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革命时期创造发明

工业革命时期创造发明

1878
Thomas Edison(A.)
電燈
(Electric Light)
改善照明方法,衛生、
安全、方便、光度大。
1882
Thomas Edison(A.)
發電機
(Dynamo)
完成中央傳遞系統及配電站
之設計,提高電力之實用價
值,使電力漸成為主要動力。
1883
Gottlieb Daimler(G.)
1860年110,000,000 pounds
1841
Kenworthy and Bullough(E.)
自動動力織布機
(Automatic Power Loom)
加速織布速度,至1880年,
一位工人可以同時監督四、
五架自動動力織布機作業。
機器織機全面取代手工織機,
紡織工廠業者亦打破家庭及
商店手工紡織業者的優勢。
1860
Etienne Lenoir(F.)
內燃機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燃燒煤氣,將其在活塞內
的爆炸力轉化而成機械動力。
1866
Sir William Siemens(E.)
敞爐煉鋼法
(Open-hearth Process)
改良Bessemer Process,擴大熔鐵爐容量,又可化廢鐵為鋼,將鐵中雜質完全除盡,但需要較長的時間與較多的燃料。
磁針
(Compass Needle)
發現電與磁力(Magnetism)的關係
時間
發明者
名稱
貢獻及缺點
備註
1828
Nielson
鼓風爐
(Hot Blast)
改良Steam Blast,可
熔製品質優良的鐵。
1831
Michael Faraday(E.)
發電機原理
(Principle of the Dynamo)
1767
James Hargreaves(E.)
珍妮紡紗機
(Spinning-Jenny)
同時可紡紗線8條,紗
柔美而易斷,人力操作。
改良後可同時紡紗線約百條,1770年獲專利權。
1769
Richard Arkwright(E.)
水力紡紗機
(Water Frame)
利用水力轉動滾軸自動紡紗
,紗粗韌,此種紡紗機需要
Wilhelm Otto(G.)&
Eugen Langen(G.)
The Otto and Lang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改良Lenoir式內燃機。
內燃機的改良與推廣刺激
世界石油產量的增加:
1857年2,000 barrels
1870年5,500,000 barrels
1846
Elias Howe(A.)
縫紉機
2、能源、母機與動力機:
時間
發明者
名稱
貢獻及缺點
備註
1698
Thomas Savery(E.)
蒸汽機
(Steam Engine)
加強礦坑抽水機之動力。
僅限於礦坑抽水之用,
有”Miners’Friend”之稱。
1705-1706
Denis Papin(F.)
Thomas Newcomen(E.)
1782
James Watt(E.)
新型瓦特式蒸汽機(Watt’s New Steam Engine)
改良1763年Watt本人發明
之蒸汽機,使蒸汽除上下推
動外,尚能左右往復轉動。
可配置於紡騾、動力織布機等
機器之上。1776年後普及於英工
業界,取代水車而成為主要的工
業動力機器,是後工廠不必建於
急湍處,工業生產亦不受水位變
加快織品印花的速度。
1785-1789
Claude Louis Berthollet(F.)
氯化漂白劑
(Chloride)
加快織品漂白速度。
1792
Eil Whitney(A.)
軋棉機
(The Cotton Gin)
迅速分離棉子與棉絮
,棉花產量大增。
美國棉花輸出量激增:
1821年93,500,000 pounds
增加橡皮的韌度與彈性
,有利於機件的組合。
間接促進運輸業的革新。
1849
George Henry Corliss(A.)
Corliss Steam Engine
(Corliss Valve-Engine)
設計活瓣齒輪(Valve Gear)配置於蒸汽機上,可調整蒸汽的製造量以配合各種蒸汽動力機器所需要的能量,此為繼1782年Watt改良蒸
改良Voltaic Pile產生電流
不久即發現電流的分解與電鍍作用
1808
Sir Humphry Davy(E.)
碳棒
(Carbon Poles)
可產生電弧光(Electric Arc Light)
1815
Sir Humphry Davy(E.)
