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模拟试题(一)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判断题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 )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4.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
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三、案例分析题: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心理学模拟试题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1.[答案要点]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2.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答案要点]正确。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讲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3.[答案要点]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二、简答题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答案要点](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2.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材料分析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使教师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在思维”,而且让他们“会思维”。
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思维。
即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
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积极争论、勇于表态。
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死了,另辟蹊径,尽力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印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教学方法模拟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5.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6.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二、简答题1.课堂归纳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1.[答案要点]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2.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内容2.[答案要点] 第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第二,学生的交往状态。
第三,学生的思维状态。
第四,学生的情绪状态。
第五,学生问题的生长状态。
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3.[答案要点](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三、实例分析1.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
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1.参考答案:运用启发性原则和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太阳蒸发下化为水蒸汽飘浮在风中,有水汽的空气要比沙漠中干燥的空气要凉和湿润,骆驼的嗅觉相对敏感,在比较中知道水汽的存在,并沿着水汽飘来的方向找到水源。
2.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2.[答案要点] 该案例的问题是(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学生管理模拟试题一、判断题(√或×,共10分)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规定,在岗班主任每学年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0学时。
(×)4.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
(√)5.“四颗糖的故事”是教育家叶圣陶的育人经典故事。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