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细胞异常形态分析

血细胞异常形态分析

是判定贫血类型重要依据: (1)Hb/RBC比值 (2)网织RBC是新生的RBC,
可反映造血机能的好坏 (3)MCV、MCH、MCHC反映RBC病理变化
2.RBC形态学在检验中常被忽视
●观察RBC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 ● RBC形态与排列(如重叠、缗钱状)与涂片技术、涂片部位及厚 薄有很大关系。这点在镜检时应予注意。 ●即是合格涂片,RBC形态依然与涂片部位及厚薄等多种因素有关: 3.RBC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RBC在体内能经受通过微血管的严重变形而不受损害 ●在贫血或有关疾病时红细胞可出现异常,往往一张较满意的血片, 观察红细胞形态,对贫血的性质确定和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s)幻灯片 52
(4)豪周氏小体(Howell-Jolly Bodies)在溶血性贫血、铅中毒 幻 灯片 53
●在晚幼红细胞浆内和成熟红细胞内含单个或多个紫红的包含物为核 碎片或染色体残留物。 ●此物具有DNA物质,是严重溶血、MDS、脾切除后等出现。 (5)卡玻氏环(Cabos Ring): 幻灯片 54 ●在红细胞内具有淡紫红色的环形或8字形环状物.曾被认为是核的 残余和一种豪周氏小体变种。 ●但日前认为是人工造成的,是退变细胞中凝集和变性的蛋白质,也 有认为含有组蛋白(Hisfone)和铁(Feulgen),相差镜下则看 不见. ●见于铅中毒、溶贫、白血病、恶性疟疾等。
4.特异性红细胞形态改变: 幻灯片 77、幻灯片 78、幻灯片 79、 (1)刺(棘)状细胞或锯形细胞(Aca Ntbocyte,Burr Cells):幻
灯片 83 ●在血细胞表面呈不规则的、较多的刺状突出,呈锯齿状或刺状。加 EDTA-Na2更显著。此细胞由膜质改变所致; ●见于吸收不良反应、肝病、脾切除后、PK缺乏性贫血、先天性缺乏 β-脂蛋白血症。 (2)刺毛细胞(Echinocyte): ●整个细胞表面有棘突状突起,从皱绉圆盘形发展或皱缩球形,直 至棘突消失。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包括外周血和骨髓两部分组成,必须平行进 行检查。外周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重要信息,有利于诊 断。 ●疑似血液病和血液学检查异常情况不能只依赖使用血细胞分析仪 做血常规检查而废弃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错误倾向。
(二)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
1.光镜细胞形态学; 2.细胞化学染色: 3.相差镜检查: 4.荧光显微镜检查 5.电镜(透射/扫描)观察细胞超微 6.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对骨髓涂片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相互补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一般胞浆颗粒较正常稀少 ○假性嗜酸性颗粒形态异常 ○遗传性白细胞异常疾病 ○ Pelger-Huer白细胞异常幻灯片 65 ○ Alder-Reilly颗粒异常 ○ May-Hegglin异常 ② 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与化学药物有关 类白:幻灯片 71、幻灯片 70
⑤单核细胞
○常见于细菌感染、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布氏杆菌病、菌痢或感 染性疾病恢复期。 ○寄生虫病:疟疾、锥虫病、黑热病、阿米巴肝脓肿等。 ○恶性疾病: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MDS及恶性肿瘤, 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出现 。
(二)红细胞形态学诊断技巧 1.RBC/Hb、网织RBC、MCV、MCH、MCHC及RBC体积分布宽度(RDW)
1、 瑞氏染法: 2、姬姆萨(Giemsa’s stain;天青-伊红)染色 3、瑞氏染色(Wright’s)-姬姆萨(Giemsa’s)混合染色
四、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一)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
●玻片要求 ●推片 ●采外周血(样)
(二)涂片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
总数值。 2.分类正常范围及其病理性改变 (1)WBC分类正常范围 (2) 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①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 ○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 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幻灯片 65 ○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 四叶以上谓之右移,幻灯片 56 、幻灯片 57 ●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及空泡改变:幻灯片 58、幻灯片 59、幻灯片 60、幻灯片 61 、幻灯片 72、幻灯片 73、幻灯片 62、幻灯片 63、 幻灯片 64
一、概述:
(一)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
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 ●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
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
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被临床 普遍应用的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
(5)泪滴红细胞(Pacryocyte): ●此细胞形如泪滴状、网球拍形、长形或豆点状. ●多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地中海贫血及其他溶血性贫血等。 (6)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 幻灯片 80
