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下)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据此回答1~3题。

1、(2007·西安模拟)1937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解放,改为中华民国的特别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A、改名以利于根据地的发展 B、“左”倾错误领导难以维持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便于从民国政府得到援助2、下列宣言发表的先后顺序是()①国共合作宣言②“八一宣言”③《国民政府自卫宣言》④《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3、对近代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①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②合作的方式都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都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或封建势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在抗战初期,两党相互配合,积极抗日。

据此回答4~7题。

4、谢晋元说:“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他此次指挥的战斗属于()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5、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到抗战胜利D、正面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6、(2006·保定模拟)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②有利于共产党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③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矛盾④有利于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B、美、苏、英等国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战线破裂C、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制造反共磨擦D、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未变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据此回答8~10题8、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同化政策的做法包括()①将日语定为学校必修的“国语”科目②利用报刊、电台广播进行奴化宣传③学校中不许挂中国地图④不许使用“中华”字样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成立了“华北开发会社”、“华中振兴会社”等机构,企图()A、加大对根据地的“扫荡”B、掠取沦陷区的金融C、操纵沦陷区经济D、肃清沦陷区内抗日力量10、(名师原创题)“在国际法西斯侵略行动猖獗到顶峰的时刻……这一年(1940)9月……母亲在生下孩子七天后,便忍痛将她的第一个孩子寄放在……老百姓家中……马上随部队转移……”(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残酷的()A、“清乡”政策B、“治安强化”政策C、“三光”政策D、“融合”同化政策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在抗战的同时也发生了动摇。

据此回答11~14题11、1938年12月蒋介石发表讲话驳斥“近卫声明”,表示要为中国独立而战,要为恢复九国公约的尊严而战。

这些()A、表明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妥协B、说明国民政府准备全力抗战C、反映了亲日派对其政策发生影响D、表明蒋介石要依靠英美继续抗战12、1939年初到1940年间,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的主要目的是()A、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尽快结束中日战争B、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援救南洋日军C、打击美英势力,配合太平洋战争D、借皖南事变的有利时机,扩大占领区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级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日本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中共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14、针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行径,国民政府推行的下列政策顺序是()①消极抗战②不抵抗③片面抗战路线④攘外必先安内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中共坚持正确的方针,有利于国民政府的抗战。

据此回答15~17题。

15、关于中国共产党处理皖南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次事变的处理依据都是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②中国共产党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或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两次事变处理的方式虽不同,但效果相同④两次事变的处理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易错警示题)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役是()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废除日本的治外法权B、废除英美的治外法权C、挫败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D、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中共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抗战的胜利和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18~22题。

18、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是()A、进行战略反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C、振奋军民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好转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19、抗日战争日期,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着眼点是()A、彻底变革土地所有制B、消灭封建经济剥削C、调整产品分配关系D、大力发展工商业20、(2006·济南模拟)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开辟敌后战场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关于1942年整风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举措B、使全党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2、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A、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义联合政府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

据此回答23~25题。

23、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B、其反共立场有所变化C、由全面抗战路线到片面抗战路线D、始终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24、(2007·华南师大附中模拟)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美军队的配合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11-单元练习(六)一、选择题1、C2、D3、B4、A5、【解析】选C。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认识能力。

抗战期间,中共接受国民政府的和平改编,服从国民政府的指导,单独领导自己的武装力量,而B、D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点明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6、A7、D8、A9、C 10、C 11、D 12、A 13、B14、【解析】选D。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②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执行的政策,③是全面抗战开始后采取的政策,①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来临后采取的政策,故正确顺序为D项。

15、D 16、D 17、B18、【解析】选C。

本题较难,关键是联系百团大战发动的背景来解答。

随着日军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侵华方针的改变,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府投降的危险性增大。

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

19、【解析】选C。

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所以中共采取“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调整产品分配关系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C 21、D 22、C 23、A 24、D 25、D二、非选择题26、(1)不同。

材料一的真实含义是说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原则的军事意义,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属于认识问题;材料二一味贬低八路军的抗战方针和作用,目的是为其反共、投降制造舆论,属于别有用心。

(2)日本加紧对根据地实行封锁和进攻;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积极打击敌人。

(3)不属实。

彭德怀组织的百团大战,取得了极大战果。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7、(1)愚民同化政策(或思想文化侵略政策)(2)①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的傀儡政权,称伪满洲国为一个国家,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

②日本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将亚洲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置于日本法西斯统治之下,并非“解放”亚洲。

(3)原因:日本人多地少,国内资源贫乏;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严重;近代日本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较强,且一直没有肃清;二战后,对战争罪行的认识始终不深刻。

(4)反省不同的原因:德国:战后纽伦堡审判使德国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进行民主改革;德国历届政府对战争反省深刻,态度诚恳。

日本:美国的包庇使许多战犯免于起诉,并使日本保留了天皇制;美国扶植日本,使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膨胀;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28、(1)批驳:台湾的割让使台湾和祖国分离,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灾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严重破坏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访日团的言行,严重歪曲了历史,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是分裂祖国的台独行径,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2)理解: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原因: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战时期,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第27题7分,第28题15,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抗战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