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大修作业指导书DOC

发动机大修作业指导书DOC

发动机大修作业指导书2.范围:适用于本站所有发动机大修过程3.职责:3.1技术组负责发动机大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实施。

3.2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3质检员负责过程检验及竣工检验,并做好记录。

4.作业流程:4.1拆下发动机4.1.1拆开火花塞,观看火花塞的积炭情况,并测量气缸压力。

(测量时应将中间高压线搭铁,节气门全开,电瓶电充足,起动机正常,水温正常。

)4.1.2从电瓶上拆下搭铁线。

4.1.3将暖风开关拔到“暖气”位置。

4.1.4打开散热器盖,松脱下水管放出冷却液,并加以收集。

4.1.5从缸盖上拨掉冷却液管;拆去热敏开头和电子风扇上的连接线;松开散热器支架,并将散热器连同风扇和集风罩整体取出;拆去交流发电机线插头。

4.1.6拔掉燃油进油管和回油管;从分电器上拔下高压线和插头;拆去空气滤清器;用物品遮住化油器;拆下化油器油门操纵拉索和弹簧插片;从真空罐上拆下真空管。

4.1.7取下下列电线或脱开连接管4.1.7.1拆下空调机的固定架。

4.1.7.2拆除妨碍拆装发动机的所有电器配线,包括:a.发电机配线;b.启动电机配线;c.分电器配线;d.感应塞、汽化器上的配线及搭铁线。

4.1.8分别拆去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上的连接线,从缸盖上拔掉冷却液软管。

4.1.9松开发动机支架上的螺母,取下离合器钢丝绳,松开发动机前支架橡胶缓冲块上的固定螺栓。

拆开排气岐管与排气管连接螺丝。

4.1.10拆下起动机固定螺丝,旋出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连接螺丝。

4.1.11将托架置入变器下部车架之中,向上旋起托台,直至将变速器托住。

4.1.12用行车将发动机缓缓吊起,在吊的过程中应轻轻摆动发动机,并注意不要碰坏其他机件。

4.2分解发动机4.2.1将发动机装上翻身架,拆下发动机外表附件,放出机油。

4.2.1.1拆下分电器。

4.2.1.2拆下交流发电机及发电机皮带。

4.2.1.3拆下水泵。

4.2.1.4拆下汽油泵与化油器间的软管,拆下化油器。

4.2.1.5拆下汽油泵。

4.2.1.6拆下机油滤清器总成。

4.2.1.7拆下离合器。

4.2.1.8拆下进排气歧管。

4.2.2拆下发动机本体各组件4.2.2.1拆下皮带盘固定螺栓,取下皮带盘,拆下正时齿轮上、下护罩,松脱齿形皮带涨紧轮,取下齿形皮带、中间偏心轴皮带轮、中间偏心轴及油封,齿形皮带驱动轮。

