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压器试验技术

变压器试验技术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接线
P 1 U ab I a (U a U b ) I a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三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接线
两瓦特表法可测出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注意事项
(1)电流、电压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 0.5 级。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 应不低于0.2级,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2)要采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因为在交流电路中,P =UIcos对变压器来 说,空载试验时的cos很低,所以如果用普通的功率因数瓦特表,就造成 电压电流虽都已达到瓦特表的标准值,而功率的读数却很小的情况。 (3)瓦特表的连接必须使其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两点间的电位差最小。 (4)应尽量选用双瓦特表法进行测量。分析表明,双瓦特表法测量损耗在 原理上无误羞,且适用于加压端为任何接线的变压器,使用的设备也较少。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几点注意
(1)国家标准GB50150-2006新标准规定,35kV等级以上,容量4000kVA以上,应测 量吸收比。变压器吸收比应大于 1.3,如果绝缘绝对值很高的吸收比小于 1.3 时, 可改测极化指数。国家标准 GB50150-2006 新标准规定, 35kV 等级以上,容量 4000kVA以上,应测量吸收比。当R60大于3000MΩ ,吸收比可不做考核要求。 (2)220kV等级以上,容量120MVA以上,应测量吸收比。极化指数应大于1.3,如 果绝对值非常高,极化指数小于1.3时,并不是绝缘有缺陷 ,而是绝缘仍良好的 一种表现。当R60大于10000MΩ (10G Ω ),极化指数可不做考核要求。 (3)当吸收比达不到要求时,可进行极化指数测量,极化指数达到1.5时表明绝 缘良好,当绝缘电阻值很低而吸收比极化指数达不到要求时,表明变压器受潮 严重应进行处理 (4)夏季变压器绝缘电阻往往不是很高,这还与瓷瓶(套管)表面受潮有关,测 量绝缘时在瓷瓶表面进行屏蔽,屏蔽环与摇表屏蔽端子连接,可消除表面受潮 的影响。
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
标准要求: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与制造 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 比的规律;电压等级在 220kV 及以上的电力 变压器,其电压比的允许误差在额定分接头位 置时为±0.5%。 1 电压等级在35kV以下,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 器电压比允许偏差不超过±1%; 2 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 不超过±0.5%; 3 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 的1/10以内,但不得超过±1%
(高压、中压及低压 ) (外壳)
注 : 1.如.果指针已超过指示量程,应记录为 (量限)+,例如 10000+,而不应 记为∞; 2.表中顺序号为4和5的项目,只对15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进行测定; 3.括号内的部位必要时才做。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试验接线注意事项 (1)《规程》规定非被试绕组接地。 (2)为避免绕组上残余电荷导致偏大的测量 误差,测量前应将被测绕组与油箱短路接地,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2min。
注:现在厂家的设备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判断标准: (1)1.6MVA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 大于三相平均值0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 于三相平均值的 1%。 (2)1.6MVA及以下的电力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 值的4%,线间差㈡~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4)单相变压器在相同温度下与历次测量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 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应接下式 R R ( T t2 )
(2)与同类型变压器的泄漏电流比较。这也有 助于分析测量结果。以保证正确进行综合判断。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目的
《规程》规定在电力变压器在更换绕组后要进 行空载试验,测量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和空 载损耗,其目的是检查绕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 故障、检查铁芯叠片间的绝缘情况,以及穿芯 螺杆和压板的绝缘情况。当发生上述故障时, 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都会增大。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试验方法:
按JB/T501-91标准有两种测量方法,电桥 法和伏安法
di U L iR dt
t U T i (1 e ) R
T
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等值电路
L R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缩短测量时间的方法由上述分析可知,时间常数可见要 减小时间常数,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减小电感L。为此要加大测量电流,提高铁芯磁通密 度,使铁芯趋于饱和,这样试验电源的容量就要增大。 对于有中性点引出的变压器绕组可以采用三相同时通入 同方向电流两所谓零序法使磁路磁阻增加,从而使其电 感减小。另外,还可以利用非被试绕组助磁等方法,但 这些方法对运行单位来说使用起来都比较困难。 (2)增大回路电阻。在回路中串入电阻,若试验电源电 压不变,则测量电流变小,因而使电桥的灵敏度降低。 为保证电桥的灵敏度,必须相应地提高试验电源电压, 以使测量口比的电流足够大。
