关键词:文化担当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前不久,一部热播古装剧的原著小说被曝出涉嫌抄袭200余部网络小说作品,尽管侵权责任还有待法律最终认定,但文艺作品原创乏力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近年来,随着文艺市场快速发展,有的人在创作方面搞“众包”“众筹”,将个体创作变为流水作业;有的人奉行“拿来主义”,获取他人作品而合成一个;更有甚者,模仿抄袭、媚俗低级、歪曲史实,淡漠了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
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令文学艺术蒙尘,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
关键词:主人翁1919年,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G20峰会期间,一位市民因没被选进服务车队,感到“各种伤心,各种灰色”。
他写道:“无数人争当志愿者,是为了当好东道主!他们都把当作自己的家,自己是主人。
”市民“把国事当家事,把自己当主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总书记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要求大力弘扬这样的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67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重申、重审、重塑主人翁意识,正当其时。
主人翁意识蕴藏于每个人心中,这是最自然的情感需求,也是最质朴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为人做球有位篮球明星被誉为“帅气助攻”。
他不仅投篮命中率高,还特别擅长“为人做球”:屡屡于最佳时机送出妙传,使队友正好接球起跳完成暴扣。
宋神宗每每听老师维发高论都会直呼:“金论!”维总会说:“这是王安石说的。
”后来,有了“破格提拔王安石”,有了“王安石变法”。
文坛领袖欧阳修赞青年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一时之间,轼名满天下。
当年,徐悲鸿把齐白石画从展厅角落移到中央位置自己画旁,又亲手为其标上全场最高价,齐白石由此声名鹊起。
见才思“推”,为其出头“造势”,何尝不是“为人做球”。
“当代毕昇”王选当选院士后坦言,在新兴技术领域年轻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倾力帮助青年科学家走到科研前沿;洪渊院士在大学培养出多位青年科学家,荣获“杰出导师奖”。
如此甘做人梯、化茧成蝶,也是“为人做球”。
关键词:机遇这几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一语风行,折射一种借风起飞的普遍心态。
那些草根创业、底层崛起的传奇故事,更是让人们羡慕。
然而,当每个人都在对此津津乐道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他人的成功仅仅是因为遇到一个“风口”?诚然,时势造英雄,如恩格斯所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又如梁启超所讲“路得非生于十六世纪,而生于第十世纪,或不能成改革之功”。
但英雄之为英雄,亦必有其非凡处,正所谓“英雄之能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
”我们讲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女排精神“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心观念。
“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
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关键词:公平“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
这个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强调的:“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
因为只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只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只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关键词:意义大师级的画家,黄永玉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其画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
在评论黄永玉的画作时,有些评论家给黄永玉的画作赋予了极高评价,认为黄永玉在创作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一个非常高尚的创作动机,其画作“诠释了生命的涵”“传递了不屈的生活意蕴”……曾有记者就此当面向黄永玉求证,询问黄永玉在创作时是否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想表达一种生命的至高境界”?然而,黄永玉的回答却让人大失所望。
他说:“我作画就是为了开心过瘾,没有那么多的意义要讲。
”关键词:初心禺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等剧作奠定了他戏剧大师的地位。
建国后,他忙于开会,参加各种活动,在各种地方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表态文章等等,再没有堪称为不朽之作的剧本问世。
他曾痛苦地叹息:“我连信都写不出,写文章更难了。
”1978年,68岁的禺写了历史剧《王昭君》。
该剧因为出于禺之手,一时间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这时,画家黄永玉给禺写信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禺深以为然,他不仅诚恳接受批评,还非常感黄永玉,而且还把这封信精心装裱起来,以之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