4.2.2.2由两端向中间松开气门室盖罩壳螺栓,拆下凸轮轴(检查轴承盖的记号,如果没有或不清楚应标上)。

4.2.2.3取出气门顶杯,按顺序放好。

4.2.2.4按次序分松开气缸盖螺栓,并取下气缸盖垫。

4.2.2.5从两端向中间逐个松开并取下油底壳螺栓,取下油底壳。

4.2.2.6拆下机油泵及集滤器。

4.2.2.7转动曲轴,使活塞处于下止点位置,检查连杆大头有无顺序记号,若没有,则应在连杆大头上用钢字码或铳子打上记号。

拆卸时,应分两次将连杆螺母用扭力扳手松开,取下连杆轴承盖,按顺序放好。

推动连杆,使之与轴颈分离,然后用手锤木柄轻轻推出连杆大头,将活塞连杆组缓缓从气缸中推出,取出活塞连杆组后,将连杆轴承盖和螺母原样装回。

4.2.2.8拆下飞轮固定螺栓,取下飞轮,拆下前后油封盖板。

4.2.2.9按先松两端轴承,后松中间轴承的顺序用扭力扳手将曲轴轴承固定螺栓分两次松开,拆下曲轴轴承盖。

在拆卸时应注意曲轴轴承盖是否有方向及位置记号,若没有则要做好标记。

4.2.2.10将曲轴从缸体中轻轻抬出,不要碰坏曲轴轴承。

4.2.2.11用专用工具取出气门弹簧、气门油封、弹簧座,并做好标记。

4.2.2.12将活塞环从活塞上取下,取下活塞销卡环,压出活塞销,在活塞顶上标明缸号。

4.3检查及检验4.3.1气缸盖、缸体应无裂纹、无变形、无明显划痕或击伤,缸盖平面翘曲不超过0.1mm,如需磨削时,缸盖高度极限为132.60mm。

水道口无明显腐蚀,各水堵头、水管接头无腐蚀,各联接螺栓无损坏。

4.3.2气缸标准尺寸为81.01mm,最大磨损为0.08mm,超过则必须镶套。

4.3.3活塞裙部直径的测量用千分尺在活塞下缘离裙部约15mm处进行,在与活塞销垂直方向上测量与规定尺寸最大偏差为0.04mm(标准尺寸为80.98mm)。

如不需更换活塞,则将环槽的积炭清除干净。

4.3.4曲轴取出清洗后,主轴颈和连杆轴颈表面无毛糙、疤痕和起槽,无裂纹,弯曲度不超过0.06mm。

主轴颈的标准尺寸为(54-0.044,54-0.022),连杆轴颈的标准尺寸为(47.8-0.04,47.8-0.02)。

可缩小三级,每级为0.25mm。

4.3.5检查正时皮带、发电机皮带及空调皮带,应无裂纹、老化。

4.3.6检查发电机,转子应转动灵活,轴承无异响,无刮擦声,轴承无明显间隙。

4.3.7检查水泵应无漏水,轴承无异响、无松旷。

4.3.8皮带涨紧轮轴承无异响,无松旷。

4.3.9分电器盖应无裂纹、老化,分火头无烧损,高压线无老化、漏电。

4.3.10化油器软垫无损坏。

4.3.11各水管应无裂纹、老化。

4.3.12凸轮轴无裂纹,轴径无明显擦伤,键槽无磨损和扭曲。

4.3.13气门杆弯曲度不超过0.05mm,气门杆磨损不超过0.05mm。

气门修磨后,气门头最小边缘厚度:进气门不小于0.6mm,排气门不小于1.1mm,否则应更换。

4.3.14气门导管与气门杆配合间隙为0.02-0.04mm。

检查方法是:将气门提起至气缸盖平面15mm左右,用千分尺检查其摆动幅度,进气门摆动不超过1.0mm,排气门摆动不超过1.3mm,否则应更换气门导管及气门。

4.3.15检查、修理气门与气门座密封4.3.15.1擦净气门座并检查工作面,气门座工作面磨损超过2mm,工作面出现斑点、凹陷时,应进行铰削和修磨,用气门座铰刀对气门座进行铰削。

先初铰,将烧蚀、斑点等缺陷铰去;然后用光磨过的气门或新气门试配,要求接触面应在气门斜面的中下部,宽度为1.2-1.6mm。

如接触面偏上,应用30°铰刀铰削,使接触面下移;如接触面偏下,可用60°铰刀铰削,使接触面上移,最后用45°的细铰刀精铰或在铰刀上垫细砂布铰磨,以降低接触面的粗糙度。

4.3.15.2气门与气门座经研磨后,将气门和气门座工作面清洗干净,轻敲几次气门与相配的气门座,如有明亮的连续光环,即达到了密封要求,再用汽油进行渗漏测试,确保气门与气门座密封性能。

4.3.16气门挺杆与挺杆孔正常间隙为0.12mm,经验检查方法是将挺杆提起少许摇晃,应无明显间隙。

4.3.17用手指堵住汽油泵进油口,然后摇动摇臂,应有较大吸力,用手指堵住出油口,应有较大压力。

4.3.18用手转动机油泵,应转动自如,无卡阻,将润滑油灌入机油泵内,用拇指堵住出油口,转动泵轴应有机油压出,并感到有压力。

4.3.19检查离合器分轴承、压盘及离合器片等4.3.19.1将离合器片装上变速器第一轴,检查其轴向跳动极限0.4mm,磨擦片允许磨损极限为0.3mm(铆钉深度)。

