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调试
• 原则
• 调试是建立在良好的系统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上 的 • 调试是在系统开通后进行的 • 调试需做到客观指标和主观听音评价相结合
调试
• 步骤
1. 2. 3. 4. 测量场内的混响时间特性 调整系统增益以保证系统的合理电平 设定合理的分频点和衰减特性 将测量传声器置于每个扬声器的投射点,单开 该扬声器 5. 调整该扬声器控制通路分频器的独立电平,使 高频/中频/低频达到同一声压级 6. 打开输出均衡,提升8k以上的增益
• 分区覆盖,将观众席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用 若干只扬声器覆盖 • 在观众席挑棚的4个顶角位置各吊装一组大型恒指 向性号筒扬声器覆盖比赛场地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场
• 注意事项
• 如集中式可行,应尽量采用集中式 • 应尽量避免采用线阵列扬声器 • 声音到达各听音点的时间应该是同步的
• 扬声器阵列的安装
• 线阵列扬声器阵列
• 原则上采用明装方式,吊装方式为软吊,常用电动 升降装置
处理器和功放的选择
• 处理器的配置
• 处理器数量
• 根据扬声器实际需要独立处理的通道数量确定输出 通道数量(主舞台扩声和的通道数应为(扬声器数量 +1)/2,前区补充扬声器通道数量应为1,挑台下 补充扬声器通道数量应为其排数) • 根据系统配备的扬声器阵列数量确定输入通道数量 • 根据处理器的特点确定最后需要的数量
步骤
调试
• 步骤
11. 在传声器移动过程中,还需对均衡进行局部细调以改善 频率特性 12. 在客观指标达到后,播放自己熟悉的音乐CD(一般以西 方流行女声歌曲为宜),在场内各主要听音点收听,根据 主观感受进行局部的调整,让音色更佳。 13.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场内主扩声通道一一调整完毕 14. 耳光扬声器只需在其投射点上调整频率特性,并令其声 压级较主扩声通道低6dB即可。 15. 前区补充扬声器同耳光类似,但须调整其延时特性,使 其到达时刻应在直达声之后,主扩声之前 16. 挑台下补充扬声器同耳光类似,但须调整其延时特性, 使其到达时刻应在主扩声之后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 型号的选择
• 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阵列
• 两分频/三分频? • 如有可能,应采用独立的中高频扬声器+低频扬声 器阵列 • 如有可能,应采用外置分频 • 近场宜采用宽角度指向性特性的扬声器 • 远场宜采用窄角度指向性特性的扬声器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 型号的选择
• 线阵列扬声器阵列
• 两分频/三分频? • 辨别真假线阵列扬声器 • 如有可能,应采用外置分频 • 近场宜采用宽角度指向性特性的扬声器或独立的恒 指向性号筒扬声器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剧场
• 舞台扩声扬声器
• 主舞台和后舞台扩声扬声器宜采用台口附近吊杆上 吊装的形式,一字排开,数量为奇数 • 侧舞台扩声扬声器宜采用墙面明装的形式
• 流动返送扬声器
• 数量可根据演出的类型和规模确定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礼堂、多功能厅
• 是剧场的简化版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处理器和功放的选择
• 处理器的配置
• 内部处理通路处理模块的设定
• 输入增益 • 输入均衡 • 输入延时 • 分频器 • 输出均衡 • 输出延时 • 输出增益
处理器和功放的选择
• 功放的配置
• 功放的数量
• 根据扬声器实际需要独立推动的单元(或扬声器箱) 数量确定通道数量 • 根据功放的特点确定最后需要的数量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会议室
• 主扩声扬声器
• 宜采用吸顶扬声器,密度可根据吊顶高度确定
• 大屏幕扩声扬声器
• 宜在屏幕两侧墙面安装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馆
• 集中式
• 在比赛场地中心正上方集中吊装一组恒指向性号筒 扬声器,覆盖观众席和比赛场地 • 覆盖观众席的扬声器阵列宜采用90°×40°覆盖 角,横向布置,组成一个环形阵列 • 覆盖比赛场地的宜采用奇数数量的中小型恒指向性 号筒扬声器 • 定制一个钢制安装支架,所有扬声器均安装在支架 上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 数量的确定
• 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阵列
