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高一生物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数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蒸气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淀粉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④全部2.人体的代谢终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场所是( )A.组织内B.线粒体内C.核糖体内D.细胞质基质内3.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液面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A.B.C.D.4.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5.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D.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6.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A.都来自于葡萄糖B.都来自于O2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D.分别来自于O2和葡萄糖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 cm根尖,用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B.持续观察细胞①,能看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C.细胞①中DNA数是细胞②中的二倍D.观察装片时,③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9.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不属于脂质功能的是( )A.贮存能量B.构成生物膜C.决定遗传特性D.调节生长发育10.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 O2浓度过低B. O2浓度过高C. CO2浓度过低D. CO2浓度过高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停止B.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C.细胞高度分化,细胞周期变长,代谢降低D.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变长,代谢减弱12.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A. 92、92、92B. 23、92、92C. 46、92、92D. 184、46、4613.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ATP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14.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的距离大小。

在下列哪种组合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A. 1、4、5B. 2、4、6C. 2、3、5D. 2、4、515.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D.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16.下列关于遗传病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定是隔代遗传C.遗传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无关D.基因突变不一定诱发遗传病17.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顺序是( )①蛋白质②DNA ③mRNA ④tRNA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①D.②-④-①18.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19.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 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A. 1B. 2C. 3D. 420.某细胞位于卵巢内,其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如下图,则错误的描述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21.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22.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 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C. 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 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2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24.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的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25.2009年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下列有关患者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体细胞中的DNA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DNA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体细胞中的RNAD.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RNA26.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 10/19B. 9/19C. 1/19D. 1/2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B.遗传咨询包括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C.家系分析法是人类遗传病研究最基本的方法D. 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28.如图所示的家族中所患的遗传病不可能是(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①④B.②④C.③⑤D.①②29.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B.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C.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D.兔的长毛和卷毛30.具有下列基因型的生物,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A. yyRrB. YYrrC. YyRrD. Yyrr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下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区细胞(填字母),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的准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______区细胞(填字母);观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最好选择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2.下图为一实验装置,各试管中装有一长度与体积均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处理如下。

约1 h 后取出各马铃薯条,并观察它们的长度变化,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乙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丙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组别___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