●此细胞胞体比正常的较小,浓染的圆球形,平均厚度增大(厚径 3.2mm),直径缩小(6.3mm),MCV正常,中心淡染区消失,由于变形性 差,故易发生溶血, ●正常人有<2%的球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20%)、获得 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7)椭圆形红细胞(Elliplocyte):幻灯片 81 ●为卵圆形,如骆驼的红细胞,此为红细胞膜的缺陷。此种红细胞在 37℃孵育48小时可发生自溶,加葡萄糖和ATP即可纠正。 ●正常人<1.5%,贫血时可稍多。见于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细胞性贫 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重症贫血、严重感染、肿瘤、 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患者。 ●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可>70%,此病为显性遗传,男女均可, 同等遗传,可能与Rh 因子有关.未成熟的红细胞仍为圆形,而无此 种改变。在出生后第3个月始出现明显异常。约2%受孕者有轻度溶血 现象,Hb多为正常(代偿性)或减低(失代偿性)。
(四)形态学诊断与血液学检验及专业人员素质
●普遍存在临床与实验室知识面分离现象 ●具备临床与细胞形态学等实验室技术、知识的双重本领及其相互融
合十分重要。 ●随着血液分析仪普及和档次升高而忽视废弃形态学检查的错误倾向。 ●形态学诊断是十分费时、细致、艰苦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 ●树立起临床疾病的正确思维程序,遵循循证医学起到“纲举目张”
1、常规瑞氏染色要点 2、细胞着色的观察:
五.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巧
外周血中三种血细胞数与形态学表现: ○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的厨窗; ○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 WBC形态学诊断技巧: 1.WBC数值准确性估计:
(1)WBC正常范围: (2)WBC正常限度以下: (3)WBC正常高限度以上 (4)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需矫正白细胞
●见于尿毒症、PK缺乏症、输注低钾库血、胃癌、胃溃疡出血等. (3)裂细胞(Schlzocyte):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呈盔形、 带刺、三角碎片.多由于微血管堵塞、管腔狭小,红细胞可塑性降低, RBC通过时被挤压或纤维切割所致。 可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症、严重烧伤、心瓣膜 溶血、行军性Hb尿。 (4)靶形红细胞(Codocyte)(扁平红细胞-墨西哥帽形细胞):见 于地中海性贫血、Hb-S-C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肝病。因卵磷脂胆固 醇酰基转移酶 (LCAT)减少或缺乏,使血清中胆固醇与卵磷脂积聚, 影响了细胞膜的改变而致靶形细胞。
③嗜碱性粒细胞 ●在正常人血液中为数甚少 ●临床上主要因骨髓增殖性疾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还可见于感染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硬化、结核病、流感、以
及月经初潮等 ④淋巴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形态学特点 分三型: 幻灯片 66、幻灯片 67、幻灯片 68、幻灯
片 69
●外周血中恶性淋巴细胞见于下列疾病: ○原幼淋巴细胞-见于ALL CLL或淋巴瘤。 幻灯片 74、幻灯片 75 ○骨髓瘤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幻灯片 76 ○淋-浆细胞——见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毛细胞——见于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细胞(Prolympho Cytic Cell;PLC)属于幼淋细胞白血病
(9)镰形红细胞(Drepanocyte): 幻灯片 84
●由于Hb-S的聚合作用,在缺氧情况下所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细长 新月形、燕麦形等形状。 ●此种细胞被脾脏阻止破坏产生血管外溶血。。 ●镰变试验是用还原剂偏重亚硫酸钠(具有夺氧作用)处理后,造成 红细胞的镰变更明显。此为诊断Hb-S方法之一。多见于黑人Hb-S病
●临床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的程序和内容应包括临床资料(血常规) 初步诊断内容及血细胞形态学(骨髓/外周血)。 ●必要时还要做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的完整概念。
(四)血细胞涂片自身的特性:
1.涂片不易均匀 2.细胞分布与分类的非随机性 3. 与疾病的相关性; 4. 形态学质控:
三.血细胞染色法
(8)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幻灯片 82
●此种红细胞中央为中空裂隙,形如口形或椭圆形淡染区,又因该细胞 内水分减少,故又称为干细胞(Xerocyte)。在37℃自溶加重,但加葡 萄糖症状减轻,细胞内G6PD和PK活性升高,但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很低, 过度失K和Na时异常增加。 ●小量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肝硬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轻型 地中海贫血、血型不合和输血、铅中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谷胱 甘肽酶、过氧化物酶缺乏,恶性肿瘤及酒精中毒等。 ●明显增多见于有溶血性贫血的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提高诊断水平。
(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学及临床应用:
●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 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 应用到血液学中。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