• 数量越多,干涉产生的劣化现象越不明显,所以数 量的增加是有益的
• 布置的最小密度,应根据波束宽度和观众席的尺寸 来确定 • 剧场内至少有一组扬声器(一个声道)能够全场覆盖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 数量的确定
• 线阵列扬声器阵列
• 原则上,一组线阵列扬声器无法做到完整的覆盖 • 根据每只扬声器的垂直覆盖角确定总数量 • 覆盖远区的扬声器密度应适当增加 • 前区扬声器应采用宽角度型号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馆
• 分散式
• 在观众席和比赛场地上方马道层高度分散吊装中小 型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
• 分区覆盖,将观众席和比赛场地分成若干个区域, 每个区域用若干只扬声器覆盖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馆
• 注意事项
• 如集中式可行,应尽量采用集中式 • 应尽量避免采用线阵列扬声器
调试
•
6. 一般在2k至3.15k附近做一个较宽的bell,衰减 1.5~2dB 7. 中低频段用Bell或Low Shelf拉平 8. 重复以上操作,每个扬声器都调整一遍 9. 打开该阵列内所有扬声器,再在各投射点重复操作: 主要调整中低频段的增益和均衡 10.在场内沿主要的经纬线水平或垂直方向匀速移动测 量传声器,通过仪器同步查看频率特性变化的情况。 如发现在某些区域(如边缘或两只扬声器交界区域) 发现高频有跌落或涨起的现象,需通过调整扬声器 的投射角度来消除或减小这类现象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 扬声器阵列的安装
• 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阵列
• 应采用暗装方式,吊装方式为软吊,常用钢丝绳 • 前方应采用透声构造,如有阻挡物(如支架、龙骨 等),其宽度尺寸应小于2cm,整体面积应小于 10% • 扬声器和扬声器直接没有硬接触 • 扬声器和扬声器之间的间隔越小越好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场
• 集中式
• 在主席台上方挑棚下马道层集中吊装一组大型恒指 向性号筒扬声器阵列,覆盖观众席(主席台区域除 外)和比赛场地
• 在同样的位置吊装一组中型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阵 列覆盖主席台区域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体育场
• 分散式
• 在观众席上方马道层高度分散吊装中型恒指向性号 筒扬声器阵列
处理器和功放的选择
• 功放的配置
• 功率的选择
• 扬声器的标称功率为破坏功率,不是实际正常使用 的功率 • 让扬声器长期处于大动态工作状态,失真较大,音 质下降。同时会导致灵敏度的降低 • 音乐信号和语言信号的峰值因数都相当高,正常情 况下功放工作不到满功率 • 因此,功放的功率不应明显大于扬声器的最大输入 功率
• 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 • 线阵列扬声器 • 直辐射式扬声器
扬声器的种类
• 按功能分
• 大型演出类流动扬声器 • 剧场固定安装扬声器 • 会议室用扬声器
扬声器的种类
• 按分频特性分
• 两分频扬声器(内置分频/外置分频) • 三分频扬声器(内置分频/外置分频) • 低频扬声器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剧场
• 主扩声扬声器
• 宜采用两分频或三分频恒指向性号筒扬声器阵列或 线阵列扬声器阵列 • 次低频扬声器阵列
Hale Waihona Puke 厅堂的类别 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 剧场
• 辅助扬声器
• 耳光扬声器宜采用中型两分频扬声器,一侧一只
• 前区补充扬声器宜采用尺寸较小的扬声器,数量为 奇数 • 挑台下补充扬声器,根据挑台下皮高度和主扩声扬 声器辐射被遮挡的程度确定数量,宜采用吸顶安装 的小型扬声器
厅堂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2007年9月
主要内容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扬声器的种类
•厅堂的类别及扬声器类型的选择 •扬声器阵列的确定 •处理器和功放的连接 •调试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 • • • 幅度频率特性响应 灵敏度 允许输入电功率 最大声压级 波束宽度(指向性特性)
扬声器的种类
• 按技术特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