4.3.19.2膜片弹簧小端应在同一平面内,弯曲变形不超过0.5mm,压盘表面无划痕、裂缝及变色,翘曲度最大不超过0.2mm。

4.3.19.3分离轴承无异响,定位弹簧完好。

4.3.19.4分离轴承套筒、卡簧的接触表面和分离轴承套筒滑动表面无损坏。

4.3.19.5起动机转子轴与后衬套配合不松旷,间隙小于0.2mm。

4.3.20火花塞电极应无严重烧蚀,电极间隙应为0.7-0.8mm。

4.4装配4.4.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4.4.1.1认真清洗零件及工具,保持工作场地清洁,工作台、工具应摆放整齐,气缸体和各个待装零件应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干,缸体和曲轴上的油道要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反复吹通。

4.4.1.2按规定配齐全部衬垫、螺丝、螺帽、垫圈、开口销和锁丝,并准备适量的密封胶及机油、润滑脂等常用油、材料等。

4.4.2装配时的注意事项4.4.2.1装配中应对主要零件进行复检,以使其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4.4.2.2各相对运动零件的工作表面,装配时应涂抹机油。

4.4.2.3各部位螺栓及螺帽的装配应注意拧紧的扭力及顺序。

4.4.3装配的顺序及要求4.4.3.1安装气门:先将气门油封压装于气门导管上,油封一定要压到位,防止油封变形或损坏橡胶密封环,将气门杆涂以薄机油,按顺序插入气门导管,装上气门弹簧和弹簧座,用夹具压紧气门弹簧,装入锁片,锁片一定要装到位。

4.4.3.2安装凸轮轴4.4.3.2.1检查凸轮轴轴向间隙及弯曲度。

先不装挺杆,把凸轮轴装入轴承中,检查其轴向间隙,使用极限为0.15mm,弯曲度不超过0.03mm。

4.4.3.2.2轴向间隙合适后,将气门挺杆涂以润滑油,插入相应各导孔内。

4.4.3.2.3将轴承和轴颈涂上润滑油,把凸轮轴放在轴承孔上。

装上轴承盖,顺序不可装错,上下两半部要对准,按顺序(从中间开始,对角线交叉进行)拧紧轴承盖,紧固扭矩为20Ν*m,分两次拧紧。

4.4.3.2.4装上凸轮轴油封,在油封的唇边及外圈涂上一层薄油,将油封平整压入,注意不要压到头,否则会堵塞回油孔。

4.4.3.2.5装上正时齿轮,先装半圆键,再压上正时齿轮,拧紧固定螺丝,扭矩为80Ν*m。

4.4.3.3安装曲轴、连杆组4.4.3.3.1仔细检查气缸体上的油堵头和水堵头,不得有松动和腐蚀。

4.4.3.3.2将气缸体倒置在工作台上,仔细检查主轴瓦及连杆轴瓦,瓦背面应光滑,凸榫好,无斑点,不毛糙,弹性合适,无哑声。

4.4.3.3.3将主轴瓦及瓦座擦干净,然后将主轴瓦放入主轴瓦座上(注意1、2、3、5、号上轴瓦无油槽,4号上轴瓦有油槽,要与有油槽的4号轴承盖配用),检查每片轴瓦的两端,应高出座平面0.05mm。

(连杆轴瓦也是同样要求)4.4.3.3.4将轴瓦盖按顺序装在轴瓦座上,装上螺栓的最后扭矩为65Ν*m,检查主轴颈与相应轴承的配合间隙,标准为0.03-0.08mm。

4.4.3.3.5将曲轴主轴径表面涂上一层红丹,然后将曲轴放入轴瓦上,装上轴瓦盖并拧紧,最后扭矩为65Ν*m,转动曲轴数圈,然后取下轴瓦盖,仔细检查主轴径与轴瓦的接触面积,要求大于75%,第一道和最后一道不小于85%,如低于标准,应进行修刮至合格。

然后装上止推片,前后撬动曲轴,检查曲轴轴向间隙,正常为0.07-0.17mm,磨损极限为0.25mm。

4.4.3.3.6主轴径与轴瓦配合间隙合格后,将连杆大头孔及轴瓦背清洁干净,将连杆轴瓦放入连杆大头孔及轴瓦盖中,装上轴瓦盖,拧紧螺栓,最后扭矩为:M9-45Ν*m,M8-30Ν*m;再接着转半圈,分别测量轴瓦的内径与相应连杆轴径的配合间隙。

要求为0.03-0.08mm,磨损极限为0.12mm,测量间隙合适后,再检查连杆轴径与轴瓦的接触面积,要求不小于85%,如不合要求,应进行修刮至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