安全燈
(Safety Lamp)
利於採礦工作
1819
Oersted(D.)
,成為小型動力之王。
1884-1891
Sir Charles Parsons(E.)
蒸汽渦輪
(Steam Turbine)
在蒸汽機上裝置風車式渦輪
,可產生大量動能。
適用於發電機和大型越洋輪船
、戰艦及噴氣機。
1892
Rudolf Diesel
Diese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蒸汽機
(Steam Engine)
改良Svery’s Steam Engine,由
一鐵桶及活塞構成,蒸汽推動
活塞上升後,需灑入冷水使蒸
汽冷卻,活塞始下降,加熱後
活塞再上升,費時又耗燃料。
仍限於礦坑抽水之用。
1709
Abraham Darby(E.)
鼓風爐鍊焦法
(Coke-blast Process)
根據電流與電動關係產生電力。
是後根據此原理製造發電機,
1867年始完成電動馬達發電機
,1873年後始普及於歐美工業界。
1836
Samuel Colt(A.)
製鋼旋轉爐
(Repeating Revolver)
改良並加速煉鋼法。
促進美國的工業革命。
1839
Charles Goodyear
硫化橡皮
(Vulcanized Rubber)
1880年30,000,000 barrels
1878
Sidney Thomas(E.)
and P.C. Gilchrist(E.)
Thomas and Gilchrist Process
改良敞爐煉鋼法,可將含有磷
質或其他雜質的劣等鐵料鍊成
工業用鋼,使製鋼業迅速發展
,提出之磷可製造磷酸鹽肥料。
此法之應用使美國、比利時及法國Lorraine等地含磷之鐵礦價值激增。
改良街燈,利用煤器
為照明燃料,利於交通。
1812年英煤氣股份公司在London成立,1850年後煤氣
燈普及於歐洲各大城市。
1800’s
Thomas Telford(S.)
Telford System
發明碎石路面修築法
,加強路面承壓力。
1801
Richard Trevithick(E.)
機關車
(火車頭Locomotive)
利用蒸汽機推動車輛
,為蒸汽機車的先驅。
行駛於路上,無軌,三輪車式。
1784
William Murdock(E.)
蒸汽機車
(Steam Carriage)
利用蒸汽機推動車輛。
1.行駛於路上,無軌。
2.Murdock為Watt之助理。
1792
William Murdock(E.)
煤氣燈
(Gas Lamp)
此種蒸氣機機既省時又省燃料。
較Newcomen’s Steam Engine節省60-70%的燃料,1769年獲專利權。
1774
John Wikinson(E.)
鋼鑽
(Drills)
可在鋼鐵上準確地鑽開任何尺
寸的圓孔,利於機器之製造。
Watt即利用此工具
製造工業用蒸氣機。
時間
發明者
名稱
貢獻及缺點
備註
汽機以後最具意義的蒸汽機革新。
1876 A.D美國費城所舉行的Centennial Exposition中展出一具巨型Corliss式蒸汽機,重量700噸,活瓣齒輪之直徑長9呎,運作時輪轉如飛,時人譽之為”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1850
James Young(S.)
改良內燃機,可利用粗油為燃料,
,利用高壓點燃,不需藉助電火花
,又可產生大量動能,提高速率。
適用於電器工廠、大輪船和機車。
1892年註冊專利。
1898年公開展示。
3、交通業:
1.運輸:A.陸路:
時間
發明者
名稱
貢獻及缺點
備註
1769
Nicholas Cugnot(F.)
蒸汽機車
(Self-propelled road Vehicle)
瓦特式蒸汽機
(Watt’s Steam Engine)
改良Newcomen’s Steam Engine,
在機內鐵桶上配置蒸汽冷凝器
(Steam Cooler),二者相連處設
有舌門,當活塞上升後,鐵桶
內的蒸汽即經舌門自動進入冷
凝器冷卻,使上升之活塞降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