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幅染整常见问题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平幅染整常见问题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轧染常见问题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倪明新平幅染整加工具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各种工艺技术参数自动检测和控制手段、方法完备,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力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等独特优势。

是纤维素纤维及混纺、交织梭织物的首选印染加工手段。

但如果质量、工艺、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往往容易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导致批量性返修,增加质量成本,重则造成次品无法返修无法交货,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经济效益和信誉。

为此,仅就梭织物平幅连续化染整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主要疵病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补救办法简述如下:一原样色差、前后色差产生原因(一)小样仿色时操作不规范、工艺参数控制不到位,仿色样不能反映染色配方的真实色光。

(二)大车放样时称量不准、化料误差、各种工艺技术参数控制不到位,放样样品不能反映染色配方的正常颜色,影响对色人员的正常判断和配方调整偏差。

(三)对客户来样没有进行仔细分析,染色配方选择的染料组合与客户来样使用的染料不同,存在同色异谱(跳灯)现象,在不同光源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四)调色人员的眼光误差,导致对色不准。

(五)小样仿色、大车放样后没有按客户合同标准进行后整理,导致大货进行后整理时色光变化。

(六)染色配方中染料性能差别太大,大车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波动时织物颜色变化太大。

(七)染前半成品毛效、白度、pH值、退浆、磨毛效果不一致。

(八)染色时主要工艺技术参数波动,如轧槽染液液位波动、车速、予烘温度、焙烘温度、轧车压力、还原(固色)温度、时间、染料浓度、固色液、还原液浓度等的波动,导致颜色变化。

(九)染料熨烫变色,导致对色不准。

(十)坯布原因: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坯布往往由于棉纤维品质不同、纱线的捻度不同、经纱上浆不同,经处理后织物的吸水性、上染性能存在差异导致染色时出现匹间色差。

(十一)染料原因: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染料色光、力份存在差异。

预防措施(一)认真分析客户来样的纤维类别、使用染料类别、对色光源、后整理效果等内容,采用合同要求的同规格坯布、同类型染料、同样后整理工艺。

如客户来样与合同织物不同时应小样仿色后交客户认可再组织大车生产。

(二)小样仿色人员、大车对色人员要进行辨色能力的培训和检测,统一相关人员眼光。

(三)对色操作时,要保证对色条件的一致性,如对色光源、亮度、观测角度、距离等要一致。

(四)加强使用染料的性能检测,如分散染料高温焙烘固色性能、活性染料直接性、比移值、耐碱耐温性能等,保证使用染料应用性能一致。

(五)加强称料、化料、配料管理,杜绝差错减少误差。

(六)严格机台规范操作,保证各工艺技术条件达到工艺设计标准。

(七)正常生产时,机台落布处要留大车生产标准样,落布工、机长、对色人员随时对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对色时,样品要充分冷透达到正常的回潮程度,可以采用蒸汽回潮,电吹风吹干方法烘干。

(九)加强坯布管理,一个合同、一个色位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坯布。

(十)小样仿色、大车放样、正常生产要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染料,防止因染料差别导致颜色波动。

补救办法首先将与客户标准样不符的产品按差别程度进行分类。

差别较小的可以在后定型机进行修色;颜色较浅使用染料较多时应该在轧染机套染;颜色较深可先行剥色和剥色修色同浴进行。

具体办法:涤纶色深时,可在溢流机用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修补剂M-217进行匀染,用量M-217:1~2克/升,工艺同正常溢流染色工艺,保温时间40~60min。

如涤纶组分颜色太深时可采用剥色方法,修补剂M-217:1~3克/升、烧碱(30%)6~8克/升、保险粉(85%)3~5克/升、温度130-135℃、时间30-40min.。

也可在热熔染色机采用剥色修色同浴工艺,浸轧修补剂M-217 :3~10-克/升、染料:X克/升。

浸轧→烘干→焙烘→汽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纤维素纤维织物活性染料色深时采用浸轧混合碱液汽蒸方法使活性染料部分水解;还原染料色深时采用浸轧工作液(剥色油:5~20克/升、烧碱(100%):20 ~30克/升、保险粉(85%):20~40克/升、染料:x克/升→汽蒸(100~102℃、60~90秒)→水洗→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二左中右色差产生原因(一)半成品左中右毛效、白度不一致、丝光效果不一致。

