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之实验推断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之实验推断题

c实验推断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O :16 H :1 N :14 Ca :40 Na :23 Mg :24 S :32 C1:35.5 Fe :56 Al :27 K :39 Ba :1 37 Zn 65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据此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 ,b ,c ,d 。

(2)将图中错误之处给予改正:① ,② , ③ ,④ 。

2、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浅黄色的固体,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某学生以石灰石、稀盐酸和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氧气,设计出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你按下列要求回答:号为a 、b 、c 的仪器名称: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⑵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检验D 装置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表明过氧化钠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A ”、“B ”或“C ”),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 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 中应加入___________。

若要获a b c d 生石灰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填写试剂名称)。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4、某校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A B CD E(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3)该校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来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中,如右图所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4)若选用与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②(2)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就有硫化氢气体逸出,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做气体收集装置。

(3)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4)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通入。

6、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褐色,因此,你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

收集资料:(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蔗糖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容易分解,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实验方案:(1)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是在蔗糖中掺入烟灰,蔗糖很容易被点燃。

可见,烟灰可能在此起作用。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2)将蔗糖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分别观察到(1)中的现象是;;(2)中的现象是、。

结论:蔗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填元素符号)7、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做出假设:;(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实验: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E的作用是。

(5)结论: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8、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A.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过滤速率太慢,应立即用玻璃棒搅拌B.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如有水,加热前应擦干C.加热烧杯中的溶液时,应将烧杯放置在石棉网上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E.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F.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9、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

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抢修。

事后,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________。

由此联想到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搜集资料]①不溶性碱 加热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③地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④铁与铜都是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

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化学式为223()Cu OH CO ]。

[提出猜想]请根据上述任意一条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拓展分析]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再结合资料④,你对铁生锈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 所示的装置放置,可以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答一种具体气体)。

(2)仪器C 可以用于___________操作。

(3)如果用仪器E 进行加热操作,E 中的酒精量最多不能超过其灯体容积的_____________, 使用仪器E 的另一个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有下列如图所示的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示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组装一套,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所组装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知道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CO+2HCl=2NaCl+H O+CO ,在小组讨论时,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2322实验室中,一般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呢?针对这个问题,请写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你组装的装置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堂上,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同时做了实验甲。

并布置了作业:探究溶液里红色的原因。

小明对此实验作业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了大胆的猜想,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瓶内小花是滤纸做的,均浸有石蕊且干燥)根据题给信息及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闯题:(1)通过实验甲,你对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利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事实,在A处向装置中吹气,用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溶液变色的关系。

小雨说:这样儆肯定不对,在A处应该通入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判断小雨的说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按小雨的设计进行实验,丙装置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在本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