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篇一: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3月5日下午,我在八(2)班上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内容。

本框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两目。

本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向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因此在教学中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执行统一。

本节课讲的是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些问题并不很清楚。

例如有的同学认为政治生活离我们很远,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等等。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我采用了实例和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这样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明显的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按照课本内容依次详细教学,那我的教学进度就太慢了。

同时我也感到课本中的有些事例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如果按照课本案例来讲解有些太繁琐,尤其是学生处理这些问题速度太慢,而且得出的结果和预期的有差距。

根据这种现状,我干脆删去一些案例,自己选择比较典型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又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事例。

其次,学生对政治权利的内容的理解模糊,教材叙述也不明确,老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结合生活实例加以释疑。

最后在通过课堂练习将课本中的重难点巩固并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是实践探究题更能够培养依法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这样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篇二: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本堂课作为初三政治教学的展示汇报课,在准备、教学、课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结合同事们给的宝贵意见,我写下了以下想法。

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在初二学过公民的其他权利,比如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也涉及到一点政治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等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的关系,哪些具体权利属于哪一类了解不清楚。

所以本课就做了一个归纳复习,讲到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公民权利包括些什么,政治权利又包括些什么,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把握,不至于迷茫。

事例简明,有针对性。

政治课本上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事例来阐明,选取例子要简、要精、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而非一维。

所以教学不仅是知识点的教学,更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引起对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本堂课的学以致用,将监督建议权的应用用到我们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方面,让学生思考问题,怎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课堂参与率高,课后我想也会持续关注我们的现实,用到学过的知识。

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

现在的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因此,怎么样让学生主动积极乐意学是我教学设计教学生活的重要思考方向。

篇三:9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曾艳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张桂花【课程标准】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懂得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和要求;认识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①在自主合作探究情景中,学会选择正确的途径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所学新知自主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形成一定的后续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建设,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教学难点】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学情分析】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普遍较低,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懂得如何行使政治权利,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们肆意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等等。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1)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内容(2)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要求2、自觉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1)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重要性(2)怎样维护国家安全《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反馈练习1.(单选)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包括()a、监督权b、建议权c、人身自由权d、申诉、控告或检举权2.(单选)某初中生向区政府提出:增设法制专栏帮助人们了解“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该同学的做法是在行使公民的()a、建议权b、批评权c、自我保护权d、选举权3.(多选题)据报道,甘肃省某市机关处长赵某,因不满职位安排,发泄私愤诬告上级。

赵某的信件经省公安厅、市经委查实,所反映的问题纯属捏造,赵某因此被开除党籍并停职检查。

这一案例说明了()a、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b、公民不可利用批评、建议权对他人进行诬告陷害c、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d、国家保障公民的批评、建议权的实现5.为了确保亚运会的安全,10月28日起,广州市对乘坐地铁的旅客进行安全检查,一些危险品被禁止乘带。

对此,广大的市民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工作。

但在一些客流较大的地方,像公园前站、农讲所站,上下班高峰期许多乘客排长龙等过安检,浪费乘客不少的时间,也造成大量乘客滞留。

对此,你或身边的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减少乘客等候安检的时间,尽快疏导客流。

请你收集好并写成建议书,送呈有关部门,尽一名公民的责任。

关于地铁安检的建议书尊敬的公安部门:为了确保亚运会的安全,从10月28日到11月22日,市民乘坐地铁的需要进行安全检查,一些危险品被禁止乘带。

作为市民,我们愿意并积极配合相关的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存在问题:如在一些客流较大的地方,像公园前站、农讲所站,在上下班高峰期,许多乘客排长龙等过安检,浪费乘客不少的时间,也造成大量乘客滞留。

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考虑。

第一:第二:第三: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希望考虑。

建议人:2010.11教学反思法参与政治生活》。

课后,我进行了较深刻反思,觉得这节课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下面一一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这节课有两点成功之处。

第一,注重教学内容活动化、情景生活化,进而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清晰,以情景、案例、问题为载体,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在亚运的背景下,我以亚运限行、亚运装饰工程和亚运地铁安检为情景,选取案例并配合相关的问题,以生活为主,引导学生归纳出材料的观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我也注意到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基本上都能参与到我设计的活动中来,尤其是在“假如‘穿衣戴帽’影响到了你的生活,你会怎样做?”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走到学生中巡视并给予适当指导,发现98%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活动,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并且,有些小组的讨论开展的很好,讨论的结果也是非常好,说明他们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也挺强。

通过这一节课的尝试,我认识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会比老师强加给他要有效的多。

第二,关注学生、赞美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由于是异地教学,学生对我,我对学生都是陌生的。

要想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就增加了难度。

尤其是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有多个情景探究是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其中,那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充分把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我在导入和问题的设计上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如在导入环节,我用自身坐车的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篇四:《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展示汇报课,结合同事们的宝贵意见,我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扬长避短之参考。

事例简明,有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本上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事例来阐明,选取例子要简、要精、要有针对性,要有吸引力,要能贴近学生生活。

我平时关注时事,关注身边事,举例都能举出有时效性有代表性或来自学生身边的例子。

比如,本课在学习“依法行使监督权建议权的渠道(途径)”这一重点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以前手机拍摄的一组照片:我们学校对面的铁厂污染,牌路山森林公园乱涂乱画、随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另外列举学生上下学必经之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要求大家针对这些现象给有关部门提出整治意见和建议,并重点强调提建议所采用的手段即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途径)。

既符合本课主题,也符合学生认知,更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学生非常有认同感,也很容易参与其中,而且有话可说。

而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一目时,我通过列举网络热帖“苹果手机软件里的电子地图将钓鱼岛划到日本版图”引出钓鱼岛问题,进而引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中国社会掀起抵制日货、打砸日货等系列社会热点话题,这些既是学生熟知的时政热点,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同样有话可说,较好地渗透了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在初二学过公民的其他权利,比如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也涉及到一点政治权利,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等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的关系,哪些具体权利属于哪一类了解不清楚。

所以本课就做了一个归纳复习,讲到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公民权利包括些什么,政治权利又包括些什么,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把握,不至于迷茫。

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而非一维。

所以教学不仅是知识点的教学,更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引起对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本堂课的学以致用,将监督权建议权的应本节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播放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均能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的抓住学生心理,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不仅有效地渗透了法制教育、培养了学生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法制观念,而且有效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

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是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深入探讨解决问题,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而且很多问题的结论都是在老师的诱导下以问答的方式得出来的,而并不是学生真正独立探究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