产生原因主要有:(A)轧车左中右压力不一致。

轧车两端气缸气压不一致,轧车两端轴承磨损程度不一致,轧辊磨损程度不同导致织物带液量不一致。

(B)各工作液轧槽内左中右浓度不一致。

(C)丝光时淋碱、吸碱程度不一致。

(D)水洗不充分,织物左中右pH值、含杂质、表面活性剂不一致。

(二)涤纶及混纺、交织织物定型时箱体内左中右温度不一致。

(三)织物左中右磨毛效果不一致。

(四)染色时,打底、还原均匀轧车两端气压、中间油压控制不当,轧车线压力不一致,导致织物左中右带液量不同;轧槽内染液(还原液、固色液)浓度不一致;热风烘燥、烘筒烘燥时各部位烘干程度不一致,导致染料泳移;涤纶混纺、交织织物分散焙烘时焙烘温度左中右不同;均匀轧车各部位磨损程度不同。

还原(固色)蒸箱温度不够。

(五)染色配方选择的拼色染料性能差别太大。

(六)后整理定型时轧车压力不一致、箱体内温度太高、温差过大。

防范措施(一)定时检测各工作液槽轧车磨损程度,(包括退浆、煮漂、丝光、染色、定型机的轧车、均匀轧车)保证织物各部位带液量均匀一致。

(二)各工作液槽使用溢流管供料,保证工作液体系均匀一致。

(三)严格各工艺技术参数的控制,如退浆、精炼、漂白、丝光等工作液各种用剂浓度,蒸箱内温度、堆置时间、箱体内湿度、丝光碱浓度、扩幅淋、吸碱均匀性等必须严格控制,半成品处理效果必须满足染色产品品质需要。

(四)加强水洗,采用逐格倒流方式,水洗槽内采用隔板隔开形成蛇形水流状态,喷淋以热水为宜,保证织物水洗充分效果均匀一致。

(五)热风预烘左中右温度、风量要均匀一致,保证织物各部位受热均匀,防止染料发生泳移而造成色差。

经常检查预烘箱排风是否正常,循环风机运转是否正常,皮带松紧是否一致,散热装置左右温度是否一致。

(六)烘筒烘燥前尽量降低织物上水分,防止织物上水份太多,烘燥时烘筒表面温差造成染料随水分流动泳移形成色差。

(七)焙烘箱内左中右温度要保持一致,使织物均匀受热分散染料升华固色程度一致。

焙烘箱上下风道风量要一致,风口左中右出风量要均匀,箱体保温性能要好;排风量要适当,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箱体内温差加大,造成色差。

(八)科学合理地制定染色工艺配方,一定要选择染色各项性能一致的染料进行拼色,如分散染料高温升华固色率性能要接近,特别色位需要可选择相近类型的染料拼色;活性染料要选择直接性低、比移值高、耐碱耐温、固色率高、易洗涤性好、固色条件一致的染料进行拼色。

减少因为工艺参数的正常波动而产生颜色变化。

(九)经常检测打底部分、还原皂洗部分均匀轧车轧液率,保持轧车状态良好,油路、气路畅通、调节阀灵活有效、仪表显示灵活精准。

(十)加强磨毛产品磨毛效果的检测,防止因织物磨毛效果左中右不一致造成染色色差。

补救办法首先将存在左中右色差的织物按色差类别、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翻缝,确保同批布色差种类和色差程度一致。

参照原样色差、前后色差补救办法工艺配合调整均匀轧车左中右压力和轧槽内染料左中右浓度达到改善织物左中右色差的目的。

三色条、色花产生原因(一)烧毛条花:无论气体烧毛机、电热烧毛机都容易产生烧毛条花。

造成烧毛条花的主要原因有:(A))烧毛过度,火口火焰太长(圆筒温度过高、与织物接触弧度过大)织物接触火焰时间过长,中间冷却不及时,织物主体温度过高。

涤纶纤维在高温状态下分子链运动加剧,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地结晶体,使纤维染色性能发生改变染色形成条花。

