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者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
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带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的境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通过选用合适的课外欣赏教材,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
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
因此,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
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
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小小足球赛》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足球比赛的情景。
音画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
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时,我编了一个“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塑造了勤恳踏实的蜗牛与高傲自大的黄鹂鸟的形象,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
让学生在游戏中欣赏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
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
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
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
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通过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
”……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