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一个高峰是11-40岁的女性 另一高峰为51-70岁的男性
13
发病机制(一)
一、自身免疫病的必备条件
1.特异性免疫应答:有自身免疫攻击的特异靶, 并有其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特异性抗原:能纯化靶上的特异性抗原并搞 清其分子结构等。
3.被动转移:能用相应的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 作疾病的被动转移。
发病机制(三)
三、AChRAb在MG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80-90%MG患者有AChRAb增高。 •MG母亲血中AChRAb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致胎儿 发病。 •用MG患者血清,或AChR可致EAMG。 •MG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区有IgG和C3免疫复 合物的沉积。
16
发病机制(四)
四、细胞免疫依赖性
4.主动免疫:用特异性抗原主动免疫实验动物 可致实验性动物模型。
5.免疫防、治:免疫措施能防、治此类疾病。
14
发病机制(二)
二、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攻击的靶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 上 的 AChR, 并 有 其 相 应 的 AChRAb 和 被 AChR 致 敏 的T细胞及AChRAb的B细胞。
镁离子抑制释放。 释放方式:
自发性“最小释放单位(quantum)” 性释放:可引起 微小终板电位,不引起肌肉收缩。
冲动依赖性“最小释放单位” 性释放:可引起肌肉 动作电位及肌肉收缩。
自发性非“最小释放单位” 性释放:仅有离子变化 无电位反应。
5
2、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or, AChR) 性质:细胞膜镶嵌糖蛋白 分子量:25-30KD 亚基:4类5个亚基(、、、 、 )组成,一个
2、已经从MG患者骨骼肌中提取和纯化出AChR; 其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等均已搞清;并已开始用基 因工程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
3、用AChRAb 或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可作被动转 移,包括由MG患者向动物或动物相互间转移。
4、用AChR主动免疫动物可致EAMG。 5、采用相应免疫措施可以防、治疾病。
15
•电生理上,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波幅递减、 微小终板电位降低,单纤维肌电图 (SFEMG) 上颤抖(Jitter)增宽。
•药理学上,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免疫学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
•免疫病理学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皱 褶减少、变平坦,乙酰胆碱受体减少。
12
流行病学
患病率: 50-125/百万 发病率:2-8/10万 发病年龄及性别:
•MG患者骨骼肌的组织学检查有“淋巴溢”。 •总T、Th细胞、记忆性T细胞明显增高,NK细 胞明显降低。 •sIL-2R高于正常。 •MG患者胸腺中不仅有T细胞,也有B细胞, 生发中心的外层为T细胞。 •AChR反应性T细胞可致EAMG的被动转移。
17
发病机制(五)
五、补体参与免疫发病机制
•MG活动期血清中补体含量减少,且其程度与 临床肌无力的严重度一致。 •突触后膜区可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补体形成 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MG患者血清注入补体不足的啮齿动物,则被 动转移不能成功。
乙酰胆碱受体有两个乙酰胆碱结合部位。 3、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hE)
性质:糖蛋白酶 作用:水解乙酰胆碱
6
四、突触药理 1、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钙、镁离子 肉毒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银环蛇毒素 2、作用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阻滞 筒箭毒 十甲季胺 眼镜蛇毒及-银环蛇毒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1
神经肌肉接头简介
一、定义
神经肌肉接头(NMJ)是指由运动神经末稍与肌 膜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突触结构,属于神经信号传递 的转换装置。NMJ将由神经轴突传来的神经冲动 在突触前膜处极为微小的电信号转化成为化学信号 (乙酰胆碱)并放大。乙酰胆碱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 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去极化, 引起肌肉的动作电位,产生肌肉收缩的效应。
18
发病机制(六)
六、MG是一种泛化的自身免疫病
•尚有针对其它靶的抗体如抗骨骼肌抗体。 •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 统性红斑狼疮。 •个别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锥体束征,且伴锥体束 征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鞘内合成乙酰胆碱受体抗 体。
19
发病机制(七)
七、免疫学异常的病因
•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可能作为其内因。 •外因多数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
9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神经- 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 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 体(AChRAb) 介导、细胞免疫依赖 性、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 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临床特点
•临床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 的骨骼肌无力。
7
3、胆碱酯酶抑制剂 氨甲酸酯类(可逆性):吡啶斯的明、新斯的
明等 有机磷类(不可逆性):杀虫剂
五、NMJ处的疾病
1、按发病机制分类: 中毒性(有机磷中毒、肉毒杆菌中毒、毒蛇
咬伤) 免疫介导性(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 离子紊乱(周期性麻痹、高镁血症)
8
2、按受累部位分类 突触前膜:肌无力综合征 突触间隙:有机磷中毒 突触后膜:重症肌无力
三、NMJ的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代谢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胆碱+乙酰辅酶A------------------------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胆碱+乙酸
4
释放 相关离子:
钙离子依赖性,每释放一个最小释放单位需进入14个钙离子
20
发病机制(八)
八、自身免疫启动的机制
•了解甚少,但一般接受分子模拟学说。 •胸腺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使其上皮细胞变成具 有新抗原决定簇的肌样细胞,肌样细胞表面新 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性与骨骼肌细胞上AChR的抗 原性之间有交叉,即由胸腺肌样细胞新抗原所 产生的抗体也抗骨骼肌上的AChR,于是启动自 身免疫。
2
二、NMJ的组成
1、突触前膜:运动神经末梢突入肌纤维的 部分组成。突触前膜可再摄取乙酰胆碱, 前膜内含有突触囊泡(内含1万个乙酰胆碱分 子)。
2、突触间隙:位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 间,内含乙酰胆碱酯酶。
3、突触后膜:由在神经末稍下叠成一系列 皱褶的肌膜组成,皱褶顶端密集分布着乙 酰胆碱受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