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
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变比误差超过标准时,在 排除测量接线和仪器原因,根据线圈匝数和误 差百分数,判断其线圈是多匝或少匝。必要时 可以正串或反串临时匝来确定错匝数。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目的:
(1)检查绕组焊接质量; (2)检查分接开关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 (3)检查绕组或引出线有无折断处; (4)检查并联支路的正确性,是否存在由几条 并联导线绕成的绕组发生一处或几处断钱的情 况; (5) 检查层 、匝间有无短路的现象。 。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温度偏差影响,三相线圈温度偏差1℃时, 在常温下线圈误差将会增大接近0.4%,所 以需进行温度换算。 试验接线引起的误差,当测量线接触不好时, 将出现较大的误差。特别是电压端子接触不 好时误差将加大。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目的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对检查变压器整体的绝缘状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 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 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例如,各种贯穿性短路、瓷件 破裂、引线接壳、器身内有铜线搭桥等现象引起的半贯 通性或金属性短路等。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介质损害增大的可能原因 (1)油中浸入溶胶杂质。研究表明,变压器在出广前残油或固 体绝缘材料中存在着榕胶杂质;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再一次浸 入溶胶杂质;在运行中还可能产生容胶杂质。 (2)油的粘度偏低使电泳电导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有 的厂生产的油虽然粘度、比重、闪点等都在合格范围之内, 但比较来说是偏低的。因此在同一污染情况下,就更容易受 到污染,这是因为粘度低很容易将接触到的固体材料中的尘 埃迁移出来 (3)热油循环使油的带电趋势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大 型变压器安装结束之后,要进行热油循环干燥,一般情况下, 制造厂供应的是新油,其带电趋势很小,但当油注入变压器 以后,有些仍具有新油的低带电趋势,有些带电趋势则增大 了。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试验接线
双绕组变压器当外壳接地时测量tgδ及C的接线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判断标准 (1)大修及运行中20℃时tgδ值不应大于表 中所列的数值。
额定电压 (kV) tgδ (%) 35及以下 1.5 66 -220 0.8 330-500 0.6
(2)tgδ值与历年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般不大于30%)。
变压器试验技术
变压器出厂试验
例行试验 型式试验 特殊试验
例行试验
电压比测量及电压矢量关系校定 绕组电阻测量 绝缘电阻,吸收比及极化指数 介质损耗功率因数测量 泄漏电流测量 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测量 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 交流耐压试验
型式试验
为验证变压器是否与规定的技 术条件符合所进行的具有代表 性的试验。(温升试验、绝缘 型式试验)
2 1
T tl
换算式中 R1、 R2——在温度t1、t2时的电阻值; T——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 235,铝导线取 2250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测量时注意的问题:
大容量变压器充电时间较长应有足够 的充电时间;低压绕组为三角形连接 的特大容量变压器,测量直流电阻时, 电流达到稳定的时间很长。 线夹接触是否良好;无励磁分接开关应 使定位装置进入指定位置;有载调压变 压器应测量所有分接头直流电阻电阻。
特殊试验
经制造厂与使用部门商定的试验, 它使用予一台或几台特定合同上 的变压器。 绕组对地和绕组间电容的测量 三相变压器零序阻抗测量 声级测定等
变压器例行试验技术
变压器变压比及连接组标号测量
电压比测量的目的:保证绕组 各个分接的电压比在标准或合 同技术要求的电压比范围内。 确定并联线圈或并联线段(例 如分接线段)的匝数相同。判 定绕组各个分接的引线和分接 开关的连线是否正确。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测量绕组绝缘电阻时,应依次测量各绕组对地和其 他绕组间绝缘电阻值。
顺序 1 2 3 4 5 (高压及低压) (外壳) 双绕组变压器 被测绕组 低 压 高 压 接地部位 外壳及高压 外壳及低压 三绕组变压器 被测绕组 低 压 中 压 高 压 (高压及中压) 接地部位 外壳、高压及中压 外壳、'高压及低压 外壳、中压及低压 (外壳及低压)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介质损害增大的可能原因 (4)微生物细菌感染。微生物细菌感染主要是在安装和大修中苍蝇、 蚊虫和细菌类生物的侵入所造成的。微生物胶体都带有电荷,影 响油的电导增大,所以电导损耗也增大。 (5)油的含水量增加引起介质损耗因数增大。对于纯净的油来说. 当 油中含水量较低 (如 30一40ppm)时,对油的tgδ值的影响不大, 只有当油中含水量较高时. 才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 (6)铜、铝和铁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由于油浸变压器为金属组合体, 油中难免含有某些金属元素。有人根据其试验结果提出,铜、铝 和铁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是油介质损耗因数增大的主要原因。这 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对变压器油的氧化起催化作用,使油产生酸 性氧化物和油泥。酸性氧化物腐蚀金属,又使油中金属含量增加, 加速油的氧化,导致其介质损耗因数增大。 (7)补充油的介质损耗因数高。 《规程》规定,补充油的介质损耗 因数不大于原设备内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否则会使原设备中油的 介质损耗因数增大。
相关主题