(B)火口堵塞导致火口火焰断焰。

圆筒表面不平整(杂物)。

导致烧毛后布面出现经向不间断毛条。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比例失调,空气比例过大,火焰跳动;空气比例过小火焰长而无力,织物布面出现整体毛感不均匀的条花。

(二)退浆不净、煮练不透导致染色条花。

如工作液浓度太低、轧车压力过大,汽蒸温度太低、时间太短、湿度不够都可能导致织物退浆不均匀、煮练不透,导致染色出现条花色花现象。

(三)轧车局部磨损,织物浸轧工作液时带液量不同,织物处理效果不同,染色时出现颜色差异。

(四)坯布稀密路、条干不均匀,染色烘燥时染料泳移形成条影和雨状条花。

(五)染色时烘燥过急染料泳移产生雨状条花。

(六)染料悬浮体分散性能差,轧槽染液过低织物进入均匀轧车时染液在布面流动形成染料分布不均匀。

(七)染物在还原(固色)蒸箱汽蒸时温度太低,染料还原(固色)程度不一致,已被还原的染料对织物有较高的亲和力,未被还原的染料对织物没有亲和力,织物在运行过程中染料随冷凝水流动导致形成条花。

(八)磨毛织物染色时,因布面磨毛效果不一致,导致染色出现条花。

(A)磨毛使用的砂纸砂粒太粗,砂粒粗细不均匀。

(B ) 磨毛张力过大,织物与磨毛辊接触弧度太大。

(C)织物在含潮或含潮不一致的状态下磨毛,极易产生条花。

(D)磨毛辊上缠绕的砂带固定不好,松动、移动导致磨毛效果不一致。

防范措施(一)制定合理地烧毛工艺,严格烧毛机规范操作。

保证烧毛火口畅通无堵塞,做到火口火焰短、齐、匀、燃烧有力,无断焰、不跳动。

涤纶及混纺、交织物采用小火快烧的烧毛工艺。

加大中间冷却,降低织物主体温度,落布温度保持50度以下。

(二)加强坯布质量检验,选择符合染色产品质量标准的坯布组织生产。

(三)加强半成品毛效、白度、pH值、磨毛效果的检测,保证半成品内在质量、外观质量达到染色质量标准。

(四)提高悬浮体染液的分散稳定性和润湿渗透能力,尽量保持液面高度,使织物均匀吸附染液;尽量降低织物带液量,以减少染料泳移;热风烘燥时要尽量降低烘房温度、降低循环风机速度,避免大风量、高温急烘加剧染料泳移造成条影和雨状条花;烘筒烘燥时尽量降低烘筒温度,防止急烘;还原(固色)蒸箱采用气封口方式,降低织物带液量可明显改善条花现象;保持蒸箱温度,提高染料还原(固色)速度减少染料流动,避免产生条花。

(五)根据织物特性、颜色特点选择性能优良的防泳移剂可明显改善条影现象。

(六)涤纶混纺、交织织物染色时要保证两种纤维上颜色深度和色光的一致性。

(七)选择的染料染色性能要相同或相近。

(八)加强磨毛工序的设备、工艺、操作和品质管理,保证产品磨毛效果达到染色产品质量标准。

补救办法涤纶及涤纶混纺织物因分散染料泳移产生色条、色花时可使用溢流染色机和高温高压染色机进行匀染,溢流染色机配方:匀染修补剂M-217:1—3克//升、冰醋酸:0.1~0.3克/升、染料:x%(o.w.f)、工艺温度130—135℃、时间30—40min 。

还原染料染色织物色花可采用(1)还原皂洗机匀染:烧碱(100%):10—30克/升、保险粉(85%):20—30克/升、棉匀染剂(平平加O ):5—10克/升,汽蒸温度:100—102℃,汽蒸时间60—90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